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三篇
影片的片名往往體現(xiàn)的是影片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題信息的傳遞,奠定了全片的感情基調(diào),也作為制片商與觀眾首次溝通接觸的第一窗口,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1
這是第一次一個人去看電影,其實和兩個人看差不多,就是少了個一起分享的對象。
人類在生命面前是一樣的脆弱,當知道自己離死神很近的時候,每個人的想法都會很極端,要么強烈的想要活著,要么強烈的想要死去。
本片主要講述的是人心的變化,但其實男主人公最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一直沒有變,第一次非法進藥是為了給他父親治病,接下來停止賣藥是為了他的家庭,他不想被抓,他要照顧它年邁的父親和即將跟著離婚妻子走的兒子,然后又一次的賣藥是因為這么多的病人,那些渴望活下去,但是因為昂貴的醫(yī)藥費而絕望的病人。這里的善良只不過是從小善到大善,男主人公內(nèi)心格局的變化。
我個人看電影淚點比較低,所以有5次淚點對于我來說,但是最感人的還是最后男主人公在車上被押送的時候,兩邊站滿了病人,他們一個個摘掉口罩,其實這個動作類似于見到領(lǐng)導(dǎo)摘掉帽子的致敬的意思。他們感謝他的出現(xiàn),把他們從絕望的邊境拉回來,讓他們看到生的希望,雖然最終也被判有期徒刑5年,但是至少這件事上了臺面,讓更多的人關(guān)注了這件事,也是這件事有個很好的結(jié)局,這些藥品國家開始管轄,把這些都列入了醫(yī)保里面,也算解決了一個民生問題。
歸結(jié)到現(xiàn)實,錢真的很重要,整部劇也沒有離開過錢這個線,從沒錢到有錢到后面類似于公益了,一個人只有管好了自己,才能去更好的幫助別人。所以想要幫助別人,首先還是得讓自己強大,沒有人是100%無私的,在自己不好的情況下沒有閑工夫去管別人的。
所以讓自己強大才是硬道理。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2
昨天在網(wǎng)上有人發(fā)電影我不是藥神,看哭了很多人,可以評得上年度最佳,國語的巨大進步,這么高的贊譽,就去搜了一下,內(nèi)容很吸引我,是當今社會的一個難題,生的起病,看不起病。
電影的英文名字是Dying To Survive,更能體現(xiàn)電影的主題。徐崢扮演的程勇,是一個離了婚,帶著兒子、還有癱瘓在床的老父親,靠賣保健品養(yǎng)家的中年大叔,這樣的一個定位為后續(xù)他走上私走藥品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當老呂第一次找他私走藥品的時候,他是拒絕的,他心里明白這是犯法的,但是當老父親病危的通知書下來,8萬塊錢的手術(shù)費才能挽留住老父親的生命,他動搖了,我想大部分的人在這個時候,可能都會做出跟徐崢同樣的決定,是的。他第一次私走藥品,是為了賺錢,目的很明確。
當今社會有太多的家庭因為生病看不起病,在忍受著痛苦,高昂的醫(yī)藥費只能使人治不起而等死,國家的稅收什么時候能夠能真正的做到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會才能真正的進步。人民才能真正的小康。
關(guān)于要藥品價格,國內(nèi)生產(chǎn)的格力抗癌藥物確實拿到了藥監(jiān)局的定價,那么藥品的定價是否是合理的,藥品的價格在越來越貴,就連普通的感冒頭痛都能花100多。
社會保障醫(yī)療的健全是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指數(shù)提升的重要因素。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3
“看了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深受觸動。這是現(xiàn)實主義,一刀切在了生活的病處。這是有功德的一部影片”!T小剛
最近在朋友圈最火的關(guān)鍵詞應(yīng)該是徐崢和他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了。這部完成度很高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上映當天票房一路飆到3億,九天后更是突破20億大關(guān)。就連因涉稅問題搞得焦頭爛額的著名導(dǎo)演馮小剛,也在百忙之中到電影院觀看,并在微博上分享了感受。
在《我不是藥神》里,沒有正派反派,沒有好人壞人,只有眾生。醫(yī)藥公司維護自身利益,無可厚非;依法辦案是警察的天職;賺錢是藥販子的營生;而病人,只想活命;似乎誰都沒有錯。
程勇,一個賣壯陽藥的底層藥販子,從印度私走仿制藥,一開始只為賺錢給父親治病。為了不進局子,他出賣代理權(quán),開辦服裝廠,搖身一變成為中產(chǎn)階級。然而,在得知無數(shù)病人,像老呂一樣因為買不起藥,病情惡化時,他決定冒著被抓的危險,重操舊業(yè),這次不為賺錢,只為救人。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徐崢主演的'程勇,在“有錢”后沒有忘本,甚至“以身試法”,把廉價的救命藥撒向茍延殘喘的病人,病人送其錦旗“懸壺濟世”。
所以,當宣判后,程勇坐在“牢車”經(jīng)過街道時,看到兩側(cè)密密麻麻夾道送行的患者,老呂、黃毛、思慧,以及無數(shù)他幫助過的陌生人,他們紛紛摘下口罩,以示敬意。我想他當時的感受是,就是再多判幾年也值了。
作為“奸商”的張長林,接管代理權(quán)后把藥價提高了數(shù)倍,不少病人為此傾家蕩產(chǎn)。而意外的是,被捕后,他沒有出賣程勇。人之初,性本善,在此處也有一個巧妙的展現(xiàn)。
俗話說,法大于情。而作為警察的曹警官,在了解到“假藥不假”,甚至讓病人受益后,放走了違法購買印度“神藥”的患者們。沒有“識時務(wù)”,也沒有選擇“明哲保身”,而是以犧牲個人前程為代價,放棄了案件的辦理,這可能只為了病人的那句話,“我不想死,我想活”。曹警官作為程勇的小舅子,鑒于程勇與他姐的關(guān)系,他本應(yīng)該對程勇這個“罪犯”充滿憎惡與痛恨。而三年后,他去接程勇出獄,那一句“找地喝一杯去吧?”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程勇的理解與包容。
尊重生命,任何人都沒有權(quán)力剝奪。這就是價值觀,也是這部影片最打動人心的基石。
“窮”和“病”是貫穿全片的兩個字。然而,最可怕的不是窮人吃不起藥,而是在大病面前,所有人都可能變成窮人。對于渺小的個體而言,能做的可能只有兩件事:1、工作再忙,也要早睡早起鍛煉身體,千萬不能等有錢了,再拿錢治;2、無論心態(tài)多么佛系,也要想辦法多掙點錢。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遇到只有錢才能解決的問題。
另外,不僅要靠實干勤勞致富,還要居安思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自己及家人買一份保險,買保險就是買平安嘛。
當然,最終解決還是要依靠政府發(fā)揮其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的作用,不斷完善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及司法制度的建設(shè)。使其更加健全化、合理化、公平化。通過資源的合力調(diào)配和科學(xué)統(tǒng)籌,讓更廣泛的群眾能夠安居樂業(yè),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三篇】相關(guān)文章: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15篇)03-23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15篇02-20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7篇02-19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15篇)02-19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通用15篇)04-11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后感03-21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02-27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02-25
我和我的父輩電影觀后感02-25
電影《我的1919》觀后感3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