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蘇中秋習俗分享
月圓之夜,瓜果飄香。在這個中秋佳節(jié),讓我們一起探索各地的中秋習俗,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下面給大家分享江蘇中秋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中秋習俗
1、斗香
在江蘇的蘇州、無錫、常熟等地有中秋“斗香”的習俗,在月亮將出的時候,一些較富裕的家庭就開始在庭院之中布置斗香。斗香是將很多根細香緊緊地捆扎成一個粗粗的圓柱體,作為底盤放在地上,再扎一個稻小的圓柱放在底盤上,依次效法,越往上用細香扎的圓柱體越細,在兩個圓柱相接的地方會用彩紙圍住,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彩紙上往往繪有嫦娥、月宮、桂樹、玉兔等圖案,整體看上去猶如一個色彩絢麗的塔,所以也叫“香塔”。
香塔有高有低,最高者有二十多層,近一人高。明月當空之時,點燃香塔,層層疊疊的火光預示看紅紅火火節(jié)節(jié)高升,很是壯觀。燒斗香在清代最為繁盛,但是這種奢侈的燒香方法也只限于富裕的家庭,窮苦人家是擺不起這么大的排場的。
2、拜月
在江蘇的很多地方,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習俗,但到了連云港一帶,男子也參加拜月,但只限行禮,行禮后就不再過問。
南通中秋供月供的是女菩薩,所以供品里是絕對不能搭一點兒葷腥。等月亮東升的時候就要焚香點燭,奉祀“太陰星主月光菩薩”,開始祭月,南通叫“供月”。等拜祭完了,要燒神馬,撤供品。
3、月餅貼片
蘇州人在中秋節(jié)的食俗很豐富,有吃糖芋的,有吃糖炒栗子的,有吃水紅菱的,自然更免不了吃月餅了。蘇式月餅品種繁多,有葷有素,有甜有咸。咸月餅有鮮肉、火腿、豬油、蝦仁等,甜月餅有白果、豆沙、玫瑰、椒鹽四種,還有薄荷、棗泥、干菜、金腿、芝麻等等。
蘇式月餅上面都有一張小小的紙片。這背后有個傳說。元朝末年,朝廷黑暗,張士誠舉義旗,老百姓紛紛響應,一路所向披靡,攻下常州、無錫等地,并向蘇州城進發(fā)。時值農(nóng)歷八月中旬,一位聰明的讀書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贈送給親友的每只月餅上都放一張小紙片,用毛筆書寫“迎張”兩字,其意思是相約迎接張士誠義軍。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蘇州不少家都照這個辦法做,相約響應張士誠起義軍。就這樣,相沿成俗,流傳至今。
4、石湖看串月
蘇州中秋節(jié),舊習俗逐漸被簡化為吃月餅、賞月了,而中秋夜“石湖看串月”的民間習俗卻不可替代地成為蘇州中秋的標志。所謂的“串月”,是指月亮偏西時灑下的光輝透過了九個環(huán)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這時,波光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
清代詩人沈朝初有詩云:蘇州好,串月有長橋。詩里的長橋便是看串月的最佳地點,指的是石湖東面越來橋右邊的一座叫行春橋的九環(huán)洞橋。為了看這一年僅此一次的勝景,每到中秋,不僅蘇州人,很多周邊省市的游客也紛紛來此。
5、殺鴨子
在淮安,人們中秋節(jié)也有殺鴨子的習俗,傳說也是人們串聯(lián)起來要“殺韃子”。但是演繹的成分更多一些:“后來一群狡猾的韃子被追得走投無路,就跑到水里變成鴨子躲起來,大家又一起跳下河去,把鴨子殺死。”。
鹽城人有吃老鴨湯就餅的習慣,一般是小碎米餅(俗稱米飯餅)、小麥面餅、芝麻糖餅等。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
6、卜陰晴
無錫人還以中秋之夜的晴雨來預卜來年元宵節(jié)的陰晴,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來年元宵雨打燈!庇终f:“雨打上元燈,云罩中秋月!边有說:“但愿中秋不見月,博得元宵雨打燈。”
如此種種的諺語表達了一個現(xiàn)象:如果中秋之夜皓月當空,那么來年元宵之夜也會月朗星稀,自然燈景如華了。
江蘇中秋節(jié)的習俗還有很多,如燒寶塔燈、走月、摸秋等,下面小編為你介紹。
7、接女兒、女婿來家吃團聚飯
在節(jié)后第一天,也就是八月十六日,有接女兒、女婿來家吃團聚飯的習俗,俗稱“帶閨女女婿來家翻芋頭皮”。有意思的是,在連云港,中秋夜吃剩下的芋頭皮、果殼等不能隨便扔,要堆積一處,待第二天下午才能拿出去倒掉。
在鹽城,中秋節(jié)前后還有已定親但尚未婚娶的女婿給準岳父母家送禮的習俗,叫“追節(jié)”。禮物中兩只鴨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岳父岳母家全部收了鴨子就說明今年還不同意把女兒嫁出去,如果回一只就表示同意今年把女兒嫁出去了。
8、燒寶塔燈
燒寶塔燈習俗的來源于唐玄宗對大明寺棲靈塔的喜愛。相傳有一次玄宗皇帝微服出巡到了揚州,看到揚州大明寺的棲靈塔,外形獨特、設計巧妙,玄宗甚是喜愛。于是,每逢到了中秋佳節(jié),皇宮里到處供奉揚州棲靈寶塔燈。
后來,揚州人為了迎合皇上的喜愛以及表達對故鄉(xiāng)的自豪感,年年到了中秋節(jié),家家戶戶都去購買寶塔燈去敬月,并把它作為中秋夜的吉祥物。從此,點寶塔燈敬月便成了揚州城里的風俗習慣,一直流傳下來。
9、走月
蘇州一帶還有中秋走月的習俗,《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記載:“中秋夜,婦女盛裝出游,互相往還,或隨喜尼庵,雞聲喔喔,猶婆娑月下,謂之走月亮!
說的是月亮升起之后,穿看盛裝打扮艷麗的婦女們相約結伴或在月下嬉戲玩耍,或互相串門閑話家常,或去鬧市廟會閑逛,這樣一直到夜深才返家。
10、摸秋
摸秋,又稱撈秋,流行于黃河下游、淮河流域、長江流域。所謂“摸秋”,也就是有些地方所稱的“摸瓜求子”。
婚后不曾懷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來,就會懷孕生子。最好是南瓜,因為“南”諧音“男”,意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為可得女孩,因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頭偕老,今后子女可婚姻美滿。
11、擺“歡喜酒”祭祀
江陰人過中秋節(jié),是有一套完整的習俗規(guī)矩的。從民俗專家那里,我們了解到了許多細節(jié):早晨起來,要吃糖芋頭,放上紅糖和桂花,甜糯香滑,很是美味。中午要擺“歡喜酒”,表示在團圓佳節(jié)思念祖先。
擺“歡喜酒”祭祀時,桌上只放一個“九拼盤”,里面有五樣素菜,四色水果,再放清酒數(shù)盅,不上飯,不化錫箔。中秋節(jié)一天中的重點是晚上,一家人要盡可能團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飯”。
江蘇各地中秋習俗
南京:
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肮饾{”,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又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南京人將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無錫:
燒天香的習俗也還一直延續(xù)至今,“走三橋”、“摸秋”等有趣的中秋習俗如今已不多見。“燒天香”有的地方也叫“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走三橋”是一項女孩子的游戲,就是從跨出家門到回家只能經(jīng)過三座橋,不能重復,姐妹們相約比賽看誰最早到家。所謂“摸秋”,也就是有些地方所稱的“摸瓜求子”,婚后不曾懷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來,就會懷孕生子。最好是南瓜,因為“南”諧音“男”,意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為可得女孩,因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頭偕老,今后子女可婚姻美滿。
宿遷:
中秋節(jié)這天被視為家人團聚之日,亦稱團圓節(jié),有晚飯后賞月,以及用月餅及菱角、石榴、柿子等為供品敬月的習俗。八月十六,家家都會去親家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家來團聚的風俗習慣。
南通:
人們也把中秋節(jié)叫“八月半”,有吃月餅、殺鴨子、蒸芋頭、吃剪角的毛豆角子、吃團圓飯、祭月、請紫姑、演木頭人兒戲(提線木偶)等習俗。值得一提的是,南通人對殺鴨子,有著不一樣的感情。當年元兵占領了通州之后,曾做過屠城的滔天大罪,火燒了三天三夜還不滅。后來南通的老百姓一直沒有忘記被屠城的血淚歷史,就齊心相約在中秋節(jié)磨刀殺韃子。蒙古人看見家家戶戶在磨刀,就問,在做什么呢?居民說,在“殺鴨子”,其實意思是要“殺韃子”。到了夜里,老百姓集體行動,把城里所有的元兵全部殺光了,報了深仇大恨。所以,南通人每逢中秋節(jié)家家都要吃鴨子,日子一長也就成了一種風俗。因此,通州人每中秋都吃鴨子,習以為俗!
淮安:
人們中秋節(jié)也有殺鴨子的習俗,傳說也是人們串聯(lián)起來要“殺韃子”。但是演繹的成分更多一些:“后來一群狡猾的韃子被追得走投無路,就跑到水里變成鴨子躲起來,大家又一起跳下河去,把鴨子殺死。除此以外,還有喝桂花蜜酒、吃桂花蜜糕的習俗,船上人家的中秋習俗最為講究。除要供祭公雞、鯉魚、豬頭外,還要燒香磕頭,并要用公雞血從船頭擋浪板上往下流,稱為“掛紅”。
鹽城:
中秋風俗也有很多:敬月亮,做餅,放煙火、燒香等。中秋節(jié)這天,鹽城人有吃老鴨湯就餅的習慣,一般是小碎米餅(俗稱米飯餅)、小麥面餅、芝麻糖餅等。在鹽城,中秋節(jié)前后還有已定親但尚未婚娶的女婿給準岳父母家送禮的習俗,叫“追節(jié)”。禮物中兩只鴨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岳父岳母家全部收了鴨子就說明今年還不同意把女兒嫁出去,如果回一只就表示同意今年把女兒嫁出去了。
徐州:
古時中秋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蒸月餅,現(xiàn)今這一習俗已很少見,蒸月餅早已讓位于包裝精美的商品月餅,只是怎么吃都吃不出當年那種用簡單的白糖、芝麻做成的月餅味道。在徐州,古時同樣有拜月、舞火龍、玩燈的習俗,而今這些習俗已被放鞭炮所代替了。
江陰:
過中秋節(jié),是有一套完整的習俗規(guī)矩的。從民俗專家那里,我們了解到了許多細節(jié):早晨起來,要吃糖芋頭,放上紅糖和桂花,甜糯香滑,很是美味。中午要擺“歡喜酒”,表示在團圓佳節(jié)思念祖先。擺“歡喜酒”祭祀時,桌上只放一個“九拼盤”,里面有五樣素菜,四色水果,再放清酒數(shù)盅,不上飯,不化錫箔。中秋節(jié)一天中的重點是晚上,一家人要盡可能團聚在一起吃“八月半夜飯”。
中秋節(jié)必吃的傳統(tǒng)食物有哪些
1.月餅
據(jù)說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直到明朝才盛行,至今已是約定俗成。月餅圓又圓,又是闔家分吃,象征著團圓和睦,是中秋節(jié)必食之品。
2.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節(jié)的必備品之一,“柚”因同“佑”,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3.栗子
板栗,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yǎng)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老齡體弱者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
4.菱角
中秋節(jié)吃菱角,據(jù)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時的菱角可當水果生食。
5.團圓饃
團圓饃是陜西西安一帶中秋節(jié)必吃的傳統(tǒng)食物,全家共吃一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拓一個圓圈,象征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
6.糍粑
中秋吃糍粑據(jù)說是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習俗。做法是:糯米蒸熟后倒進石碓窩里,兩個人一組用粑捶或木杵搗糯米,最后用模具制成各種形狀,或直接做成團狀或餅狀。
7.山東麥箭
麥箭是山東即墨中秋節(jié)吃的一種應節(jié)食品。麥箭是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鮮美。
8.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是江南地區(qū)貧窮人家流傳的風俗,在中秋節(jié)這天,江南家家戶戶會吃老南瓜燒糯米飯。傳說很久以前,在南山腳下有一名孝女黃花,因家境窮苦,父母臥病在床,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草叢中,發(fā)現(xiàn)兩只扁圓形野瓜,她的父母吃了之后病體痊愈。黃花將種籽種在地里,第二年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
9.西瓜
陜西人不論貧富,中秋節(jié)必吃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增加喜慶吉祥。吃月餅之余吃上塊西瓜,技能清熱又解膩。
10.藕盒子
江浙人中秋食藕,有團圓之意!芭汉凶印笔菍⑴呵衅績善g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面煎至金黃,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11.螃蟹
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是充場的主角,用蒲包蒸熟后,眾人圍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秋天也是盛產(chǎn)螃蟹的季節(jié),此時的蟹最肥美。
12.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jié)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后,田螺肉質特別肥美,也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jié)。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泵耖g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
13.芋頭
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眲児矶持序尮肀傩跋麨闹。“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在臺灣吃芋頭則寓意找到好工作。
14.鴨肉
八月份的鴨子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鴨子也是南京人在中秋節(jié)不得不吃的東西。歷史傳說,元末時期,蒙古統(tǒng)治者欺壓漢人,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以中秋節(jié)吃鴨子做暗語,就是中秋節(jié)大家一起采取行動,推翻元人統(tǒng)治。
中秋節(jié)傳說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從此小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宮陪伴嫦娥住了。
【江蘇中秋習俗分享】相關文章:
最新中秋習俗09-14
【精選】中秋習俗作文10-13
中秋習俗的作文01-16
中秋習俗作文02-28
中秋習俗介紹08-08
臺灣中秋習俗08-13
有趣的江蘇省春節(jié)習俗01-20
淺談中秋習俗的變化07-11
中秋節(jié)習俗09-25
中秋節(jié)的習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