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日本aⅴ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亚洲日本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legend id="flx4p"><abbr id="flx4p"><thead id="flx4p"></thead></abbr></legend>

<mark id="flx4p"><thead id="flx4p"></thead></mark>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孟浩然的古詩詞

      時間:2023-12-08 07:06:44 古詩詞 我要投稿

      孟浩然的古詩詞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孟浩然的古詩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孟浩然的古詩詞

      孟浩然的古詩詞1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2、《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3、《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4、《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dāng)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yīng)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5、《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6、《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7、《入峽寄弟》

        吾昔與爾輩,讀書常閉門。

        未嘗冒湍險,豈顧垂堂言。自此歷江湖,辛勤難具論。往來行旅弊,開鑿禹功存。壁立千峰峻,潈流萬壑奔。我來凡幾宿,無夕不聞猿。浦上搖歸戀,舟中失夢魂。淚沾明月峽,心斷鶺鴒原。離闊星難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書此示鄉(xiāng)園。

        8、《湖中旅泊,寄閻九司戶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曉發(fā)。

        荊云蔽三巴,夕望不見家。襄王夢行雨,才子謫長沙。長沙饒瘴癘,胡為苦留滯。久別思款顏,承歡懷接袂。接袂杳無由,徒增旅泊愁。清猿不可聽,沿月下湘流。

        9、《大堤行寄萬七》

        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

        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孫挾珠彈,游女矜羅襪。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fā)。

        10、《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

        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予復(fù)何為者,棲棲徒問津。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fēng)塵。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親。歸來當(dāng)炎夏,耕稼不及春。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澗濱。因聲謝同列,吾慕潁陽真。

        11、《題云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我行適諸越,夢寐懷所歡。

        久負(fù)獨往愿,今來恣游盤。臺嶺踐磴石,耶溪溯林湍。舍舟入香界,登閣憩旃檀。晴山秦望近,春水鏡湖寬。遠(yuǎn)懷佇應(yīng)接,卑位徒勞安。白云日夕滯,滄海去來觀。故國眇天末,良朋在朝端。遲爾同攜手,何時方掛冠。

        12、《宿揚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

        所思在建業(yè),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煙波愁我心。心馳茅山洞,目極楓樹林。不見少微星,星霜勞夜吟。

        13、《書懷貽京邑同好》

        維先自鄒魯,家世重儒風(fēng)。

        禮襲遺訓(xùn),趨庭沾末躬。晝夜常自強(qiáng),詞翰頗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親向羸老,喜懼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簞瓢夕屢空。執(zhí)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當(dāng)途訴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離異,翻飛何日同。

        14、《還山貽湛法師》

        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

        心跡罕兼遂,崎嶇多在塵。晚途歸舊壑,偶與支公鄰。導(dǎo)以微妙法,結(jié)為清凈因。煩惱業(yè)頓舍,山林情轉(zhuǎn)殷。朝來問疑義,夕話得清真。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禪房閉虛靜,花藥連冬春。平石藉琴硯,落泉灑衣巾。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

        15、《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16、《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棲,匏瓜吾豈系。

        念離當(dāng)夏首,漂泊指炎裔。江海非墮游,田園失歸計。定山既早發(fā),漁浦亦宵濟(jì)。泛泛隨波瀾,行行任艫枻。故林日已遠(yuǎn),群木坐成翳。羽人在丹丘,吾亦從此逝。

        17、《送丁大鳳進(jìn)士赴舉,呈張九齡》

        吾觀鷦鷯賦,君負(fù)王佐才。

        惜無金張援,十上空歸來。棄置鄉(xiāng)園老,翻飛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遲回。

        18、《送吳悅游韶陽》

        五色憐鳳雛,南飛適鷓鴣。

        楚人不相識,何處求椅梧。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與斥鷃,決起但槍榆。

        19、《適越留別譙縣張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譙縣界。

        幸值西風(fēng)吹,得與故人會。君學(xué)梅福隱,余從伯鸞邁。別后能相思,浮云在吳會。

        20、《送陳七赴西軍》

        吾觀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負(fù)鴻鵠志,蹉跎書劍年。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余亦赴京國,何當(dāng)獻(xiàn)凱還。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jīng)典,凝練,內(nèi)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

      孟浩然的古詩詞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在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dá)。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煙花: 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在碧藍(lán)的天際消失。盡:沒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陸游的《 入蜀記》云:“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yuǎn)映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w帆檣映遠(yuǎn),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

        辭:辭別。

        譯文

        老朋友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鮮花爛漫的三月去往揚州。孤帆的影子遠(yuǎn)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向天邊流去。

        賞析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diào)。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dāng)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jīng)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边@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jìn)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rèn)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dá)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shù)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guān)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nèi)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gòu)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盁熁ㄈ隆,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痹姷暮髢删淇雌饋硭坪跏菍懢,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xì)節(jié)!肮路h(yuǎn)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yuǎn)去的風(fēng)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jīng)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yuǎn)遠(yuǎn)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傊@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yuǎn)影的細(xì)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孟浩然的古詩詞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古詩賞析

        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游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跡幾乎遍及整個中國,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饵S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是歷來傳頌的名篇,這首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寫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

        詩的起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緊扣題旨,點明送行的地點及自己與被送者的關(guān)系。“故人”一詞說明了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 詩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帶有詩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緊承首句,寫送 行的時令與被送者要去的地方!皳P州”是東南都會,自古繁華,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jié)。詩人用“煙花”修飾“三月”,不僅傳神地寫出煙 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特色,也使人聯(lián)想到處在開元盛世的揚州,那花團(tuán)錦簇、繡戶珠簾,繁榮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時間也選擇得恰 當(dāng)。李白對友人的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羨!盁熁ㄈ孪?lián)P州”這清麗明快的詩句,正表達(dá)了詩人內(nèi)心的愉快與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詩人,當(dāng)友人揚帆遠(yuǎn)去 的時候,惜別之情油然而生。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 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笨梢娎畎讓γ虾迫皇嵌嗝淳磁,兩人的情誼是多么深厚。

        詩的第三、四句正是寫李白送別詩友時的惜別深情!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面看來這兩句詩全是寫景,其實卻有著詩人鮮明的形象。 “孤帆”絕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寫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掛起風(fēng) 帆,漸去漸遠(yuǎn),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佇立,目送流向天際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 意托付江水,陪隨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這兩句詩表達(dá)了多么深摯的'友情,然而在詩句中卻找不到“友情”這個字眼。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自 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另外在詩歌的用韻上,詩人也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diào)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余音裊裊。這與孤帆遠(yuǎn)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 目送神馳、情意綿綿的神態(tài)十分吻合。再加上語言清麗自然,意境雄渾開闊,這首詩真是令人越讀越愛,百讀不厭,無怪乎千古傳頌。

        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品評李太白七絕的藝術(shù)特色時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yuǎn),太白 有焉!崩钐椎钠呓^在詩壇上的確是獨步了。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試中考察古詩的大體內(nèi)容,在準(zhǔn)備考試時,可以做復(fù)習(xí)材料看看,有助于語文考試詩詞類題。

      孟浩然的古詩詞4

        《贈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推崇孟浩然風(fēng)雅瀟灑的品格,全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dá)詩人的敬慕之情。首聯(lián)點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2、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3、臥松云:隱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譯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fēng)流倜儻聞名天下。

        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dá)。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著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賞析

        全詩推崇孟浩然風(fēng)雅瀟灑的品格。首聯(lián)點題,抒發(fā)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lián)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聯(lián)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詩采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diào),表達(dá)詩人的敬慕之情。

      孟浩然的古詩詞5

        《春中喜王九相尋(一題作晚春)》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dāng)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初秋》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絕《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qiáng)仕,無祿尚憂農(nóng)。

       、偕R熬透,荷鋤隨牧童。

        ②田家占?xì)夂,共說此年豐。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輝,輕橈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fēng)塵厭洛京。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偻セ焙笆,鄰杵夜聲急。

       、诩哑跁绾卧S!望望空佇立。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送朱大入秦》

        游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途次(一作落日)望鄉(xiāng)》

        客行愁落日,鄉(xiāng)思重相催。況在他山外,天寒夕鳥來。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陽臺?蓢@凄惶子,高歌誰為媒。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洳蔟R生,鶯飛蝶雙戲?仗米鄳,酌茗聊代醉。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春堤楊柳發(fā),憶與故人期。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山陰定遠(yuǎn)近,江上日相思。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賦得盈盈樓上女》

        夫婿久離別,青樓空望歸。妝成卷簾坐,愁思懶逢衣。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沾搽y獨守,誰為報金徽。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聽鄭五□[心旁+音]彈琴①》

        阮籍推名飲,清風(fēng)坐竹林。

       、诎牒ㄏ律佬,拂拭龍唇琴。

       、垡槐瓘椧磺挥X夕陽沉。余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美人分香》

        艷色本傾城,分香更有情。髻鬟垂欲解,眉黛拂能輕。舞學(xué)平陽態(tài),歌翻子夜聲。春風(fēng)狹斜道,含笑待逢迎。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萬山潭作》

        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與顏錢塘登障樓(一作樟亭)望潮作》

        百里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寬。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古《閨情》

        一別隔炎涼,君衣忘短長。裁縫無處等,以意忖情量。畏瘦疑傷窄,防寒更厚裝。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誰將。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洞庭湖寄閻九》

        洞庭秋正闊,余欲泛歸船。莫辨荊吳地,唯余水共天。渺彌江樹沒,合沓海湖連。遲爾為舟楫,相將濟(jì)巨川。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送辛大不及》

        1送君不相見,日暮獨愁余。

       、诮峡张腔玻爝吤蕴幩。

       、劭ひ亟(jīng)樊鄧,山河入嵩汝。

        ④蒲輪去漸遙,石徑徒延佇。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句》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逐逐懷良馭,蕭蕭顧樂鳴。(《省試騏驥長鳴》,詩見《丹陽集》)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句《洗然弟竹亭①》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jié)交深。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逸氣假毫翰,清風(fēng)在竹林。達(dá)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送友人之京》

        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歸。云山從此別,淚濕薜羅衣。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早梅》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臺。

       、侏q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送張參明經(jīng)舉兼向涇州覲省》

        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

        《武陵泛舟》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莫測幽源里,仙家信幾深。水回青嶂合,云渡綠溪陰。坐聽閑猿嘯,彌清塵外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①》

        落景余清暉,輕橈弄溪渚。

        ②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郯资状贯炍,新妝浣紗女?纯次聪嘧R,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無《過融上人蘭若》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戀翠微。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七絕《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xiāng)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xù)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托须S處樂,不見度年年。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fā)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律《送陳七赴西軍》

        吾觀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負(fù)鴻鵠志,蹉跎書劍年。一聞邊烽動,萬里忽爭先。余亦赴京國,何當(dāng)獻(xiàn)凱還。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古《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作者: 孟浩然 孟浩然的詩 朝代: 唐詩 體裁: 五絕

      孟浩然的古詩詞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黃鶴樓: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達(dá)。

        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辭:辭別。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lán)的天際。

        盡:盡頭,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見:只看見。

        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yuǎn)游。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賞析:

        這首詩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種少年剛腸的,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而是表現(xiàn)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多了點詩意,少了份。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他當(dāng)快意的時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無不是愜意。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jìn)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rèn)為孟浩然這趟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guān)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nèi)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gòu)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xì)節(jié)。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yuǎn)去的風(fēng)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之長。帆影已經(jīng)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yuǎn)遠(yuǎn)的水天交接之處。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fēng)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yuǎn)影的細(xì)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jié)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摯友。公元730年(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孟浩然的古詩詞7

        一:秋宵月下有懷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鑒賞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圖,此時的明月很是寂靜,甘心懸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將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不是一種炫耀,而是一種淡如水的關(guān)懷,就如詩人與明月有著一層微妙的關(guān)系。

        第三,四句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飛,這是極好的動態(tài)描寫,惶誠惶恐的鵲仍沒有找到自己的住處,而飛螢早巳隨燈光飛人尋找它的寄托。這是對比的描寫,在此寫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驚鵲的彷徨與恐懼,詩人正也如它,在眾人歡聚的夜晚卻不知何去何從,又得流連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更是加深了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樹影中,在鄰家急急的夜杵聲中,他更顯得形單影只,骨子深處的孤獨更是無處逃逸,全部涌上心頭,強(qiáng)烈而含蓄。

        于是詩人再也抑制不住,發(fā)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曠何許的感嘆,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佇立。冷清凄涼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佇立、沉默,不愿離去。描繪了一幅凄涼幽冷的環(huán)境下,一人孤單只影遠(yuǎn)望的畫面。

        通讀整篇,發(fā)現(xiàn)并無任何用詞新奇之處,但妙就妙在這意境的成功營造。詩人以流水般流暢的文筆,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畫出了一幅別樣的孤清月夜圖。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見他的思痕,觸摸到他跳躍的文思,聽到他的嘆息。

        二:夏日南亭懷辛大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中宵 一作:終)

        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詩詞學(xué)會理事、四川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學(xué)院教授周嘯天對此詩的賞析。

        孟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断娜漳贤研链蟆肪褪怯写硇缘拿。

        詩的內(nèi)容可分兩部分,既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dá)對友人的懷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xì)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二字運用之妙,在于它們不但傳達(dá)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實際的感覺(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只表現(xiàn)出一種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虛設(shè)。

        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涼的。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散發(fā)不梳,靠窗而臥,使人想起陶潛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fēng)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與子儼等疏》)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

        進(jìn)而,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寫這種快感: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荷花的香氣清淡細(xì)微,所以風(fēng)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所以是清響。滴水可聞,細(xì)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詩句表達(dá)的境界宜乎一時嘆為清絕(沈德潛《唐詩別裁》)。寫荷以氣,寫竹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

        竹露滴清響,那樣悅耳清心。這天籟似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音樂,欲取鳴琴彈了。琴,這古雅平和的樂器,只宜在恬淡閑適的心境中彈奏。據(jù)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雜念。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jìn)入這種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適而不擬動彈,但想想也自有一番樂趣。不料卻由鳴琴之想牽惹起一層淡淡的悵惘。象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相傳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洋洋兮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絕弦,不復(fù)演奏。(見《呂氏春秋本味》)這就是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絕俗而想到彈琴,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納涼過渡到懷人上來。

        此時,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扇似诓粊,自然會生出惆悵。懷故人的情緒一直帶到睡下以后,進(jìn)入夢鄉(xiāng),居然會見了親愛的朋友。詩以有情的夢境結(jié)束,極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感受。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nèi)容;然而寫各種感覺細(xì)膩入微,詩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層遞自然,由境及意而達(dá)于渾然一體,極富于韻味。詩的寫法上又吸收了近體的音律、形式的長處,中六句似對非對,具有素樸的形式美;而誦讀起來諧于唇吻,又有金石宮商之聲(嚴(yán)羽《滄浪詩話》)。

        三:春曉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鑒賞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fù)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shù)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shù)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fēng)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yuǎn)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shù)寶藏。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于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洞簳浴芳扔杏泼赖捻嵵拢形挠制鸱,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xiàn)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fēng)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xiàn)得隱秀曲折。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jìn)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fā)展的最富于生發(fā)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并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cè)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fēng)雨。鳥聲婉轉(zhuǎn),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yuǎn)近應(yīng)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之感。春風(fēng)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nèi)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jī)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墻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墻內(nèi)、讓人想象墻內(nèi);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沖破了圍墻屋壁,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縈回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回環(huán)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明季節(jié),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指四面八方。鳥噪枝頭,一派生機(jī)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三句轉(zhuǎn)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lián)想到春花被風(fēng)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dān)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孟浩然的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詞鑒賞12-29

      求職小故事:“面試”毀了孟浩然08-09

      經(jīng)典的古詩詞12-01

      經(jīng)典古詩詞11-17

      經(jīng)典古詩詞07-28

      【精選】經(jīng)典古詩詞10-08

      經(jīng)典古詩詞11-23

      立冬古詩詞11-07

      立冬的古詩詞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