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90后薪酬期望趨向理性
2012年是主力軍90后的求職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雙選年,職場進入全新的90后時代。
人們常說:三年一代溝,十年一時代。新鮮出爐、活力四射的90后求職者,與以往的80后、70后,有什么不同的時代個性和求職需求呢?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聯合我市聚焦、智成兩大人才市場,利用雙選會開啟大幕的契機,在現場對100名90后求職者進行調查。
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朱昕勤 見習記者 汪一陽 李瑯實習生 盧園林
(受年齡限制,受訪者均為應屆本科生和?粕,無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調查答案按選擇人數多少排列。)
最向往的企業(yè)類型
A、中小型企業(yè)29人
B、事業(yè)單位22人
C、國企15人
D、大型名企15人
E、外企13人
F、合資企業(yè)6人
愛秀有闖勁渴望獨當一面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后馮明:90后求職者你別猜,猜來猜去,你也不明白他們的第一個選擇就出乎絕大多人以及資深職場專家和管理者的意料:撇開公務員考試不談,與以往80后、70后最向往國企、大型名企甚至外企不同,90后求職者最向往的企業(yè)竟是中小型企業(yè)。這反映出社會發(fā)展的多元化,更折射出90后學生勇于秀自我、渴望獨當一面的個性和闖勁。
首先,中小型企業(yè)已成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其中不乏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為廣大90后求職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
其次,在中小型企業(yè)起步,就業(yè)者不僅能完善知識結構,且有更多機會接觸和參與所有工作流程和業(yè)務部門,實際錘煉更強,自身拓展度更大,成長更快。與70后、80后求職者普遍的“求穩(wěn)、求好、偏居一隅”是心態(tài)不同,90后的求職心態(tài)更大膽、有沖勁,更重視自我能力的展現和自我價值的體現。
最看重的硬指標
A、行業(yè)前景 23人
B、薪酬高低 20人
C、專業(yè)對口18人
D、福利待遇15人
E、晉升渠道12人
F、團隊氛圍7人
G、其他5人
最看重的軟指標
A、工作和個人興致的結合25人
B、工作地點離家近24人
C、薪酬待遇與工作成正比20人
D、公司的名氣和規(guī)模大16人
E、公司能夠包吃住11人
F、其他4人
不爭眼前利重視職位對自己的塑造
聚焦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軟硬指標的調查反映90后求職者更重視自身感受、價值和發(fā)展。
在以往對70后、80后求職大學生調查中,薪酬高低、福利待遇的硬指標以及企業(yè)名氣、包吃住的軟指標,往往是更多求職新人的第一、第二選擇換言之,70后、80后更注重現實利益和實際效益,想盡快解決營生問題。
90后求職者生活條件普遍改善,生存壓力不再那么大,他們有更寬裕的空間來思考人生,不爭眼前利,更重職位對自身的可塑性,以及自己的興趣性格是否適應現有工作,更注重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入職轉正后的薪酬期望
A、2000~3000元50人
B、3000~4000元22人
C、4000~5000元8人
D、7000~8000元6人
E、5000~6000元5人
F、6000~7000元4人
G、2000元以下4人
H、8000元以上1人
有80后前車之鑒
薪酬期望更理性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后馮明:超過7成的受訪者,把轉正后的薪酬定在2000~4000元/月,表明絕大部分90后求職者薪資要求很理性,對自身有著比較清醒和現實的定位,對整個社會的勞動報酬評價也有比較客觀和準確的認知。
由于高校擴招等因素,加之有80后的前車之鑒,90后求職者雖然有鋒芒,但在人際交往、求職交流方面也懂得收斂鋒芒,以適應社會總體發(fā)展和價值評估的需求。
謀求心儀職位
難易程度的看法
A、困難 37人
B、一般 31人
C、很困難 17人
D、容易 9人
E、非常容易 6人
有挑剔不屈就
找心儀的工作也不易
聚焦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由于自身能力不同,企業(yè)招人的具體情況不同,有37個人認為謀求心儀職位困難,有17人認為很困難,這反映90后對現實有清醒認識,也反映出90后對職位有選擇,有挑剔,不屈就,希望90后能堅持到底,堅持找到自己的心儀職位。
最擔心的入職困境
A、自己無經驗又缺乏導師,做事放不開手腳,要么唯唯諾諾,要么莽撞易闖禍 51人
B、團隊關系不佳、人際關系微妙 18人
C、領導苛刻、獨 裁、不好相處 17人
D、實際工作于想象中或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完全不一樣,缺乏興致和動力14人
礙于職場潛規(guī)則
或失去嶄露頭角機會
聚焦人才市場相關負責人:該題目的設置,是希望能給大學生和招聘單位都先打一劑預防針。超過半數的90后大學生在“最擔心的入職困境”選擇了答案A,證明90后很有沖勁和表現的欲望,但礙于自身經驗的缺乏和職場的潛規(guī)則,而可能失去嶄露頭角的機會。對此,90后在敢做的同時,還要學會溝通交流的技巧,做事前多學習,要善于虛心向前輩請教經驗,不妨拋磚引玉汲取他人智慧;成功后也不忘真心感謝前輩們的提攜和照顧,這樣人際關系才能自然順遂。
最影響你跳槽的因素
A、行業(yè)前景黯淡、晉升空間狹窄 31人
B、薪酬待遇過低、付出收獲不成正比29人
C、工作加班太多,辛勞程度遠超想象17人
D、專業(yè)不對口,沒有工作興致和動力10人
E、團隊氛圍不佳、人際關系復雜 9人
F、受身邊人影響、和同學攀比刺激4人
如果要跳槽,你的堅守底線是多久
A、干滿三個月或半年,熟悉單位各方面狀況后,綜合慎重考慮再離開45人
B、至少干滿一個月,畢竟這是第一份工作,不能隨意輕言放棄30人
C、工作一年以上,是心智成熟、有了更好的目標后再跳槽離開18人
D、想辭職就辭職,一旦感到不爽當機立斷,不排除3天之內閃跳7人
超八成的人跳槽臨界線在半年內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后馮明:關于跳槽的調查,反映90后求職者的思想成熟度、性格堅韌度以及對事業(yè)的熱愛度和對企業(yè)的忠誠度,還不夠高或有欠缺。
其中,影響跳槽因素的薪酬待遇問題、行業(yè)前景及專業(yè)興致對口與否等,在求職雙選、簽訂合同前,大學生應該有分析、預估和研判,應該有足夠的心理和身體承受力;其次,超過80%的求職者的跳槽臨界線(即堅守底線)只在半年以內,還是顯得快了些不是說跳槽不可以,但一個工作只干了兩三個月就堅持不下去了,對自身而言,不利于性格品質的錘煉和對工作體系的全面認識;對企業(yè)而言,也存在忠誠度、歸屬感問題。
聚焦人才市場人士:頻繁跳槽也會讓求職者身價打折。
最向往的五大職業(yè)是什么
A、媒體工作者28人
B、設計師24人
C、老師19人
D、秘書16人
E、銷售經理13人
喜歡光鮮職業(yè)希望身體動起來
智成人才市場人力資源專家萬成偉:媒體工作者和設計師這兩個職業(yè),看上去十分光鮮,是近年來年輕人向往的職業(yè)之一,之所以在調查中成為主流,是因為90后的成功欲望更強烈,90后更希望是讓身體動起來,不受局限的、自由地改變現狀。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無論是教育理念上,還是薪資待遇上,教師的職業(yè)逐漸得到更多年輕人的追捧。90后更懂得公私分明,旅游休閑、聊天聚友,都需要規(guī)劃,教師這個職業(yè),剛好能滿足要求,比如每周5個工作日,周末雙休,一年至少3個月寒暑假。
以往,人們提到秘書,就聯想到老板的跟班,提到銷售,就聯想到傳銷,但對于企業(yè)來說,這兩個崗位舉足輕重。以90后的個性來說,他們很樂意去主動溝通,也具備勝任職務的條件。
http://www.jzcjspjx.com/【90后薪酬期望趨向理性】相關文章:
調查稱90后求職不看重高薪酬07-24
90后的說說02-14
90后說說03-23
90后的語錄01-31
90后空間說說04-15
90后老了的說說05-09
90后個性說說06-04
關于90后的說說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