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維導圖學與用》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維導圖學與用》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維導圖,學以致用。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實用的學習工具,在世界范圍內被眾多企業(yè)、學校、家庭等廣泛運用。職場人士運用思維導圖組織工作內容,提升思考空間,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老師運用思維導圖備課,呈現(xiàn)知識結構,展現(xiàn)知識魅力。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做筆記,梳理課程內容,提高記憶效率。
全書分為五篇,大體對應韓愈《師說》中老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三重角色來安排全書結構。第一篇講基礎,講規(guī)律,是“傳道”。第二、三篇講運用,教方法,“授業(yè)”也,其中第二篇是一般性運用,第三篇是在特定場景下的運用心得。第四篇針對學員學習運用思維導圖的常見問題進行解答,為“解惑”。第五篇為攻玉篇,寓意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率地表達思維軌跡的思維工具,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高效思維工具,簡單卻極其有效。發(fā)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求異思維、開放式思維等,就是沿著不同的方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的思維方式。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或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空間等建立起記憶連接。思維導圖的主要作用是借助可視化手段促進靈感的產(chǎn)生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
一張典型思維導圖應該具備的基本要素是圖形、關鍵詞、分支、顏色。
步驟一:畫主題
畫主題是畫思維導圖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關鍵的一步。畫一張思維導圖,最先動筆的部分是主題,而最先映入閱讀的人的眼簾的也是主題。其他所有分支都圍繞主題展開,為主題服務。
(1)準備一張沒有線條的空白紙張,橫放在桌上。
(2)提煉作文題目的中心詞(主題詞)。
(3)把主題畫在白紙的中心并圈起來。
步驟二:找關鍵
主題畫完了,就該確定思維導圖的分支了。無論是直接與導圖相連的一級分支,還是與一級分支相連的下級分支,都是由關鍵詞組成的。
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我們大半的精力都會用在關鍵詞的選擇和使用上。選擇關鍵詞,是繪制思維導圖最核心、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關鍵詞,是思維導圖的靈魂。
(4)由中心出發(fā),圍繞主題,寫出37個次主題,把次主題用關鍵詞的形式寫在由中心發(fā)散出來的線條上。
(5)再以每一個次主題為中心,寫出37個次次主題,把次次主題用關鍵詞的形式寫在由次主題發(fā)散出來的線條上。
步驟三:理分支
常言道:“親戚有遠近,朋友有厚薄!蓖瑯拥年P鍵詞,它們在思維導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所處的位置自然也不一樣。在實際畫思維導圖的時候,我們要先畫與主題關聯(lián)最密切的第一級分支,然后以第一級分支為中心,把與它們直接相關的關鍵詞畫在第二級分支上,然后再以第二級分支為中心,畫第三級分支……這樣,思維導圖就能形成一個由中心到四周的網(wǎng)狀結構了。
為了突出不同層級關鍵詞的地位,我們還會設置不同關鍵詞下面線條的粗細。其中,一級關鍵詞的分支線條是最粗的,因為它們與思維導圖主題的關聯(lián)最密切。而二級分支要相對細一些。層級越低,線條就越細,以顯示它們在導圖中的地位以及它們與主題的關聯(lián)程度。
步驟四:畫圖
第四步是把這些關鍵詞轉化成圖形,尋找圖像的核心在于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當然,我們并不是專業(yè)畫家,無法像專業(yè)人士那樣畫出動人的圖畫,所以初學者不必在繪畫水平上苛求自己。只要動筆去畫,就會有不同于一般學習過程的感受,就會有收獲。
步驟五:上色
這是思維導圖繪制的最后一步,也是畫龍點睛的一個步驟。一幅很平淡的思維導圖,在簡單上色之后就變得光彩照人。絕不要忽視顏色對視覺和大腦的沖擊力。
思維導圖的上色原則一般有三個:
一、主要圖像要使用兩種以上的顏色。
二、同一個大的分支,或者有緊密聯(lián)系的分支,要使用一種顏色。
三、文字和其下面的線條不要使用同一種顏色。當然這不是硬性規(guī)定,只是為了讓導圖更漂亮、更突出重點,從而刺激大腦。
學習思維導圖,重在應用。學習工作當中都可以使用,舉幾個例子:
高中化學碳族元素的思維導圖,從分類,水化物,最高價氧化物,氫化物,五元素,結構,主要化合價來講解了碳族元素。分類從金屬和非金屬的角度去分,水化物可以探討酸性減弱,氫化物可以探討熱穩(wěn)定性。碳族結構的五元素的化學名可拓展,結構從最外層和它的特點來梳理。還有,化學元素可以從它的主要化合價來分類。通過分類整理各個知識點,可以一目了然地進行記憶。
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多多練習,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