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論文[優(yōu)選]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jīng)?吹秸撐牡纳碛鞍,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論文1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合計240篇(段)。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筆者經(jīng)過十余年的實踐,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學法,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古詩教學的課堂效率頗為有效。
一、課始“引趣”
古詩教學伊始,教師可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fā)學生興趣。
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倫是當時有名的歌手,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對李白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的詩。有一回,汪倫聽說李白來了安徽,就修書一封。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自缰魝愂且环胶朗,便欣然前訪。見面后,李白方知“受騙”:所謂桃花,只是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所謂“萬家酒店”,只是店名,并無酒店萬家。但李白哈哈大笑:“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于是,兩人結為金蘭之好。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七言絕句《贈汪倫》。———這個故事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贈汪倫》一詩的興趣。又如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設懸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寫了一首七絕,在詩中直接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這位大文豪是誰呢?這首詩叫什么呢?是怎么寫的呢?再如教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可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句千古佳唱著手,激疑設趣,從而引導學生欣然誦詩。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學生興趣倍增,情感激蕩,再引導他們學習全詩,教學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
二、課中“持趣”
古詩距離現(xiàn)在畢竟時代久遠,兼以“文約而意豐”,課堂教學時間一長,多數(shù)初中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不由得會淡化,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進入暫時抑制狀態(tài)。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贝藭r,教師如果注意學生心理、態(tài)度和情感的變化,采取放錄像、賞圖片、配音樂、想畫面等手段,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維持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如教學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當學生了解全詩大意后,筆者設計道:如果你是一位攝影師,根據(jù)《錢塘湖春行》的內(nèi)容拍攝西湖風景你決定選擇哪些鏡頭?(如果指導細一點,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樣的人,等等!保┐龑W生各抒己見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樂的西湖風景錄像供學生借鑒。再如教學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當學生弄清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禪意后,他們學詩熱情有所回落,這時可設置配音樂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延續(xù)學生的興趣。
課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師只要能夠合理運用,就能使學生的學詩興趣保持下去,從而以飽滿的情緒投入新的學習。
三、課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背踔猩吘共皇浅赡耆,抽象思維尚不成熟,重感性輕理性特點明顯。學習古詩,教師不妨抓住這一特點,運用類似于游戲性質(zhì)的活動,在課堂教學行將結束之際,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寫人類的)、編故事(多用于敘事類的)、打擂臺(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詞(多用于繪景類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學小高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學習,并求得向課外延伸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論文2
在中學語文小說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健全人格,豐富內(nèi)涵,獲得深層次的情感熏陶。但是,當前我國中學語文教學成效卻并不是十分樂觀,需要應用新式教學方法改善其中存在的問題。但是,由于近些年來中小學教學中,對于語文小說教學重視程度不足,其中一系列缺陷和不足,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故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后續(xù)學習活動有序開展意義較為深遠。由此,加強對其研究,可以改善其中的不足,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情景教學概述
就情景教學來看,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積極作用較為突出,可以有效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通過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條件的整合,促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能夠切身感受到教學內(nèi)涵,積極參與其中,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在我國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應用從最初陌生到逐漸成熟,積累了非常寶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通過情景教學,可以有效整合教學內(nèi)容,但是在中學語文小說教學中應用較少,缺乏相關的教學經(jīng)驗[1]。由于小說教學中人物關系較為復雜,故事背景濃厚,角色之間的情感重疊,加強小說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素養(yǎng),健全人格,豐富內(nèi)涵,陶冶情操,對于后續(xù)學習活動開展意義較為深遠。故此,教師為了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效,更多的是希望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能夠寓情于景,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提升教學成效。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中的問題
。ㄒ唬┙虒W重點掌握不充分。部分語文教師由于自身專業(yè)能力不足,教學經(jīng)驗較為匱乏,在實際教學中無法更好的把握教學尺度,導致情景教學法原有作用無法充分發(fā)揮。在小說課堂教學中,通過話劇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開展,這樣不僅會占用大量課余時間,還會由于表演時間過長導致教學時間減少,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成效,違背了教學本質(zhì)目標[2]。
。ǘ┙虒W流于表面。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推動教學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部分教師由于對情景教學法應用認知存在局限,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開展。即便應用情景教學法,也更多的是教學任務中,應用次數(shù)較少,或是流于表面,仍然是以傳統(tǒng)教學方法為主,嚴重影響情景教學法優(yōu)勢發(fā)揮、
。ㄈ┣楦袖秩救笔。中學語文小說教學中,由于小說中情感復雜、角色關系復雜,所以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可能存在重景輕情的現(xiàn)象,即便結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對應的教學情景,但是忽視了學生情感上的選擦混。在課堂上描繪小說虛景,忽視學生同小說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難以深層次理解角色的個性和特點,難以把握教學重點所在,不利于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教學效率偏低。
三、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法應用
。ㄒ唬┘訌娬n堂和生活的聯(lián)系。教師應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保持,對于小說主題思想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故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重課堂和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引入生活中的實例,結合教學內(nèi)容在特定情景中組織教學活動開展,產(chǎn)生情感共鳴,提升教學成效[3]。
。ǘ┙虒W形式多元化發(fā)展。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在達成教學目的的同時,還要避免對教學計劃的影響。教師應該選擇合理方法來發(fā)揮情景教學法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nèi)容,制作PPT課件,將教學內(nèi)容通過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可以傳授知識,還可以加深學生情感體驗,提升教學成效。
。ㄈ┨嵘處煂I(yè)能力。教師作為課堂引導者,自身專業(yè)能力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成效,所以應該加強教師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定期參加教育培訓和專題講座,不斷吸收和掌握專業(yè)知識。同時,還要增加學校的重視程度,促使教師能夠掌握更加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后續(xù)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結論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小說教學中,通過情景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其中,創(chuàng)設對應教學情景,加深知識理解和記憶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薛忱.情景教學在中學語文小說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小作家選刊,20xx,22(5):170-171.
[2]周鵬歡.語文教育界的“一份極健康的吃食”--夏丏尊、葉圣陶合著《文心》評介[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20xx,13(5):84-85,86.
[3]楊劉送.中學語文小說情境教學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xx.
語文教學論文3
自從長途資本教學進入咱們鄉(xiāng)鎮(zhèn)學校以來,我也把多媒體教學運用于我的語文教學之中,在不斷的學習與測驗中,我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有了很多反思。怎樣充沛表現(xiàn)多媒體技能的優(yōu)勢,將之與講堂教學有效的聯(lián)系,進步講堂教學的作用,還要留意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的聯(lián)系:
一、課件制造與課文意境的共同
依據(jù)教學實踐需要,經(jīng)過文字、圖畫、聲音修改、制造課件,這是多媒體教學最值得學習的當?shù),但?yōu)異的課件應該是自個的教學經(jīng)歷、教學思維、課文意境與多媒體技能的聯(lián)系,習慣教學實踐的產(chǎn)品。中小學老師自個編寫的課件,大多還僅僅從多媒體能否運轉(zhuǎn)的視點考慮,疏忽了與課文意境的共同,不可防止地引發(fā)學生的無意留意,使學生更多地把留意力放在畫面和圖畫上,而無法專心于這些畫面和圖畫所包含的教學內(nèi)容。如教學《濟南的冬季》,這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矮小,構思精巧,言語美麗。這么的美文運用多媒體進行配音朗誦,再配上與課文有關的圖像,再讓學生配音朗誦這真是一種意境的享用。能夠從多視點獲取審美愉悅,領會濟南冬季的共同魅力,領會作者的贊許、酷愛之情。但在多媒體課件的制造過程中簡略疏忽一個主要的疑問,即圖像資本的挑選與課文意境的共同性。濟南的冬季在老舍筆下是溫晴的,下的是小雪,薄雪,濟南的山是秀氣的,嬌美的。而課件中濟南的冬季則是白雪皚皚,房子上是厚厚的積雪,山上也是雪茫茫一片。制造課件時因為疏忽了課文原有的意境,使得學生很難融于教學情境中,不得不供認這是敗筆。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反而破壞了課文本來的意境,與課文內(nèi)容不共同。因而,課件的制造必定要重視與課文內(nèi)在的共同,防止破壞原作神韻。
二、課件運用要防止不留學生思維的空間
多媒體在展現(xiàn)夸姣圖畫、意境的一起,的確能起到化籠統(tǒng)為形象的作用,進步教學內(nèi)容可懂的程度,但也很簡略構成籠統(tǒng)思維和幻想才能培育的缺少,讓學生缺少幻想空間。如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在制造《春》的課件時,我力求課件與課文的高度共同,在圖像的挑選、背景音樂、配音朗誦等方面都盡也許做到精雕細鏤。這節(jié)課在多媒體教室上下來,開端師生感覺都還不錯,美麗的圖像配上動聽的朗誦,學生閱覽,好像有條不紊的。成果在最終一個環(huán)節(jié),仍是不可防止地呈現(xiàn)惋惜。當我通知學生:“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副精美的畫,是一首動聽的歌,請同學們聽配音朗誦,閉上眼睛幻想春的美景吧!背晒蹅兓孟氲亩际钦n件中展現(xiàn)的那幾幅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的現(xiàn)象,沒有更新的東西。這今后我又得出一個結論:多媒體課件在必定程度上會禁閉學生的思維,約束學生幻想力的表現(xiàn)。圖像的展現(xiàn)固然能夠獲得美的享用,但使學生構成固定思維形式,不利于立異才能的培育。因而我以為美麗的寫景散文不合適運用多媒體教學,這么會限制學生幻想力,不利于立異愿望的培育。
那么啥樣的課文對比合適挑選多媒體教學呢?
在不斷的教學測驗中,我以為感人的抒情散文和小說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遭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教學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篇文章言語平平,很難激起學生愛好與共識。在教學中就運用了教學課件,播映了爸爸用雙手費勁攀爬月臺為作者買橘子時的場面,一起聯(lián)系日子中的父子情感體驗讓學生溝通、領會,在重復觀看背影片段,面臨這么的情形,想到日子中濃濃的父子情,不少學生都感動得淚流滿面,學生逼真的領會到了樸素文字中充溢人世至愛的父子之情,在豪情上產(chǎn)生了激烈的共識,為理解課文做好的`襯托。
《葫蘆僧判別葫蘆案》是《紅樓夢》中的精彩華章之一,在教學中,我也利用了多媒體給學生播映私室門子說明“護身符”、介紹案情和賈雨村胡亂判案的情節(jié),學生在進行著作賞析時,就能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透徹,然后增強他們對善與惡的分辯才能,在鑒賞的一起進步他們的審美才能。不只如此我以為古詩也能夠充沛利用多媒體教學,比方:《觀滄!返慕虒W,不只領會了大海之現(xiàn)象,感遭到曹操氣勢磅礡、包括宇宙的巨大氣魄,還學習到詩篇的朗誦技巧以及品味到意境美、和諧美。
三、處理好課件和板書之間的聯(lián)系
課件是開展教學的手法,卻不是僅有的手法。切忌簡略的把多媒體課件作為黑板的替代品。咱們在制造多媒體課件時通常把平常應該板書的內(nèi)容全部搬上了多媒體,整節(jié)課沒有親身板書。實踐上,這種做法使老師失去了書寫的示范作用,老師的特性難以表現(xiàn)。課件平面的有限性與課件內(nèi)容逗留的暫時性,必定需要有必定的板書來架構知識點,再領先的教學手法也不也許是白璧無瑕的,咱們在教學中應盡量做到取長補短,防止捉襟見肘。
四、處理好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
沒有豪情的溝通就沒有知識的溝通,,講堂假如一向憑借多媒體,沒有了老師走下講臺和學生身形言語、臉部表情和口頭言語的溝通,學生得不到老師的必定與鼓舞,得不到知識以外的更多東西,全面發(fā)展也就失去也許。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也是新課程理念中對師生聯(lián)系的一個根本判別和請求。多媒體課件有講堂容量大的特色,但這也簡略使老師只重視課件的展現(xiàn),而疏忽了學生。成果仍是回到了“填鴨式教學”的老路。因而在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老師應交叉必要的講解和啟示,隨點隨講,隨講隨導,使學生知道看啥,怎樣看,聽啥,怎樣聽,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引導學生考慮。培育學生的考慮才能、使用才能和自學才能,進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充沛體現(xiàn)出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語文教學論文4
漢字文化是中國的母文化,漢字教學則是母教學。由此看,識字教學便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陣地。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不同的教師大都有著自己的教學技巧和方法。作為一名三年級班主任老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成為了我潛心教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并從中找到了自己寓教于樂的探索性的新方法——字理識字。從中使我懂得了學習漢字時追根溯源的重要性,即在學習漢字時要去追求漢字的本源,更有利于對漢字整體的學習與記憶。
對比中發(fā)現(xiàn),舊的漢字教學理念是建立在對漢字字型的分析與記憶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制約著學生對字型及字義的整體把握,尤其是學生在形近字組詞中存在此字彼詞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字理識字教學理念則是根據(jù)漢字的造字原理和漢字所表示的意義,將它們二者有機結合來學習,就會從中更多的從意識字:據(jù)字析詞。學生就會在課堂中較為生動鮮活而饒有興趣的學會了每個漢字。不僅如此,在形近字比較中,也易于比較出每個字的意思,進行相關的組詞練習。如此,使我茅塞頓開,愈加喜歡上他引領的語文識字教學,更讓我的學生受益非潛。運用新理念,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實踐中,我在一路探索,關注識字教學,從以下幾點完善自己的識字課堂,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親近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實踐證明,在這種氛圍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我的識字課堂中我注重讓學生先讀課文,再以小組形式說一說如何記憶這個字的辦法,最后集體交流的方式進行,最后老師和同學們再共同來具體評議重點的新字,共同學習,多以鼓勵表揚為最主要的引導方式。
二.字理識字,音形義三者結合相輔相成
首先,讓學生在學習一部分漢字之初,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要學會仔細觀察,根據(jù)每部分的.組成可以自己想象,聯(lián)想后再試著分析這個漢字,既把漢字先看成是自己的一個朋友,想讓自己喜歡上他,再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分析?梢杂靡粋小故事,或者是一句順口溜來說一說自己的識字方法。
其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字想象成一個畫面,是惟妙惟肖的靜態(tài)的形象。
課文:《陶罐和鐵管》中的“罐”字的教學,從古代裝水,裝東西的容器人手,展示圖片,引出“缶”字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缶”字的由來。接著,引出帶有缶字旁的“罐”字,讓學生知道罐子的作用就是盛東西用的。近而從字型上區(qū)別陶罐和鐵罐的不同之處,從字的偏旁也可以分析出陶罐的作用,就是盛東西用的。再次,把漢字看成漢字組合,就會從它的背后發(fā)現(xiàn)它的朋友,即形近字或者是同音字,達到幫助學生積累漢字的目的。讓學生充分的去發(fā)散思維想象,這個字還與哪些字有關,你想給這個字找到哪些朋友,那么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同時,叉加強了學生對此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同時同學之間可以進行評價或補充,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以義為核心,識字想詞引句
學生能夠?qū)ψ中卫斡浀幕A上,關鍵要讓學生理解字的意思,才能幫助學生組詞。而字的意思一般有四種:本來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在低年級所識的20xx字中,要求學生懂的字的本來義和引申義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學生懂得字義的基礎上才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把握字的相關詞語的意思和相關句子的意思。如:教學“停”字時,它的本義是不再行動了。此時讓學生可以根據(jù)意思組詞:如:停工,停留。想出課文中的詞語是:走走停停。再根據(jù)這個詞語讓學生說出課文中的句子,這里在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這個詞語在所在位置的作用。投影出示文中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這里的詞語意思讓學生體會出媽媽因為水很重,提起來很困難,所以才走一會兒停一會兒,就使用了走走停停,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表達出這樣的意思即可。這樣就可以說明出學生對字義和詞義的真正掌握程度。又如一年級所學的字:“木”,“木”字本義是大樹;引申木頭橫豎立。(比喻癡呆如木頭,一聲不響橫豎立。)組詞是:樹木。
引句是:這里的樹木很多。如以上所說中,把課文中的句子引出后再讓學生邊理解句子的意思邊體會朗讀,給他帶來的快樂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句子能力,同時也在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語感,為更好的朗讀課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其他識字方法的有效補充,多元識字
當然,除字理識字這一個學生樂學的方式學字外,在識字環(huán)節(jié)中,對于簡單的形聲字的學習,學生同時可以采用換偏旁,加偏旁或者是歸類學習的方式等來進行快速學習,補充字理識字的教學過程。
五.游戲鞏固識字,練習
鞏固識字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游戲方法上一開始,我先用掌聲和學生進行互動,我擊掌學生一個一個說,掌聲停,那個學生就要站在原地把所學習的全部生字的相關詞語練習全部說完。這樣給學生一種定勢游戲規(guī)則,既讓學生產(chǎn)生競爭意識,又給學生營造出了“我最棒”的空間:除此以為把擊掌也可以換成其它的形式開火車,使之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開火車游戲,給識字過程帶來了調(diào)劑,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益處。借助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識字樂趣,提高識記效果。
識字教學有其一定的內(nèi)在規(guī)律,但還是要遵循素質(zhì)教育原則,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漢字結構規(guī)律,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對于低中年級的語文識字教學來說,課堂上多關注學生的獨立識字,分析字的能力,已經(jīng)在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字理識字學習能力做好了一定的鋪墊。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只有采用更吸引學生,學生更樂學的識字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漢字,促進學生識記效果的提高。希望學生能夠在字理識字的過程中更多的感受到中國漢字文化的偉大之處,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國的漢語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語言文字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快樂。
語文教學論文5
一、保證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
小學生在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會把教師看作是無所不能的人,他們在這一階段對老師說的話唯命是從。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他們認為老師是知識的化身,老師所做所說的都是對的,因此可能會在經(jīng)年累月的學習過程中受到老師的影響。教師并不是完美無缺點的,在進行教學時可能也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這些錯誤如果被學生學習到了就會對學生的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以為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在言傳身教的同時充分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并且在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教授語文課程時,需要制定合理明確的教學目,那么相信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對漢語言文學的研究和學習相信也會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就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教學難和教學質(zhì)量不高、效果不好的情況進行分析,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對策,希望能為我國小學語文教育貢獻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針對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現(xiàn)狀,筆者認為應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保證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小學生在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會把教師看作是無所不能的人,他們在這一階段對老師說的話唯命是從。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他們認為老師是知識的化身,老師所做所說的都是對的,因此可能會在經(jīng)年累月的學習過程中受到老師的影響。教師并不是完美無缺點的,在進行教學時可能也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錯誤,這些錯誤如果被學生學習到了就會對學生的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以為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在言傳身教的同時充分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并且在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在教授語文課程時,需要制定合理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在教學時一定要堅持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正確性,盡量使用標準的書面語言不要出現(xiàn)方言等。這一階段的學生的模仿能力都特別強,因此老師需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好榜樣,正確的書寫和使用規(guī)范語言。
二、保證語言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無論是他們的知識量和語言儲備量都遠遠不及高年級學生,因此,對于很多事物甚至不能清楚的表達,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由于認識的漢字較少在理解時可能也會產(chǎn)生一些誤解和偏差。這也就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難題,并且要求老師積極開動腦筋解決這樣的情況。在進行教學時,如果遇到了一些學生比較陌生甚至從未接觸過的事物,老師可以將其用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圖片具有易于理解和形象的特點,即使學生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接觸過,但是憑借圖片也能在頭腦中對其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此外,經(jīng)過研究表明,在進行語文學習時將書本中的文字和圖片相結合會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給學生講解“瀑布”這一詞匯,對于許多學生來說肯定都沒有接觸過也沒有親眼看過,那么這樣陌生的詞匯教師就可以采用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向?qū)W生逐個解釋。相信對于這樣新奇的東西,學生也很容易接受和被激發(fā)學習興趣的。
三、教師在教學時要保證語言的生動性
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要注意使用一些符合他們理解能力的表達方式。小學生思維活躍,但時也會出現(xiàn)一些比較幼稚的語言和想法,這時,老師要做的不是打擊他們發(fā)言的積極性,批評他們表達的錯誤而是更應該鼓勵他們發(fā)言和積極思考,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講授知識時要提高自身語言的生動性,不能一味死板地給學生講解,比如在給學生講故事時應該使用一些生動活潑的語氣再加上適當?shù)谋砬,這樣可以很容易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語言的魅力,長此以往,學生也會被這些生動、質(zhì)樸的語言吸引,模仿并形成自己的語言。在保證語言的生動性時,教師必須要保證語言的形象和有活力。所謂形象就是老師在講述故事或描述事物時務必要做到仔細和精確,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頭腦中建構一個相應的形象出來。有活力主要是指教師講述時的語調(diào)。語調(diào)有抑揚頓挫,不同的語調(diào)對于感染學生的情緒都有著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師也要注意這一方面,盡量保持語言的生動形象、有活力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總的來說,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充分把握語文這門課程的特點,從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和語言的規(guī)范性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此外再加上合理的教學方式和引導方式,相信能夠有效地減輕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困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他們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本文對當前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但是由于篇幅限制,分析得不夠深入,略顯淺薄,此外,本文提出的上述三個對策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能給予參考和評價,如有不足請批評指正。
語文教學論文6
素質(zhì)教育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怎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zhì)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待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進一步探索。我現(xiàn)就怎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談一談自己的淺易看法。
在改革開放、經(jīng)常騰飛的今天,社會空前活躍,人際間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頻繁。無論是從政、經(jīng)商,還是任何一種職業(yè),都需要高素質(zhì)的人才。各種職業(yè)、各種行業(yè),無論何時何地都在進行口語交際。而聽和說能力是交際素質(zhì)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主要素質(zhì)。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交際工具,語言文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正確理解、運用祖國文字,豐富語言積累,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我認為雖然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但是要使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基礎在“聽”和“說”,即“口語交際”。它作為人生存與發(fā)展的一種活動方式,從實質(zhì)上講“口語交際”是指人們通過口語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過程?谡Z是一種工具,交際是一種目的!翱谡Z交際”的提法不僅明確了“聽說”訓練的性質(zhì),將聽、說二者聯(lián)系起來,揭示了它們的共時性和整體性,而且提出了其形成的途徑,即通過“口語交際”來學習口語交際,明確了聽說訓練的目的和采用“交際性”的訓練方法。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言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善于聽,善于說,樂于“口語交際”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逐步培養(yǎng)交際的習慣。第一節(jié)課開課前利用三至五分鐘的時間,輪流讓第一位學生發(fā)言?煞炙牟竭M行:
1、剛開始時,可進行一些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住址、家庭成員、自己的性格、愛好、理想等。如有位同學這樣自我介紹:“我是上元良村人,家中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我最淘氣,經(jīng)常惹父母和教師生氣,但學習努力,望教師和同學多幫助,本人誠心接受。成為班上的好學生”。這樣介紹就很有特色。
2、過一段時間后,就可講一些自己看到聽到的小故事、笑話等。這樣不但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而且鍛煉了說的.膽量,培養(yǎng)了聽說的能力與習慣。
3、可以進行敘議結合的訓練。要求學生發(fā)言,要讓學生有話可講,老師出的題要針對社會、家庭、校園、班級、生活中的某一件事,先敘述現(xiàn)象,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某同學針對某些同學在校園內(nèi)亂扔紙屑果皮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環(huán)境受污染給人們造成各種疾病傳染的危害,提出“不亂丟垃圾、講衛(wèi)生、防疾病、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看法,實在可喜。這樣的訓練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也是大有益處的。
4、可以訓練學生即興發(fā)言的能力,每節(jié)課由教師或同學當場出題,要求學生即興發(fā)言。如說朋友、議老師、話尊重……等等,甚至可以對一些國內(nèi)外大小事進行議論,談看法。這樣既起到傳播新聞知識信息的作用,又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是非觀。通過這些訓練,我深信,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可以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的。同時也為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聽、說是口語交際能力的兩個方面。因此,在訓練學生說的能力過程中,也要重視聽的能力的培養(yǎng),即“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體現(xiàn)雙向互動。革一位同學發(fā)言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認真思考,然后對他的發(fā)言進行評價、補充等。評價的內(nèi)容應包括站姿、語速、表情、準備情況、普通話的運用、發(fā)言的內(nèi)容、觀點等,最后由一位同學根據(jù)大家的意見,為發(fā)言的同學作綜合全面評價。綜合評價應包括優(yōu)點、不足兩方面,按較成功、成功、基本成功、不成功四個等級作評價,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肯定。當然對學生的發(fā)言應以表揚鼓勵為主,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敢于說,大膽發(fā)言。這樣學生就會在今后的發(fā)言中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長期堅持,交際能力就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語文教學論文7
內(nèi)容摘要: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無可厚非是增長人的知識,提升人的素養(yǎng),最終促進人的發(fā)展。其目標的永恒“主體”是人,脫離了人的存在,將毫無價值與意義。從人性本身視角來分析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更能體現(xiàn)語文教育的“人文性”;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傳承手段即是知識的傳授,而知識的本身的“工具性”正是語文教育屬性之所在;語文教育的另一屬性即“基礎性”,也正是符合人性發(fā)展規(guī)律之反映;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正是基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統(tǒng)一,將最終回歸至人性本身;本文試圖從人性之角度分析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本研究認為:語文教育是生活世界的回歸;語文教育是美的教育,教育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表現(xiàn);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是主體的自我理解。
關鍵詞:教育本質(zhì) 生活世界 生存方式 自我理解
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是語文教育規(guī)律的重要體現(xiàn),統(tǒng)領語文教育的整體指向;是語文教育發(fā)展的指向標;并制約著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與變化,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要素;如何理解與認識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是把握語文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因而,受到語文領域各界人士的重視與激烈的討論。本文試圖從人性本身的視角來揭示語文教育的本質(zhì),以便豐富語文教育本質(zhì)探究的內(nèi)容。
一.何謂語文教育
究其“教育”的涵義,并無定論,但有狹義與廣義之理解;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改變?nèi)藗兊乃枷胍庾R的活動。狹義的教育指專門組織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通過學校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以影響,陶冶其思想和品德,便于學習者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
德國教育理論家沃爾夫?qū)げ祭揍?Wolfgang Brezinka)針對教育術語“具有非常不同的含義”這一現(xiàn)象,并對德國、法國、美國、荷蘭、英國、前蘇聯(lián)等六國著名教育學著作對教育所下的定義進行比較,認為,“在‘教育’這一問題領域中,概念的混亂是國際性的。這足以表明,如何對教育這一概念作出科學的理解與規(guī)定,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中國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漢許慎《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教育是人類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延續(xù)與發(fā)展而興起的一個專門化領域,這個領域不僅要保證文明的傳承,更重要的是要促進文明的進步與社會的發(fā)展。
而語文教育在具有教育共性的同時,也具有語文學科的個性;語文教育追求生活世界的回歸;對美的向往,眾多學者認為語文教育是審美教育,語文教育是人為了對生命本身進行塑造、規(guī)范和引導,以促進人的審美化發(fā)展,提高生命質(zhì)量的一種自覺的教育活動。語文教育對美的追求,正是生命本身自覺的、本性的追求,也是語文教育對受教育者的人性關懷,即對受教育“主體”的美的一種追求、一種體恤與關懷。
二.教育本質(zhì)
教育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從哲學來看,教育的本質(zhì)所要回答的就是“教育是什么”的問題,本質(zhì)是事物的規(guī)定性,教育的本質(zhì)也就是教育的規(guī)定性。人們對于什么是教育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教育觀,并從總體上決定著他對教育的外延、內(nèi)涵與教育的現(xiàn)象和本質(zhì)問題的認識,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問題。一個人的教育觀無疑是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組成部分,是支配人的教育行為的直接因素。
1.人性選擇:生活世界的回歸
教育的一個終極目標即促進人的發(fā)展,而語文教育使人更接近于生活的真諦,從而去理解世界的真諦,并逐步趨于世界本原,使人更適應于世界的發(fā)展趨于生活的真諦,是人性對生活世界的選擇與回歸。
第一,語文教育指向趨于“人的生命意義追尋”。人的生命是一個完整的.、持續(xù)的、充滿種種創(chuàng)新特質(zhì)的富有意義的過程,是時間與空間的統(tǒng)一,是理性教育與感性教育的融合。理性教育的過分強化,將走向理性主義的極端化,而感性教育從某種程度上,是對理性教育的弱化,也將最終促使兩者融合,從而真正地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當今所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本身就有對感性教育的贊同,特別語文教育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育不能是單純的理性教育,語文教育應該是感性教育與理性教育的融合。
第二,語文教育趨于“人的現(xiàn)實生活的本原”。部分語文教育工作者以制度化、概念化、符號化和抽象化的理念強加于受教育主體,造成教育生活規(guī)范化、程序化,兒童的教育失去了兒童的“特色”,成人化的教育方式使兒童的教育提前,如當今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的“中學化”等趨勢,讓受教育主體超越了年齡本身的局限,違背了教育的階段化、受教育者的階段性等教育規(guī)律。而真正屬于人的本身“生活化”需求被隱蔽,甚至泯滅,所以,生活世界的回歸成為當今語文教育的迫切需求,某種意義上來說,語文教育的生活回歸是必然。
第三,語文教育趨于“生活世界的建構”。人是社會群體動物,趨于社會的集體的生活,因此,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即促使人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成為社會的一員;從而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實現(xiàn)自身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涵其中》一書中曾指出:教育要引導人“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也對生活世界的建構提出相應的理念引導,為促進生活世界的建構提出法理依據(jù)。學科教育即語文教育不應該單純的進行知識的傳輸,更應該是對一種生活的建構,特別是受教育主體的生活世界的建構;改變以往知識為主體的應試教育,應是理性教育與感性教育并行的生活教育;改變以往教育主體的單一性,應趨于的多元化、多樣化;使語文教育趨于對受教育主體生活世界的建構。
2.人性情懷:美的追求與向往
語文教育的本身就蘊含美的教育,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與素養(yǎng),同時,也是受教育主體對美的追求與向往的現(xiàn)實反映。也是語文教育對受教育主體的一種人文關懷與關切。
第一,受教育主體的審美向往與追尋。語文教育的本身就蘊含對受教育者的關懷與關切,是對主體美的追求的一種回應。審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根本特征。既然美如此重要和如此有價值,教育就應該是“以培養(yǎng)人的審美情感為核心的社會活動”。同時,進一步闡述美的教育“才能發(fā)揮教育最大的育人效益、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只有以美育為中心的教育結構,才是人類走向創(chuàng)造,走向生態(tài)文明、精神文明與物質(zhì)文明建設,走向幸福生活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徑”。把美作為價值的本質(zhì),把審美情感作為人的本質(zhì),充分表明了美在人生命中的重要性。
第二,語文教育對受教育者審美追求的回應。有研究者持這樣的觀點,培養(yǎng)美的高尚的心靈是教育的本質(zhì)。他論述的理由是“美是價值的本質(zhì),美的價值構成價值體系的根部,是各種價值相互滲透的中心,所有價值從某方面說都是審美價值”。美的價值是評價社會一切價值的標準。但是,美的獲得不是全靠教育實現(xiàn)的,還有社會活動等途徑,如果將它們也包括到教育中去,那么教育的本質(zhì)則失去了作為區(qū)別教育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標準的功能;同時,教育的本質(zhì)只是“人的美化”也屬片面之辭,美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代替整體的教育,培養(yǎng)受教育者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主要目標,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價值所在。
3.人性存在:生存方式的呈現(xiàn)
教育是人類生活的一種存在,是人們理解世界,與世界溝通的一種重要渠道,知識貫穿其中并實現(xiàn)知識的傳播與流通,進而促進人的發(fā)展,是人發(fā)展不竭的動力;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體現(xiàn)了語文教育的“工具性”。語文教育正是人性的存在方式,實踐的重要方式。
第一,語文教育是人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存在。教育是個體的人和人類形成與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動力,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個體的人和人類的生活方式。生活作為通過創(chuàng)造和享用文化而展開的人生的存造過程,以及人生意義的實現(xiàn)過程,不是在零亂的日常生活中自發(fā)地進行,而是在各種有意識的特定社會實踐領域的支撐下自覺地進行,教育就起著重要的指引和引導作用。
第二,語文教育是人進行意思活動的重要方式。教育本身具有強烈的反思意識、自我意識和未來意識。通過反思和自我意識活動,教育時刻關注著個體和人類的生活方式、生存狀態(tài)和發(fā)展樣式,從而推動人們對新的生存方式的自主探尋和追求,獲得人自身意義世界的增殖,使擁有教育這種生存方式的人繼續(xù)尋求更多美好生存方式的可能。
4、人性關懷:主體的自我理解
第一,語文教育需要應給予受教育者“自我理解”的權利。在語文教育中,受教育者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受到關注,這樣會影響受教育者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知識的內(nèi)化程度。在語文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在關注教材本身內(nèi)容的同時,也應關注學生的理解,無論是對教材的理解,還是在課堂中學生狀態(tài)與表現(xiàn),同時,給予學生自我理解的空間,反思的空間。
第二,語文教育的學習者應學會“自我理解”。教育的本質(zhì)是主體對客觀世界的理解與反思過程,是主體不斷的進行自我理解與反思的結果。持此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教育的本質(zhì)就在教育的主體——人的自我理解中。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受教育者占有很重要的角色,我們在關注受教育者的同時,也要使受教育者明白,自我的理解與反思,也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不斷地反思過程中,受教育者才會增強語文的認同感,從而促進語文學習的進步。
總之,對教育本質(zhì)的認識,不能脫離“人”這個主體,應增加對語文學習者的關懷與關切;而保證對語文學習者的關懷與關切,應做到:賦予語文學者選擇的權利;賦予語文學習者自我理解與反思的空間,已達到語文教育的最終本質(zhì)即促進人的發(fā)展,獲得知識,使人更好的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發(fā)展。語文教育者給予的權利是有限的,需要的是語文教育所能給予的空間,甚至是社會、家庭給與孩子的空間。語文教育的人性取向?qū)菍W習者得到發(fā)展的重要選擇。
語文教學論文8
一、創(chuàng)建閱讀情境,誘發(fā)學生參與閱讀對話
x從整體對閱讀文本有個初步的認知,總結作者寫作的思路,即:閱讀文本寫的是什么,想要表達的什么?是怎么寫作的?并讓學生在教材中相應的位置做記號。其次,播放閱讀文本相關的圖片,構建一定的情境,再讓學生結合圖片來進行細致的閱讀,品位閱讀文本中的內(nèi)容,感悟作者為什么以“前方”為標題,體驗文本中作者的理想以及對精神家園的追求。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造平臺來促使學生與閱讀文本以及作者進行對話,提升學生對閱讀文本了解和掌握的深度。
二、開展閱讀體驗活動,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技能
新標準下的教材中設計了很多閱讀實踐活動內(nèi)容。一般這些閱讀時間內(nèi)容都是和前面教材內(nèi)容相對應出現(xiàn)的。同時,新課改不斷強調(diào)閱讀的活動體驗,即:通過開展一定的閱讀實踐活動來促使學生在活動中產(chǎn)生思考和探究,最終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和技能。鑒于此,筆者在教學中嘗試結合高中生的發(fā)展特點來開展閱讀體驗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閱讀活動中,滲透相關的人文素養(yǎng)、欣賞、閱讀等內(nèi)容,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技能的形成和提升提供后盾力量。如:在學習《相信未來》閱讀內(nèi)容之后,筆者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其活動的內(nèi)容較為廣泛,可以是閱讀講述、閱讀欣賞、詩歌改寫、詩歌朗誦等等,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特征和愛好來自由的選擇參加內(nèi)容。大多數(shù)學生為了參加好這次活動都翻閱了不少相關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欣賞和閱讀能力,同時他們?yōu)榱四軌蚋玫拈喿x、朗誦以及寫作,對相關閱讀文本的內(nèi)涵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究。這樣一來,學生對于閱讀不再是恐懼,而是融入自我的情感,將自我與閱讀文本相融合,升華了閱讀課堂教學。
三、倡導個性化閱讀,拓寬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范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高中學生“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爆F(xiàn)今是創(chuàng)新時代的社會,個性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元素。個性化閱讀則是鼓勵學生在參與閱讀對話時產(chǎn)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或者感悟,是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催化劑。同時,個性化閱讀不同程度的拓寬和延伸了課堂教學的范疇,突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局限性,推動了閱讀文本內(nèi)涵、韻味等內(nèi)容的多元化發(fā)展,深化了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如:在學習閱讀文本的最后一個課時,筆者結合閱讀文本的寫作形式,適當?shù)难由扉喿x,即,讓學生嘗試探究式的閱讀。進而,在探究閱讀的過程中就會產(chǎn)生新的閱讀體驗和感悟,而這時候的感悟和體驗即是個性化的閱讀。此外,筆者還開展一些和閱讀相關的閱讀表演活動來促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個性化的體驗?偟膩碚f,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技能的最佳途徑。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深入探究《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結合閱讀文本內(nèi)容來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以多元化的方式來推動閱讀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技能,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語文教學論文9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字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靈活轉(zhuǎn)換教學的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論文發(fā)表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字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從而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靈活轉(zhuǎn)換教學的思維。本文論述的多媒體教學導入就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利用設備中影音、圖片、文字、動畫來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從而將教學內(nèi)容生動、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教學法,能調(diào)動學生的思考,讓他們不斷地學習和感悟,從而提升自己的語文成績。
一、利用多媒體來進行課堂導入的設計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導入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影響了學生課堂上注意力的集中。而對于課堂的導入來說,其導入教學的重點就是要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教師只有通過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才能最大程度地將學生帶入學習的狀態(tài)中來。然而教師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在引出教學內(nèi)容之后,教師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卻和開始的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開來,這樣學生很難通過情景了解到教學的內(nèi)容。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yōu)勢來完成自己的導入任務。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利用音樂來創(chuàng)設導入的`情景是十分有效的。而且現(xiàn)今音樂和學生的生活可以說是息息相關,而且音樂產(chǎn)生的代入感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文字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去。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歌曲的熱愛,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我一般會選擇課前的休息時間來播放音樂,在課前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一點的學習氛圍,如我在講授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時,就選取了一些古典的配樂放在課堂上來播放,讓學生進入一種古典的氛圍中去,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雖然建立了“教學的導入”,卻缺乏與實際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導致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進行過程中“前頭不搭后尾”。這種流于形式的教學模式導入,沒有真正地發(fā)揮導入教學的優(yōu)勢。因此,我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導入時,要注意將課程內(nèi)容和導入的情景進行有效的結合。例如,我在教學小學三年級的課文《秋天的回憶》這一課時,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設備來進行了一個問題的情境導入。我在課件上設計了一個啟發(fā)式的提問:閱讀過課文的同學,想必已經(jīng)十分熟悉課程的內(nèi)容,那么,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回憶和我們共享?這種方式激發(fā)了學生們發(fā)言的欲望,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教師在進行導入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在應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前提下,教師科學地融入教學的手段和內(nèi)容。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教學的資源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許多的教學視頻和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來讓學生去主動地進行課后的學習,從而提升他們的課后學習效率。這個我們可以具體應用到學生的課前預習中去,讓學生通過這些多媒體的資源來了解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例如,我在教學《黃山奇石》這一課時,就會給學生提前布置一個觀看黃山紀錄片的課前學習任務。這部紀錄片中包括了對黃山的一些歷史背景和其中出現(xiàn)過的比較有影響的歷史人物。學生通過觀看紀錄片能對黃山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能更加順利地進行自己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參與度也會更高。而且,在課堂開始的前面笎分鐘,我會給學生一個對視頻觀看進行自我總結匯報的時間,從而能確定學生觀看完視頻以后的大致情況。又如,我在教學《古詩詞兩首》時,利用了多媒體的教學資源來輔助自身的教學。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多媒體的教學課件上,插入了一些詩歌的朗誦音頻和詩歌的場景畫面。當我教完一首詩詞以后,就給學生播放該詩詞的朗誦音頻,讓他們能通過這些音頻,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情感表達。同時,我還給學生播放一兩分鐘的與詩歌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讓他們通過畫面和聲音的感染,對詩歌產(chǎn)生深刻的認知。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和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其他教學策略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注意將技術和教學方法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結合。除了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對這些教學法的有效利用。
現(xiàn)代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靈活地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還要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營造出良好的輕松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語文的話題討論中,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我相信將這些多媒體的教學策略運用于小學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能起到相應的教學效果,讓語文的多媒體教學課堂更為完善。
語文教學論文10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對課文的教學,陶冶學生的品德、情操,調(diào)節(jié)與挖掘?qū)W生的潛能,達到提高素質(zhì)、更好地適應市場經(jīng)濟社會需求的目的。教師應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教育他們養(yǎng)成助人為樂、勤奮好學的良好品質(zhì),使他們平時和睦相處,為以后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
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不能指望工匠性的勞動能夠奏效,不能只對語文作靜態(tài)的形式分析,不能只看到簡單的語言符號,而應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文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教育作用。由文質(zhì)兼美的范文組成的職高語文教科書飽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人文內(nèi)容——社會生活和人生哲理,歷史的畫卷和個人心靈歷程,多方面表現(xiàn)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語言之美。這一切能在思想上給人以啟迪,在感情上給人以熏陶,在審美上給人以愉悅,能夠豐富人的知識、擴展人的眼界、撥動人的心弦。因此語文課給予學生精神世界的營養(yǎng)是十分豐富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
為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我作了以下嘗試:
一、欣賞文學精品,讓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根據(jù)文學作品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陶冶情操、培養(yǎng)理想,在教學方法上就不宜多用分析法,而宜多用欣賞法。
欣賞教學就是指導學生誦讀、體味和感受文學作品,以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欣賞教學法,既可以使學生富于感情,激發(fā)學生引起共鳴,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又可以培養(yǎng)審美觀念,有利于增進對美丑善惡、優(yōu)劣高下的鑒別能力。
語文課好比是戲劇的腳本,學生可通過閱讀、背誦,進入角色,走進課文作者的感情世界,從而走向課文作者;通過體驗、寫作,進入現(xiàn)實生活中的角色,進行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從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zhì)和文化素質(zhì)。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語文教學的人文化是義不容辭的,它可以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與情感世界。教學詩歌,是“對人類靈魂與命運的一種探討或者詮釋”;教學散文,是對語言所浸潤的情感的體悟。學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暢談,獲得的是青春激情的勃發(fā)和對生命的感悟。人文熏陶傳遞出的“相看兩不厭”的效應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魅力。
1、保證有效的閱讀時間。
為打破教材局限,我盡量保證一個月有兩節(jié)閱讀課,要求學生到圖書室去多看一些文學精品,擴大自己的閱讀量。在面向就業(yè)的前提下,知識面對于學生來說總是首要的。而我們的學生在校有各科課堂作業(yè),在家有各科回家作業(yè),沒有空余時間;并且學生畢竟自控能力差,他們怎么可能自覺去課外閱讀!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擠出些時間給孩子們。一些機械的抄寫、背誦作業(yè)少一點,即便所謂的一些活題,也無非是根據(jù)要求寫句子、改病句等!細想: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難道不是在復習詞語,接受新詞、好詞、佳句的過程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也能看到正確的陳述句、反問句、轉(zhuǎn)述句、雙重否定句嗎?況且閱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有個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閱讀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的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zhì)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nèi)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創(chuàng)造,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因此,在校期間我們語文老師應提供時間給學生看書,有了看書的氛圍,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一雙雙眼睛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2、創(chuàng)設欣賞文學作品的適當情境。
真正的學習應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的氛圍。
這種輕松氛圍的創(chuàng)造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情境教學,即引入制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使得教學內(nèi)容的仿真情況在課堂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現(xiàn),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文學作品是生活情境的反映,欣賞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情境來感受作品中反映出的情境。為達到這一目的,可結合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對淺顯易懂的詩歌和散文,可采用朗讀法和記誦法,使學生在熟讀課文的過程中欣賞作品中反映出的意境美、語言美乃至技巧美等;對較含蓄難懂的`詩歌和散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共同理解詩意和文意,共同體味詩歌和散文的含蓄美、藝術美。像我在講《琵琶行》第一段時,先讓學生誦讀,接著自己范讀和適當點撥:“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和感受一下,作者在這一段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景物圖?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感情?——你們看,茫茫江頭,秋夜送客,楓葉飄零,荻花蕭瑟,寒江浸月,客船待發(fā),這是一幅怎樣的圖景?你們能用文中三個字概括出這景物的特點和給我們的感受嗎?”同學們自然會隨著我有聲有色的引導欣賞到一幅蕭瑟的秋景圖,也會抓得很準,立刻回答:“秋瑟瑟!倍鴮Υ≌f和戲劇,除了生動地陳述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和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之外,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分角色朗讀或登臺表演,這樣就能使學生直接參與其中,在欣賞的同時再創(chuàng)造,既欣賞到作品原有的內(nèi)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這樣學生便會在一種歡樂愉快中欣賞到文學作品的魅力,也是寓教于樂的一種體現(xiàn)。
3、誦讀古典詩歌。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更是一個聞名遐邇的禮儀之邦,應該說這和古代語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國最正統(tǒng)的文學是詩,中國古典詩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這些古典詩歌中,有的蘊涵著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fā)展、興旺發(fā)達的重要精神支柱——愛國主義精神,有的描寫祖國大好河山,在他們的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熱愛偉大祖國的熱情。通過古詩文教學,能使學生對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學成就加深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勵他們?yōu)檎衽d中華而勤奮學習。
4、課堂3分鐘小演講
作為一名中職生不僅需要知識面廣,面對就業(yè)的他們還要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我在語文課上很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平時上課,我都會在正式上課前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朗誦自己喜愛的詩歌、散文以及其他文學作品,只要他們能邁出第一步,那就算是很大的進步。在課堂上,我也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討論,久而久之,學生們膽子變大了,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習興趣也濃厚了,這也給他們以后就業(yè)帶來了很大的自信。
學生在藝術享受的心醉神迷中,靈魂不斷得到了凈化,感悟力、理解力、鑒賞力等種種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次第走上了一個又一個新臺階,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也就功到自然成地逐步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育人本位也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二、中職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1世紀迫切需要的語文智能是敏捷思維、一目十行、過目成誦、入耳成文、出口成章、下筆千言、倚事可待,因而快思、快讀、快聽、快寫訓練便成了現(xiàn)代化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嶄新課題(河南師大曾祥芹《人類言語運動的五種速度》)!边@是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對人的素質(zhì)要求,職高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著力于這五項技能的訓練。
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外,還應對學生的普通話加以訓練。能否說好普通話關系到學生畢業(yè)后的前途,所以學生們學得也很起勁。但是普通話訓練是難點。隨著南來北往的經(jīng)濟貿(mào)易交流和全民素質(zhì)的提高,很多用人單位尤其是金融業(yè)、服務業(yè)都要求員工使用普通話接待顧客,因此職高生過好普通話定級關,語文教師責無旁貸。我也會在早讀時親自督導學生普通話的練習,糾正他們的發(fā)音,指導他們把握正確的語速,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練好普通話是學生就業(yè)的必備素質(zhì),每一個財經(jīng)專業(yè)的學生都不能例外。面向金融業(yè)的他們,更應該練好自己的基本功。
總之,中職語文素質(zhì)教育就是要堅定一個信念,“培養(yǎng)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yǎng)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
語文教學論文11
摘要: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內(nèi)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文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體現(xiàn)了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以及文學素養(yǎng),因此抓好語文作文教學質(zhì)量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主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幾點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高中語文作為高中階段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高中語文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功底以及文學修養(yǎng),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想象力。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的重要內(nèi)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學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張語文試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對其高考成績有很大影響,因此如何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下面是筆者自己的幾點教學建議。
1.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提高作文教學課堂的互動性
目前,我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模式普遍較為單一,教師過于強調(diào)向?qū)W生傳授作文寫作技巧,很少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導致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的寫作興趣低下,甚至有的學生非常害怕、恐懼作文。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現(xiàn)狀來看,普遍存在言之無文,缺乏情感的問題,作文風格千篇一律,很少看到學生自己的觀點。新時期下,教師應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不僅應向?qū)W生傳授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同時也應該注意和學生交流、溝通,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特點后,制定合理的教學方式,應將作文教學和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布置的作文題目也應盡可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比如,教師可以以“珍惜生命”為話題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在寫作之前,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自由分組,相互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然后教師再點幾個同學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2.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勢必可以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對于每一個高中學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難關,教師、學生都將所有的時間、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成績上,而對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視度不高,這也是導致高中生寫作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高中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積極性。教師應可以多給予學生一些肯定和贊揚,這樣可以使學生心理得到安慰,增強自信心,更加執(zhí)著于作文寫作。比如在批閱學生作文時,教師應仔細修改,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時,一定要在旁邊備注,“good”、“用得妙”、“很好”等嘉獎性的詞語。其次,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作文比賽活動,這樣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3.引導學生多閱讀,積累素材
高中作文相對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廣度更廣。就近幾年學生的高考作文來看,很多學生的作文寫得比較空洞,都是泛泛而談,缺乏新意。在高考緊張的考試氛圍下,想要創(chuàng)作出一篇優(yōu)秀作文,并不僅僅是要靠靈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時的積累,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貨,才可以在看到題目時能夠文思泉涌,思考問題時也更加全面。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引導學生多閱讀,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學會觀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首先,教師應將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聯(lián)系起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結構、文字的表達方法?梢栽陂喿x文章后布置一次隨堂練習,讓學生將自己剛剛閱讀過程中所學的知識能夠靈活運用,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教師應向?qū)W生推薦《讀者》、《最小說》、《小小說》等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雜志、書籍,并且要求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留意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自己覺得非常精彩的語句、段落,并做好筆記,慢慢積累寫作素材。
4.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寫作技巧
一篇好的作文,不僅需要良好的素材,充沛的感情,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寫作技巧進行適當處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為自己的作文加分。比如,在文章的開頭如果比較有新意,往往會給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感覺,可以增加第一印象。同樣,如果文章的結尾有一個漂亮的總結,為整篇文章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也可以為整篇作文加分。因此,學生在寫作時,應在開頭、結尾的地方多花點心思。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zhì)和綜合素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新時期下,教師應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應引導學生多閱讀,積累素材,并且傳授學生一些必要的寫作技巧,全面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
語文教學論文12
摘 要:一、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1.傳統(tǒng)對新形勢的沖擊 新課標是教育界一項重要的改革,新在思路、在內(nèi)容、在目的,新課標語文教學更重視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自身素質(zhì)的修養(yǎng),通過語文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是傳輸思想的重要課程,通過語言的交流和課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一、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1.傳統(tǒng)對新形勢的沖擊
新課標是教育界一項重要的改革,新在思路、在內(nèi)容、在目的,新課標語文教學更重視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自身素質(zhì)的修養(yǎng),通過語文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是傳輸思想的重要課程,通過語言的交流和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文化提高素養(yǎng),這是同傳統(tǒng)語文課堂有所區(qū)別的。這種改變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沖擊,有一部分教師沒有及時調(diào)整教學模式,繼續(xù)以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這種情況導致改革沒有實質(zhì)性進展。
2.學生性格突出
現(xiàn)階段小學二年級獨生子女較多,自我意識較強,合作精神有待提高,并且隨著當下“二孩”政策的頒布,很多這個年齡的父母都考慮要“二孩”或者已經(jīng)有第二個孩子,此時的學生心理波動較大,性格容易出現(xiàn)叛逆、不聽話、以激進的行為得到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又或者性格突然沉默、害怕、孤僻。學生的性格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并且低年級語文教學本身也有義務為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性格和生活態(tài)度。
3.學生語文基礎不同
由于二年級學生年紀小,語文水平不同,有些學生上了早教班,在早教班和幼兒園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有些學生按部就班,沒有接觸更多的知識,造成語文基礎掌握程度不同的情況。拼音、字母、閱讀等方面有的學生記得滾瓜爛熟,而有的學生還沒學過,學生層次不同,導致語文教師在課堂授課難易程度方面很難把握。
二、對策與建議
1.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設置的十分合理,教學單元清晰,配圖豐富有趣。為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幫助,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本提供的資源和模式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從二年級上冊單元設計來看,第一單元是讓學生領略秋天的景色,教學目的是為了通過課文的學習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欣賞能力,從而讓學生熱愛自然;第二單元是生活篇,教導學生熱愛生活,通過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積極生活態(tài)度的目的,接下來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則是從祖國和人生說起,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接下來又涉及社會,讓學生學會融入集體,懂得合作,保護環(huán)境為自己生活的地球作貢獻。整冊書思路十分清晰,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合理設計教學順序,通過教案的設計,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
2.充分利用校園資源
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興趣,語文教學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和課外活動教學,以輕松的.授課形式提高學生課堂效率。比如講秋天時,教師可以將課程選擇在秋天落葉的時候講述,讓學生觀察秋天的不同,什么叫秋高氣爽、什么是大雁南飛,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這些詞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帶學生走到校園中,感受詩人描寫秋天時的情感等。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與課本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或者電影,讓學生通過看視頻或者電影,既讓學生有一個放松的機會,又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放視頻前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以小組的形式各自分工,找到問題的答案。
3.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設計教學計劃
由于學生語文基礎不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困難,涉及的生字多了會讓學生抵觸,生字少了學生會不專心聽講,同時學生基礎的差異更增加了教師教案設計的難度。教師可以組織互幫小組,小組中分配成績中高低三個檔次的學生,其實二年級的學生成績并不是很固定,并且有可能某一方面不強但是其他方面有優(yōu)勢,所以教師可以采取優(yōu)勢互補的形式,讓學生相互督促。比如讓認字多的學生幫助認字慢、認字少的學生識字,朗誦好的學生幫助弱一點的學生練習朗誦,通過這種形式增加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zhì)量。
綜上所述,新課標形式下的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抓住各個方面來創(chuàng)新,來設計自己的教學計劃,通過課本運用、實際資源應用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保證教師課堂教學高效性。
語文教學論文13
寫好作文對小學生來說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從作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知識量,一個人的思維,一個人對外界的了解程度,一個人的想象空間。據(jù)了解,目前小學生大多都不喜歡作文甚至討厭寫作文,這是為什么?因為他們不會寫作文,當他們面對一個作文題目時他們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知道從何寫起。小學正是寫作文的起步階段,教師應當好好利用這個時期并在這個時期對學生嚴格要求同時也要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聯(lián)系所學課文內(nèi)容適當?shù)亟探o學生一些寫作手法和技巧也可以讓學生試著模仿課文寫作,另外還應該加強學生的閱讀量,因為一個人的寫作水平需要通過不斷的閱讀不斷的觀察外界事物以及不斷的想象來提高。以下是我對小學語文作文起步的教學探究。
一、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眾所周知,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須有做該件事的動力,如果心里面都不愿意去做那件事,那么肯定是做不好的。對于寫作文,很多小學生都感到十分苦惱和頭疼。他們害怕寫作文,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寫到那么多字數(shù)。對于這種情況老師應應當對他們作出正確地引導。首先要排除學生對寫作文的恐懼之心,告訴學生寫作文的意義以及好處。寫作其實很簡單,它可以來源于日常生活,可以來源于書本上的知識,可以來源于受到的啟發(fā)。寫作就是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對外界事物的描述。它就像我們的日常對話,朗誦就是把一件事通過文字的方式敘述出來。其次老師應當注意低年級學生寫作的口語化,注重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寫作,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也可以采取做活動的方式增加學生的印象,讓他們有事可寫并加大他們的想象空間。就比如說寫一篇有關“春游”的作文,在春游過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問春游時我們?nèi)チ耸裁吹胤?玩了一些什么?看了一些什么?你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此時學生還留戀與春游的樂趣之中,通常會積極發(fā)言并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這個時候教師就應適當?shù)胤Q贊學生,對于他們的想法表示贊同,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并且愿意把他們內(nèi)心的想法表述出來。最后要求學生把春游的經(jīng)過以及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寫下來,并且在班級里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這樣不僅讓學生寫出了一篇他們的作文并在交流中學生還可以了解到別人對春游的感受,別人的樂趣,與此同時增加了課堂氣氛并且提高了學生寫作興趣。另一個重要點是老師應當好好仔細審閱學生的作文并且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不足與閃光點,對學生的作文作出合理的評價并且及時提醒學生他的不足之處并教他如何改正,引導學生作文的寫作并對其加以鼓勵。
二、注重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在描寫一棵樹時,有的學生會寫有一棵大樹種在我家的院子里,而有的學生則會寫在我家的小院里有一棵翠綠的大樹,它的葉子是碧綠并繁茂的,它的身材是挺拔高聳的。下雨的時候它用茂密的樹枝幫我們擋雨,夏天的時候它又給我提供一片乘涼之地。這兩種對大樹的描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語言平實單調(diào)無趣,后者生動細膩,而形成這兩種不同的寫作的原因是什么?是學生對外界觀察能力的不同所造成的。當我們描寫一個事物時,我們會描寫它的外在形態(tài),它的特別之處,它的美,它的細節(jié),而想要寫出這些內(nèi)容我們首先應當做的是觀察這個事物,只有在充分了解該事物的情況下我們才可以對它的特點,細節(jié)進行描寫,反之若我們對該事物一無所知那寫作就會是一味地空想,這樣不僅會讓學生覺得寫作是一件無聊而又浪費腦細胞的事,并且想不出該寫什么內(nèi)容,無從下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當在課間活動時帶學生走出教室的門去探索和觀察外界的事物,鼓勵學生親近自然,觀察各種花花草草并且記錄他們所看到的東西或者是他們所喜歡的東西。結束課外活動之后可以先讓同學在班級上互相討論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或者是特別的'事,再要求學生對此次的課外活動寫出一篇作文,這樣學生將不會再無內(nèi)容可寫并且他們所寫出的內(nèi)容會是細致而有特別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親近了自然,短暫放松了學生學習的壓力,還為學生寫作提供了素材,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們的自然世界。
三、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在作文寫作中想象力是十分關鍵的要素,若一篇作文中缺乏想象力那么它只是把一件事物通過最基本的方式描述出來。比如說“一棵樹上的花兒開了”和“書上的花兒悄悄地露出了它們的笑臉”你更喜歡哪一句?答案當然是后者,前者只是平淡地寫出了花開了,而后者寫作之人通過他的想象把花兒擬人化,讓句子更加生動和優(yōu)美,帶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并且一個人對一件事物的描寫也是有字數(shù)限度的,當他們想不出該寫什么時可以完全依靠他們的想象力,他們可以盡情寫有關主題的任何東西,甚至可以編寫一些故事來吸引讀者,讓他們的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同時達到寫作的字數(shù)要求。小學語文老師應當督促學生多看課外書,比如說一些著名的童話故事,動畫故事或者名人傳記和小說等,這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聯(lián)系到自己所看過的課外書,可以仿造一些故事進行描寫或者是引用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想象力是寫作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老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更加擅長作文寫作。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作文是作文的起步,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該時期注重對小學生語文水平的培養(yǎng),增加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語文作文,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語文教學論文14
行為導向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模擬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且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準備,將中職語文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仔細研讀教材,認真分析內(nèi)容,全面了解中職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挖掘?qū)W生的潛力,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學相長。
一、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下的中職語文教學主要是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灌輸式的講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要在教學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就需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觀念。
。1)教學觀。教師要明確中職教育的目標,在教學中不只是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內(nèi)容的開發(fā),關注教學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不斷開發(fā)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學生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通過行為導向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3)師生觀。教師和學生不只是一個教、一個學的關系,更應該是積極交流、相互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行為導向教學中師生要通過積極互動、相互啟發(fā)、豐富教學內(nèi)容、完善教學方法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ㄒ唬┠M教學法。模擬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境模擬到教學課堂中來,使學生在情境教學中掌握教學內(nèi)容,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將教學內(nèi)容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促進學生的積極互動與實踐。例如,在學習《觸龍說趙太后》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在講解了基本的文言字詞后,可以通過模擬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會在實際工作中與領導的想法不同時,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學生就可以模擬這個場景,分別擔任領導和職員,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勸諫,通過場景模擬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實踐中可以隨機應變。
。ǘ┌咐虒W法。行為導向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某一個特殊的事例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來講解知識,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能夠聯(lián)系所學知識進行思考,進而解決問題或者掌握知識。案例教學法注重的是學生對案例的分析、研究過程,而不僅僅關注最后的結果,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是在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典型性,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當成案例來進行講解的,這樣就不能很好地突出教學的目的性。同時學生在中職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對案例進行討論,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不斷完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ㄈ╉椖拷虒W法。項目教學法主要是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共同完成教師制訂的項目或者布置的任務,通過任務的完成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完《荷塘月色》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選擇生活中一處景色進行詳細地描寫,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這時教師就可以采取項目教學法,將學生劃分成小組,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可以選取學校的池塘,也可以選取大自然中的小草。通過社會實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寫作水平和實踐能力。
。ㄋ模┙巧缪莘ā=巧缪莘ň褪亲寣W生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切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感情。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投入到教學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雷雨》時,學生閱讀完文章之后,對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這時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進入角色來體會文章中個性化的語言和人物的性格。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能夠使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礎。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還需要教師不斷完善教學評價,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多角度、全方位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靜誼.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xx(7).
。2]鄭玉鋒.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7):61-62.
。3]關麗麗.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信息化建設,20xx(12):172.
語文教學論文15
一、中學語文后進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1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現(xiàn)階段,不管是何種形式的中學,大多數(shù)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面并不重視語文課程學習,大多數(shù)人認為語文課程學生從小都在學習,學生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就能夠?qū)W好語文課程,一些學生覺得自己每一次都能夠取得較好成績,這樣就只需要在考試的時候稍微復習一下就能夠取得較好成績,學生這種語文學習態(tài)度導致他們語文成績越來越差。
1.2家庭因素
一些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天生就有缺陷,父母離異或者是其它一些變故都會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對他們心靈造成傷害,導致部分學生對自身前途失去信心,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并且一些學生是在父母溺愛中長大,這些子女容易養(yǎng)成驕縱性格,他們?nèi)菀尊B(yǎng)成很多不良習慣。一些父母不懂得怎樣管教孩子,只顧自己工作,或者是將子女提前拉近賺錢行列中,導致學生出現(xiàn)金錢至上的發(fā)展觀念,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1.3學校因素
事實上,升學考試對學生的發(fā)展仍舊起著一定作用,一些學校、教師較為重視應用應試教育的模式進行,并使用大量習題培養(yǎng)學生解題技巧。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落后,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沒有興趣,教師的教育形式太過簡單,學生一出現(xiàn)錯誤就不問緣由進行批評,這樣的管教形式不利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對學生的關心程度不夠,這樣容易造成學生逆反心理。學校在發(fā)展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活動作為我唯一領域,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二、做好中學語文后進生轉(zhuǎn)換工作的重要性
大多數(shù)學生因為自身學習成績較差,容易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習慣在語文課堂中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這樣就會影響正常教學活動進行,促使教師的教學計劃不能夠順利進行。一些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對學習毫無興趣,一些學生甚至喜歡與教師對著干,這樣的學習習慣容易造成他們逆反心理,這對一些成績較好學生并不公平,教師花費過多時間在這方面,就對學生成長發(fā)展并沒有好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后進生轉(zhuǎn)換工作,這樣才能夠保障語文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后進生轉(zhuǎn)換策略
3.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是中學語文學習的重要陣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首先需要開展一些語文教學活動,有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想盡辦法,進行一系列豐富多彩教學活動,這樣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書法大賽、辯論比賽、故事會、手抄報等等,使其能夠配合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促使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并且這樣的教學形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更好地鍛煉自身能力。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更好地獲取知識內(nèi)容,之后形成較強語文學習能力。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包含閱讀實踐與生活實踐內(nèi)容,這其中閱讀實踐是引導學生積累相應學習經(jīng)驗,在這一過程中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學習,使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現(xiàn)行語文教材需要引導學生親自領會相應教學內(nèi)容標準,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為學生提供多一點學習空間。
3.2讓學生能夠熱愛語文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促使學生能夠熱愛語文學習,首先教師要熱愛學習,就需要對后進生多投入一些愛心,幫助他們有效解決相應問題,這樣就能夠讓他們意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遺忘他們,促使他們能夠真切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教師只要將關愛的種子播種在學生心中,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發(fā)展,并且學生也會給予教師積極情感回報,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促使學生能夠?qū)處熕痰膶W科產(chǎn)生興趣。
3.3增強后進生學習責任感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增強學習積極性,當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時候,就不能夠很好地進行學習,語文學習目標不能夠落實到實處,這樣教學效果也將大打折扣。比如教學態(tài)度較差,并且學生較為調(diào)皮,教師一定要經(jīng)常找他們談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關心他們。一定要經(jīng)常與在家長進行討論,需要與家長有效討教育子女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協(xié)助教師與他們子女。就單親家庭孩子來說,教師更加需要用真心感化他們,將學生從情感漩渦中解救出來,促使他們能夠走上正確發(fā)展道路。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有關中學語文后進生轉(zhuǎn)換工作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fā)展,對每一位學生都給予一定關愛,這樣才能夠做好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促使語文素質(zhì)教育能夠更好地進行,最終獲取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論文12-15
語文教學論文05-21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論文07-23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14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9-16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07-25
語文教學論文[熱門]05-21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的寫作07-24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式論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