攘外安內成語
【成語原文】:攘外安內
【標準發(fā)音】:rǎng wài ān nèi
【繁體寫法】:攘外安內
【攘外安內是什么意思】:攘:排除。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攘外安內成語接龍】:兵戈擾攘 → 攘外安內 → 內仁外義
【攘外安內成語解讀】:
【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指處理內外關系
【讀音預警】:倡導普通話,請按照音標【rǎng wài ān nèi】采用標準四聲閱讀。
【出處說明】: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對應近義詞】:安內攘外
【攘外安內的'造句示例】:
管仲一匡九合,攘外安內,其功甚大。(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卷七十二)
1、而我國也將贏得“攘外”與“安內”所預期的成果。
2、“先攘外后安內”的意思是,等“收復失地”后,再“撫平內部矛盾”。
3、筆者以為,當今我國應該同步展開“既攘外又安內”的大謀略。
【攘外安內成語】相關文章:
成語解釋04-27
成語偃革為軒解釋04-06
苦盡甜來成語解釋04-05
案無留牘成語解釋04-05
牢甲利兵成語解釋04-05
簡賢附勢成語解釋04-05
番窠倒臼成語解釋04-05
日異月更成語解釋04-05
暮翠朝紅成語解釋04-05
輕繇薄賦成語解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