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讀后感(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經(jīng)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經(jīng)讀后感1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并得到了發(fā)展,在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積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fā)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經(jīng)總集,F(xiàn)存的《詩經(jīng)》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tǒng)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為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因此從《詩經(jīng)》中可以窺得當時的民風民情。其中最為人們所喜歡的是他的愛情詩。
《關(guān)雎》是為人們所主旨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為此青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結(jié)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這首是描述了一個男子為追求心愛美好的女子使勁渾身解數(shù),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為純潔的愛情。類似表達純潔愛情的詩歌還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這類的怨婦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幾句詩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邊守關(guān),邊關(guān)的軍旅生活是艱苦的,性命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這些都是其次,更為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在邊關(guān)沒人慰問、沒人關(guān)心、沒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終于可以回家時,一切已經(jīng)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輕,心情是沉重的,()開頭的幾句試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這首詩寫出了廣大將士戍邊的辛酸。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都出自《鹿鳴》!堵锅Q》是一首燕饗詩,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賓或君主表達自己的熱情和謝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誠。因此詩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詩經(jīng)讀后感2
這是一首贊美舞師的詩歌。
“簡”似乎是模擬鼓聲的,類似于現(xiàn)在的“鏘”。“鏘鏘鏘鏘”,鼓聲雷動,舞師們踩著鼓點入場,在中午時分,于公侯的庭院之上開始了“萬舞”表演。
這群舞師,身材極其威武高大。他們先表演武舞,手執(zhí)干戚,動作雄武威猛;然后又表演文舞,手里拿著籥(三孔笛)和翟(野雞長尾),意氣風發(fā)。表演完畢后,大貴族下令賜給他們酒,以表酬慰。
最后一段比較有意思了。前面都是在描述舞蹈,最后卻用了一個“山有榛,隰有苓”的句式起興。在《詩》里,這個句式一般是隱喻男女之愛的。誰和誰的男女之愛呢?后文說道,是某人思慕西方美人。結(jié)合前文,研究者們基本認定,說的是觀看了舞蹈的女子。
萬舞,是周代的公侯貴族們祭祀之時表演的舞蹈,大概脫胎于氏族部落時期的祭祀舞。它是禮樂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萬舞的表演分武舞和文舞兩部分,大概武舞是很能彰顯男子氣概的,文舞又能演繹出上流社會的風華雅致,因此大概觀看舞蹈的女性會情不自禁引發(fā)情思。
我覺得最后這一段,大概是想通過對觀看的女子們心動的描寫,側(cè)面進一步襯托出舞蹈本身的魅力。前三段從舞蹈開始到結(jié)束,雖然有很精彩的形容,但最終如果收尾于“公言錫爵”,似乎意猶未盡,有點虎頭蛇尾,氣氛好不容易烘上去了就戛然而止了。那么既然氣氛烘到位了,怎么結(jié)尾才能把這種舞蹈帶給觀賞者的心靈震撼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呢?用女子對舞者的傾慕吧!就像現(xiàn)在觀看了愛豆演唱會的女粉絲瘋狂地吶喊“我要給你生猴子”是一個性質(zhì)的……
詩經(jīng)讀后感3
當歷史的書卷已被歲月的塵埃所覆蓋,當先哲圣人的期待已被白雪覆蓋,我多么想轉(zhuǎn)回身去擷取一片精神的圣葉,筆尖祈愿書香。
你看到了嗎?
隔著時光的洪流,任憑狂風吹打,任憑煙雨浸濕,!
你聽到了嗎?
它的低吟淺唱,它的語言滄桑,你也在疑惑吧,它是誰?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睕]錯,就是《詩經(jīng)》。
翻開《詩經(jīng)》,體會先人的語言和情感,穿越千年的時光罅隙,洗滌思想,凈化心靈。《詩經(jīng)》中我最喜歡的一句便是“生死契闊,與子成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當我們現(xiàn)代人毫不猶豫不假思索的說出“我愛你”的時候,這三個字忽然變得那么輕,輕的經(jīng)不起觸碰。
這使我聯(lián)想到了當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早戀。似乎很多人已經(jīng)習以為常,但請用古人的角度來看,這一現(xiàn)象是多么的可笑之極,古人把愛看得與生死一樣重,他們覺得愛是回響在每個人生命中的潮汐聲,而不是隨便的游戲。
當以這一點來看,我覺得現(xiàn)代人應該多讀《詩經(jīng)》。古人的思想含蓄,表達委婉。雖不至轟轟烈烈的壯偉,卻又細水長流,綿延一生的溫良與感動。
明黃色的燈光,拉開窗簾,讓月光透過書窗灑下。翻開它,一頁一頁,一字一句。
千年的文化,歲月的積累,拂去心靈上蕩滌的塵埃。思緒明凈,持一杯淡酒,品一緒心靈的明凈。
《詩經(jīng)》中的大智大慧,大善大愛,就如同那彼岸繁花,雖然觸不到,但它永遠存活于我們的心中,讓我們在這個爭名奪利的塵世能夠找到一方安享心靈的凈土。
彼岸,繁花正好……
詩經(jīng)讀后感4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豌豆我采了又采,即使采完了,又會長出來的,要不是因為獫猶的緣故,我不會長期鎮(zhèn)守在邊境地區(qū),而是回到故鄉(xiāng)。這是《采薇》第一章大概的解釋。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歷史永久,搜集了從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詩歌!对娊(jīng)》大概有300多首,都是由孔子和君吉甫從民間和皇室上收集并編制而成的。之所以稱為《詩經(jīng)》是因為漢武帝把詩、書、禮、易、春秋化為五經(jīng)的緣故,就是大家所說的四書五經(jīng)中的五經(jīng)。
《詩經(jīng)》的內(nèi)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風,風在詩經(jīng)里面包括了15個地方,也就是15國風。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兼葭》,就是秦風類型;第二部分是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小雅比較容易懂,而《采薇》就是《小雅鹿鳴之什》里面的,那么大雅呢?晦澀難懂,需要有很高的文言基礎(chǔ)的人才能領(lǐng)悟;第三部分是頌,頌主要用來贊美國家的或是舉行祭祀儀式上用的。
《采薇》是一首鎮(zhèn)守邊疆的士兵返鄉(xiāng)的詩。講述的是一個士兵以采豌豆為開頭來抒發(fā)相思之情。這首詩經(jīng)專家考證創(chuàng)作于西周時期,不過,可惜作者不詳,因為先秦時期的作家一般都是不留名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笔橇昙壵Z文書中《采薇》的節(jié)選,被譽為詩經(jīng)中寫的最有名的詩句之一。寫出了出征和回鄉(xiāng)中的景物和情懷。被很多古人引用,是一段以樂景寫哀情,又以哀景寫樂情的典范。對比了出征前的楊柳依依和現(xiàn)在的大雪紛飛,來說明自己離家之久,思念之深。
經(jīng)常讀詩帶給我很多不同的感受,大概思念家鄉(xiāng)和懷念親人是我們中國人永不褪色的記憶吧!
詩經(jīng)讀后感5
“關(guān)關(guān),關(guān)關(guān)......”
和鳴聲在耳畔響起,青燈下,執(zhí)著毛筆,在記憶中勾勒起勾人魂魄的倩影,立在碧波蕩漾的湖水前,望著那遠處的河中小洲,淺淺地笑著,一眼情深,想是入了相思門。
初見,少女眉目如畫,著那素白長衫,披著淺藍外紗,笑靨如花,眸前一亮,緩緩蹲下,想要取那水中荇菜,平添了份煙火氣。
陷入在她的漩渦當中,與她對視一眼,心中的情緒便翻山倒海,之前所做的準備似乎都是浮云,被眼前明眸善昧的少女看一眼,就像被一口仙氣吹的輕飄飄的?,婉言謝絕的少女,在那幾天在我的眼前重復,苦,悶,痛,各種情緒在心中交替。
想是該離去了,在臨別之時,少女在湖中伴著小舟穿梭,纖纖玉手時不時試探著碰一下一片片的荇菜,眼前的畫面單純而美好,叫人不想破壞眼前的歲月靜好。對少女的喜愛難以言表,可是自己終究不是伴其一身的良人。起身,我拍拍灰塵,在一旁取來了伴隨已久的竹笛,吹奏一曲《玉連環(huán)》。
“公子,方才一曲可是《玉連環(huán)》?”
我詫異地抬頭,愛慕之人便在眼前,心中的傾慕難以言表,連帶著臉上多出了些許笑容與手足無措。
少女笑著,看著我,“公子可否再奏一曲?”
“那在下便獻丑了!
“公子請!
一硯春水,暈染一頂烏蓬,少女與少年并肩而立,一個靜心聽樂,一個滿目欣喜。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伊人在旁,長相思兮長相憶。
一卷云霞,少年執(zhí)一息燈火,夜星寥落,相伴相依,坐在船頭,低低地吹著曲子,悵惘那何去何從。卻不知,少女在烏蓬內(nèi)春心萌動,愿我星君如月。
“姑娘,在下要告辭了。臨別前,不如再奏一曲,如何?”
“不如何。不如公子以后只為我吹笛,可好?”
“好!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詩經(jīng)讀后感6
寒假里,媽媽說,推薦我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感受古代的真實生活,身臨其境。我興致勃勃地接過來,《詩經(jīng)》?帶著疑問,我踏著春秋之風,走進《詩經(jīng)》的田野,感受到了別樣的樂趣。
《詩經(jīng)》是由孔丘等整理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粹。誕生于先秦時期,收錄了自西周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計有305篇之多,以抒情為主,有《風》、《雅》、《頌》三部分。
讀《詩經(jīng)》,我仿佛看到了那個時代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走進了那個時期人們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有描寫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國風·唐風》中,“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有表達對親人、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如《國風·魏風》中,“陡彼岵兮,瞻望父兮。”有借古諷今的,如《雅·小雅》中,“鼓鐘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有表達對愛情的美好祝愿,如《國風·邶風》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薄
媽媽告訴我,她曾聽人說,閱讀《詩經(jīng)》的最高境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那種樸實而真切的意境美:春日之燕燕于飛,夏日之習習谷風,秋日之蒹葭(堅加)蒼蒼,冬日之杲(搞)杲出日;可以感受到十五國風輕漫過身邊,可以傾聽到先秦詩人的感嘆之聲拂過耳邊。
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為中華五千年文化而自豪,《詩經(jīng)》正是這燦爛文化中的瑰寶。我還沒有那樣高的意境,可是,我對《詩經(jīng)》卻真的迷上了。每當翻開它的時候,總會被它古樸的辭章、豐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當我們身處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偶爾也可以回過頭去,穿越歷史長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歲月往事,一起去領(lǐng)略圣賢的千年智慧——《詩經(jīng)》的無窮魅力。
詩經(jīng)讀后感7
《詩經(jīng)》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詩經(jīng)》最初被稱為《詩》,后來又被漢代的讀書人改名叫《詩經(jīng)》、《詩三百》!对娊(jīng)》里的內(nèi)容,也就是歌曲的歌詞。《詩經(jīng)》中的樂歌,主要用途就是作為各種典禮的一部分,娛樂,表達對于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后來,《詩經(jīng)》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
讀了《詩經(jīng)》這篇文章,令我感受頗豐。我一看到“詩”這個字,就想到了一個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句詩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shù)脑娋。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表達了他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
從小,我和“詩”就有了不解之緣。媽媽曾經(jīng)跟我說過,我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媽媽就經(jīng)常教我背詩,當時是為了讓我多說話。也許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詩開始有了興趣。上了小學之后,我接觸和背誦的詩歌更多了。有《水調(diào)歌頭》、《望天門山》、《馬說》、《愛蓮說》等各種題材的詩歌。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呂老師剛剛給我們介紹的《木蘭詩》了。
《木蘭詩》是介紹弱女子花木蘭替父親從軍的故事。每每背到“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边@句詩的時候,我就能感受到木蘭主動替父親從軍那種孝順之情,令我很敬佩。但是每每背到“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边@句詩的時候,我又感到很心酸。我能感受到,木蘭一個弱女子去替父親從軍打仗,一定很危險,所以時常想念自己的父母。
每首詩都有它自己的寓意,這正是我對詩感興趣的地方。
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彼晕乙院筮要多讀古詩,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文化,長大做個有才華的人。
詩經(jīng)讀后感8
國風召南鵲巢
先秦:佚名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這是一首婚禮上唱賀的喜歌。可以看出,這是一場盛大而奢華的婚禮:百兩御之百兩將之百兩成之。男家派百輛車馬迎娶,女家派百輛車馬送親,眾賓客用百輛車馬見證他們結(jié)合。
也許在這里的百兩只是個虛指之數(shù),但仍然能完美體現(xiàn)出這場婚禮的隆重?墒菃栴}的重點再于這場婚禮的男女主人公是誰?鵲和鳩到底指的是什么人?什么身份?
一種解釋是:鵲為男方,蓋好了房子,迎娶鳩這位女人住進來,居之方之盈之,證明這個雀巢是鳩最好的歸宿。這也告訴我們婚嫁中男方需得準備供鳩居住的房子。
另一種解釋是:鵲并不指男方,而是指男方的原配夫人。鵲辛辛苦苦經(jīng)營的巢,被鳩這個后進門的妾或平妻占據(jù),而且是用一場空前浩大的婚禮來宣告鳩的勝利。
不論那種解釋,都不能否認這首詩是婚禮進行曲的存在。本詩從御之將之成之的順序,逐一羅列,敘述了這場婚禮是如何被眾人見證,如何神圣不可推翻。
如果是前者,無疑表達的是一種喜悅和祝福。如果是后者,則體現(xiàn)了一位妻子眼睜睜看他娶別人、眼睜睜看他入了洞房門的怨憤和絕望,用多數(shù)人喧鬧來映襯一個人的悲哀。
本詩運用了以點代面的手法,一場婚禮何其繁縟,而作者只從百兩車馬來做描述點,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描述婚禮細節(jié)。這種手法做到了所謂的四兩撥千斤妙處。
用三個百兩體現(xiàn)婚禮的熱鬧,更凸顯出另一方的清冷寂寞。嚴重的反差,既表達的鵲無聲的悲哀,做到了大音希聲的功效,也揭示出一夫多妻的男權(quán)社會之丑陋。
詩經(jīng)讀后感9
我們真的應該慶幸我們擁有了這么一部古老的詩集,在歲月長河中穿行的過程中,周圍的空氣和他摩擦,已經(jīng)形成了巨大的電光雷火.四字的組合,就是中國文化的方陣,四聲鏗鏘,擲地有聲;賦比興的成熟,拓展想象,催生情感,我們的腦海一朵朵思維浪花耀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節(jié),凝聚成一塊塊富有意味的礁石,屹立成林,璀璨生花.
可是,現(xiàn)在,我們的河流面臨著斷流的困境.漢字在電腦文化面前大有退縮為只有語言符號功能的磚頭,齊整規(guī)一,用來堆砌同一種類的高樓大廈,詩意被用來嘲笑不懂事故的瘋子.那位伊人在哪里?還有沒有蒹葭之岸?那種蘊藉綿長的情致哪里去了?我們的生命除了鈔票還剩神么?
這也是一條母親河,發(fā)源于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先民的心靈中,經(jīng)風雨,歷磨難,成為中華民族生命皈依的文化、情感、審美的大河.我們是這條河里的一條魚,因為宿命的.連接,我們無法超越水源而存活.不少魚認為,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一只鷹,天空是自己的家鄉(xiāng)和歸宿.但是,他們忘了,作為我們不能長出翅膀,這是我們生存于天空的劣勢卻是生存于大河的優(yōu)勢.回到大河,我們快樂無比.一條魚的生命靈魂里只能有一條大河,其他的水源都是暫時的棲身繁衍之地.
《詩經(jīng)》是我們文化、情感、審美的“圣經(jīng)”,是一種生命基因,一種靈魂酵母,《詩經(jīng)》是我們的另一條母親河.我們彼此的區(qū)別僅僅在于,君住大河頭,我住大河尾,我們共飲一河水.
長江已經(jīng)被我們轉(zhuǎn)化用做照明了,因為我們的黑夜太漫長了;而我們現(xiàn)在的心情越來越浮躁,我們的情懷越來越失去古典意味,我們因為進步而越來越不快樂.
《詩經(jīng)》之河斷流之日,中國文化被截斷之時!
詩經(jīng)讀后感10
“詩經(jīng)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不是從前那天真到可恥的誓言,而是我們心里曾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唱過的歌謠。唯美中帶有一點凄涼,讓人回味無窮!
輕輕地翻開《詩經(jīng)》那本冰封的古書里,蘊藏著厚重的感悟。靜靜地讀著悠揚的詩詞,飽含著的是哀婉與凄艷。細讀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豪放是外骨,憂傷才是靈魂。思無邪只不過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夢。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做筆記,因為這本書濃縮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與思潮。
每次讀完這本書時,我總會悄然落淚,因為它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去面對,去等待。如果說詩三百是前人要我們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應該懂得珍惜。這本書里記錄著許許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總演繹著悲劇,但它敘述的令人驚嘆不已。也許是這樣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瞧這動人的描寫,清澈如泉水,艷的讓我想起了一位絕代佳人--息媯。她被世人稱之為“桃花夫人”,因為她長得猶如桃花般嬌艷欲滴,靜婉美約,容貌絕倫,可她的命運卻不堪回首,他的艷美而亡三國,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傾國容貌,都使后人無法忘記。
欲望總會占領(lǐng)人心的某些領(lǐng)域,但并非無法觸碰。當我們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來人世間為了什么,一切就會清楚了。經(jīng)典之作,固然有經(jīng)典之處,而《詩經(jīng)》卻恰恰寫盡了人心所向,世間所惱。
這是一本受益終身的良書,它沉浸在人類內(nèi)心深處,并得到永恒!
詩經(jīng)讀后感11
《詩經(jīng)》是民歌,之所以現(xiàn)在這樣高高在上,讓人覺得高不可攀,除了語言和社會變遷之外,還有詩歌本身發(fā)展的因素。每每想讀詩經(jīng),但每每我又止步于它枯澀難懂的文字。這個國慶節(jié),我開始閱讀《詩經(jīng)》。人與書的邂逅,大抵總是這樣,涼爽的天氣,泡一杯清茶,輕輕念出書中的句子 ——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于是這枯澀的文字和著杯中迷蒙的水霧,莫名便叫人心安。這卷叫做《詩經(jīng)》的古書,其實卻不是詩,而是歌。千年前那些人們,哼過吟過唱過的民歌,猶如帶著晨露的桃花,無比質(zhì)樸卻又凄美高雅。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襯著你明艷的臉龐,盈盈地笑?鬃右啾贿@句子打動過吧 ——“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也許是古代社會沒有當今世界紛亂復雜,也許是古人心中有一絲的純美,仿佛什么也無須遮掩,沒有粉飾,沒有忸怩,沒有故作姿態(tài)……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顆顆袒蕩于天地之間的赤子之心,可以幫助你尋回那個還沒有受到任何污染和傷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純潔、甜美地微笑著。
讀著這些深澀難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聽從自己的心靈隨著那些句子浮想聯(lián)翩;秀遍g,我覺得自己連這身體,都被這清新之風浸潤得輕靈起來,或許連《牡丹亭》里的杜麗娘聽了 “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這般清雅溫潤的言語,也會步出閨閣羞怯張望,看看那園子里的嫵媚春光。
這樣的一卷書,念著念著,仿佛回到兒時心境,內(nèi)心有如頭頂湛藍的天空,廣闊遼遠,深邃不可觸摸。此時人不再徘徊糾纏于俗事之中,時光可以這樣從紙頁間流過,就很幸福。
詩經(jīng)讀后感12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是中國文學的正宗,讀詩和寫詩是歷代許多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先秦至五代的漫長歷史時期里,中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一直沒有間斷,涌現(xiàn)了為數(shù)眾多的杰出的作家和光輝燦爛的優(yōu)秀作品,不少詩人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
傳統(tǒng)詩歌,博大精深,雄健典麗,宛如一部色彩斑斕的畫卷,以不驚風雨泣鬼神的宏偉樂章。在漫長的歷程中,涌現(xiàn)出許多大詩人,他是聳立于東方的一個又一個詩歌的泰山。放眼世界文壇,中國的傳統(tǒng)詩歌是獨特的,是無與倫比的。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致,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并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讀經(jīng)時,講求語速、語調(diào):要求語速不急不徐,語調(diào)抑揚頓挫。現(xiàn)在一般人一切都講求快速,有的人聽到讀經(jīng)讀得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實讀經(jīng)就是讓我們的心能靜下來。一個人能定得下來,才有能力思考,面對問題,才不至于慌張、忙亂。心定功夫的培養(yǎng),就是由平素來訓練的。訓練的最好方法莫過于讀經(jīng)。讀經(jīng)既簡便易行又不用花錢,每一個家長在家里就可以輔導孩子培養(yǎng)這種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現(xiàn)代常說的訓練沉穩(wěn)、從容的心理素質(zhì)。
閱讀《詩經(jīng)》,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么和諧,那么執(zhí)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安定的維系都有賴于這些圣賢遺留下來的智能和經(jīng)驗。我們開展誦讀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xiàn)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
詩經(jīng)讀后感13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稱為《詩》,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它創(chuàng)作于距今約2500年左右的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為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chǔ),對我國文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对娊(jīng)》共305篇,首首是精華,篇篇是瑰寶!对娊(jīng)》里,我最喜歡的一首便是十五國風中的《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無衣》以秦國軍士的口吻寫出了秦軍旺盛的士氣。描寫了秦軍在大敵當前、兵臨城下之際,以大局為重,與周王室保持一致,一聽王于興師,就一呼百應,眾將士同仇敵愾、互助友愛、協(xié)同作戰(zhàn)、共御外敵的尚武精神,讀之不禁會為這火一般的強烈激情所感染。
每次讀到這首詩,它瞬間就會把我的思緒拉至春秋時期。我仿佛看到了在三秦大地上,在火熱的點兵場,秋風習習,戰(zhàn)旗烈烈,硝煙漫天,烽火連連,秦軍將士個個舞戈揮戟,隨時準備共赴戰(zhàn)場,英勇殺敵。他們的將軍站立在高臺之上,正在做著最后的戰(zhàn)前動員。戰(zhàn)士們跟隨著將軍,慷慨激昂、高聲吟唱著這首詩!稛o衣》就是秦人的強軍戰(zhàn)歌啊!我可以想象,當軍隊唱著這首詩歌奔赴戰(zhàn)場的時候,會是何等雄壯的氣勢!
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而《無衣》不僅可以興、觀、群,還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它用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描寫出秦人橫掃天下、叱咤風云的氣勢,每每讀來,便覺感懷至深。
詩經(jīng)讀后感14
這是《詩經(jīng)·衛(wèi)風·竹竿》里的一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在《詩經(jīng)》中有很多我喜歡的篇章,如《子衿》、《雞鳴》、《葛生》、《蒹葭》、《采薇》……《竹竿》比起前者并不是更負盛名,恰恰相反,它可以說并不是很有名聲,廣為人知的篇章。它的詞句也不算最優(yōu)美的,事實上在《詩經(jīng)》內(nèi)的大部分詩句也都偏向質(zhì)樸清雅?晌乙廊贿x擇《竹竿》里的一個短句“淇水在右”來作為新摘錄本的題目。
《竹竿》大致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名衛(wèi)國女子出嫁遠離故鄉(xiāng),她回憶起家鄉(xiāng)的河流,少女時出游的情景,但現(xiàn)在已遠離了這些回憶,只能駕車出游,以解思鄉(xiāng)之愁了。因而我覺得這首詩很動人。那衛(wèi)國女子懷念故鄉(xiāng),也是在懷念著故人,少年時玩耍嬉戲的快樂回憶啊,她悲嘆著,許是在嘆時光吧?
我發(fā)覺,世人的年華,也終像那條淇水。沿著河畔歡快地跑過去,就再無回來的路可尋了。我們的“成長”,也是如此,總會遺失什么寶物,很久很久以后才驚悟沒有好好地揮別?墒菦]事的啊,請你看那“淇水在右”。故鄉(xiāng)的河流,一直在你身旁同行。
至于為什么是“淇水在右”,而不是同篇的“淇水滺滺”,這是因為我的小私心啦。我的故鄉(xiāng)在南方的城,而我是南方的人!八员睘樽螅蠟橛。”淇水是向著南方而流的。僅管我知道淇水離南城并不近,也只是位置靠南面而已,并不是真的流到南城來,只是我的一廂情愿罷了。古代,南方是蠻荒之地,而現(xiàn)在我只愿傍故鄉(xiāng)南城而居。
淇水在右,是寄托著我無數(shù)想象和美夢,感悟和思緒的詩篇呢,所以我私自決定把它作為我的摘錄本的名字。還但愿原作者不要介意。
詩經(jīng)讀后感15
此詩以比興的手法充分寫出了女子結(jié)婚以及婚后對她們美滿家庭生活的愿望。桃之夭夭同逃之夭夭的讀音一樣,但它們的意思卻有著天壤之別,這也就產(chǎn)生了我對《桃夭》這首詩一點興趣,其次對于當今時代出現(xiàn)重重離婚現(xiàn)象,更加吸引我的注意了。
第一段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卑涯贻p女子比喻成桃花,桃花的絢麗多彩體現(xiàn)女子對于這次婚姻很是滿意,笑開了花。把美麗的女子比喻成桃花更加形象地地將女子的美麗給展現(xiàn)在讀者的腦海里。女子為何會對此次婚姻很滿意?是因為女子愿意加到這家去,說明女子的夢中情人在這兒。從這一段我想到這應該是在向往自由婚姻的吧。在古代沒有什么自由婚姻的概念,通常都是有一些個其他概念阻攔兩隊非常相愛的人,如門當戶對類的。非常相愛的兩人卻因某種條件而被拆散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啊。唐代詩人白居易從少年到青年一直與一位名叫湘靈的姑娘要好,可因母親的不同意就這樣分離了。
第二段的“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币蕴覙渖辖Y(jié)滿碩大的果實體現(xiàn)家中兒孫滿堂,吉祥之兆。這一段描述出了我們中國古代多子多孫為幸福家庭的象征。有“家和人興百福至,兒孫繞膝花滿堂”類的許許多多詩句。這里應是對自由婚姻之后能夠兒孫滿堂的祝愿。但由于現(xiàn)在人數(shù)過多的狀況,我想現(xiàn)在的兒孫滿堂是不太好的。
第三段“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币蕴覙渖险R齊的葉子托出合家美滿的情景。這段體現(xiàn)婚后對合家歡樂,幸福美滿的祝愿。這段話使我想到了這種合家歡樂、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與當今許多因種種原因分家家庭的對比。當今結(jié)婚的大部分也算是自由婚戀,但又出現(xiàn)了大量離婚的現(xiàn)象,這是個心灰意冷的結(jié)果。對于那些離婚的家庭,確實都是有種種原因的,可不用分家總還是比較好的。
這一詩句不但可用于古代時對自由婚姻以及婚后和諧家庭的愿望,也可用于對當今婚后沒有離婚的和諧共處的家庭的愿望。愿此后所有婚姻越來越美滿。
【詩經(jīng)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讀后感08-02
詩經(jīng)讀后感10-14
詩經(jīng)讀后感12-23
詩經(jīng)讀后感「最新」12-24
詩經(jīng)的讀后感范文12-25
詩經(jīng)式微讀后感12-25
詩經(jīng)讀后感(11篇)10-24
詩經(jīng)讀后感14篇02-19
《詩經(jīng)》讀后感精選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