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經典禪意的語錄錦集85條
人世間,一些以悲傷收尾的愛情也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培養(yǎng)一份清凈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時時想得到回報,就不會有煩惱。我們都要學著灑脫,學著接受。"愛過,就是慈悲",愛一個人最大的幸福不是得到對方,而是讓對方得到幸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禪意的語錄85條,歡迎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1、最遠的旅行是從自己的身體到自己的心,是從一個人的心到另一個人的心。堅強不是面對悲傷不流一滴淚,而是擦干眼淚后微笑著面對以后的生活。聽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想象中的寬闊。珍惜今天,珍惜當下。
2、眾人的路,眾人走,磕磕碰碰無可避免;天下情緣,天下結,聚聚散散無可厚非,理解,才能寬容;寬容,才有寧靜;看開,方能釋懷;看透,方能淡泊。
3、給自己一片天空,無論風雨,勇敢飛翔;給自己一抹微笑,無論得失,從容灑脫。
4、茫茫人海,總會有那么一個人,慢慢讀懂了你,把你當成知己,彼此理解,彼此懂得,那便是塵世最美的緣,即使千里萬里,心也緊緊貼在一起,天涯咫尺……
5、有愛的人生才幸福。
6、獨居一偏僻村巷,做一名鄉(xiāng)野村夫,種竹栽菊,閑居陋室,邀約知友,喝茶論道。不再年少癡狂,不再地老天荒,不再海誓山盟,把愛情喝成一杯白開水,歲月品成一杯隔夜茶。忘世,忘機,忘我,與自然渾然天成。花半開就好,戲看一半就好,不再問道,也無須參禪,即使自斟自飲,枕著光陰慢慢變老,也甚好。
7、不爭的智慧:無爭反而能得到更多,不爭是智慧的姿態(tài)和平靜的心態(tài)。
8、貪念生,就會善解;惡念消,就不會作惡,則災難自然遠離。
9、若有尊敬佛,念報于佛恩,彼人終不離,一切諸佛住。
10、一個人,只有放空自己,才能讓生命的縫隙透進陽光。正如把手機電池里的余電都用掉,是為了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也是為了更好地充電一樣,我們放空自己,也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更長久的幸福感,得到更多的充實感。若能心平氣和地駕馭自己的情緒,就可以遠離焦慮,胸襟也會變得開闊起來,這時你會豁然發(fā)現,每一個讓自己頭疼的問題其實都已經有了答案。
11、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愛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燈。幸福與快樂不存在于外境,而來源于內心的寶藏。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不要向外找求,應當從內心中發(fā)揮與挖掘。
12、當下之交通,縱橫四方,汽車、飛機令今人所能到達之范圍,遠超古人。身行于遼闊之地,卻有人在二六時中只計較個人利害,視他者為地獄,步步都有自設的關卡。當凈其意、遠離妄想,心才能所向無礙才能遼闊。遼闊之地,草木榮枯、云聚云散,無不是生機之相。
13、無論在飄雪的北方,還是在漸寒的江南,只要生命中還有一輪朝陽,你的內心就不會結冰,你的靈魂便依舊春意盎然!天冷了,我還是一樣早起,因為要等待旭日,我不覺得晨風有多么了不起的刺骨,在一種砥礪中等待和迎接希望,我的熱血可以溫暖每一縷夢境。
14、每個人都要發(fā)揮愛的天賦與創(chuàng)意,讓自己保持心的活力與輕快,不讓自己有太多的"自我期許",平靜地開始每一天,放下完美計劃,留點時間給自己,別再拿放大鏡看自己的缺點,進而表現真實的你自己。別再苛求計劃的成功完成,盡情努力,然后享受每一個過程,無論這是一個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過程。
15、一位哲人說過:"能統領百萬大軍的人,沒有什么偉大;一個人能超越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一定要用智慧,隨時去觀照自己的心念,是不是對色身起執(zhí)著?是不是固執(zhí)己見?如此慢慢擺脫對自己身心錯誤的妄執(zhí)和貪戀,能夠超越自我的身心,你就漸漸走上覺悟。
16、在追求事業(yè)的時候,要留一點空間,留一些余地,關注自己的身身心健康。心生則種種病生。我們的心,有時候心浮氣躁,有時候妄想紛飛,有時耐候憤怒不止。身體病了,可以用醫(yī)療治療;心生病了,如何醫(yī)治?"心藥方"精要在于養(yǎng)德。
17、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源,意識產生物質;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產生意識。大乘佛教的觀點既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而是超越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中觀般若的大空性中,心與物是一體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觀與客觀是一體的;究竟了義的境界中,能取與所取是一體的。
18、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
19、生活的禪法就在這現實的生活,而不是脫離生活,心平氣與隨順自然,不埋怨,不積怨。就算還有許多煩惱,只要不轉化成悲觀與失落,讓生活更寬闊,活出心態(tài)的自然風光。
20、慈悲不只用口說,而是要身體力行,走入人群付出。
21、我信仰早晨,生命為早晨而張揚。早晨是新生的開始,早晨是 理想的跑道,早晨是奮斗的號角,早晨是成功的序曲。從光明的希望 中出發(fā),披著燦爛的朝霞飛翔,我靈魂愉悅,內心堅定。不管前面是 朗朗乾坤,還是蔭翳蔽日,都不能影響我前行的腳步、必勝的信心。
22、有心要付出,就有無限的能力。
23、不要進小人圈子,也不讓小人深入自己的領域和心靈。不要幫忙,不阻攔,不規(guī)勸,不參與,不討論,任其發(fā)展,任其自生自滅。小人多行不義,遲早會被大家認識到他的嘴臉。
24、修行不只有耐力,還要耐怨,才會圓滿人格。
25、世界上曾出現無數佛菩薩化現的善知識,他們以大慈悲心攝受眾生,傳法、引導、加持、護佑,提供種種方便解脫大道。但我們仍然執(zhí)迷不悟、以苦為樂、執(zhí)我為實,身口意總是與佛法背道而馳。由于自身的我執(zhí)和業(yè)力感召,最終我們沒有被佛菩薩救度,至今仍在輪回中流轉,在苦海中受苦,實在應感到遺憾和懺悔。
26、這樣的人其實從未走出過苦難的陰影,心靈依舊被苦難糾纏,還沒有 來得及為快樂騰出位置。有些人即使曾經的苦難再多,你也很難從他 們的口中聽到苦難二字,他們呈現給你的大多是由衷的快樂和幸福 感,因為他們已經將苦難變成了財富。
27、一個傲慢的人常常會因為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而忽視了身邊人的感受,會漠視甚至傷害到身邊的人,傲慢的人往往經受不住挫折,一旦遭到別人的批評或者責怪,就容易憤怒,甚至攻擊別人,以求自衛(wèi)。
28、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因為自己這也想要,那也想要,而生活給予每個人的都是有限的,有時僅是一杯水。其實,人生僅需一杯水就是夠了,一杯水可以解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態(tài)。與周圍發(fā)生的一切共處,向它們微笑,就能找到內心的富足?,可以清心,可以映出我們快樂的笑臉。
29、兩塊不相干的石頭,各自被歲月雕琢千年。一千年的滄桑打 磨,一千年的雷霆淬火,一千年的靜默守候,一千年的孤芳自賞。是 什么樣的奇緣,讓兩塊不相干的石頭邂逅,相互展露、彼此領略各自 不同的風騷?世上多少不相干的人也是如此,因為一次相遇成就一生 傳奇。大干眾生,相遇是緣,請君惜緣。
30、小愛充滿煩惱,大愛輕安自在。
31、俗話說:"欲望不多的人,就沒有失望;欲望越大的人,痛苦越多。"
32、[天天禪語]能順天理,就有福;逆道而行,平安難求。
33、以虔誠的心為人群付出、盡一分力量,功德就很大。
34、無量諸眾生,悉發(fā)菩提心,彼心令剎海,住劫恒清凈。
35、知足的人,不會貧乏。
36、菩薩的境界,就是菩薩道與生活零距離、菩薩道與生活成為一體。
37、當信任成為一個社會的稀缺資源,即使表面太平,它內在的秩序實際已經錯亂。信任危機是一種嚴重的社會精神分裂癥,如不及早療治,后果不堪設想。
38、人生在世的確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追求功名者,得到了放不下,即使得到了也不滿足;追求財富者,財富等身也不滿足;追求美滿生活者,得到了又怕失去……這些重擔與壓力,使很多人活得非常艱難。
39、明浮躁源,戒浮躁心,無論外界怎樣,我們都應該隨時提醒自己不要有絲毫的浮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才是處世之道。
40、行善是本分、付出無所求,不執(zhí)著"善有善報’’,自然輕安自在。
41、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恫辉霾粶p經》
42、在時光里打坐,歲月里參禪,只見你,不見佛。總感覺,你就是佛,佛是你;你是蓮,蓮是你。就這樣自性清靜地愛你,不叫沾染一絲塵埃。心靈的廟宇,住著如蓮的你,用愛與真情,虔誠地把你供養(yǎng)。
43、于小罪中,生極重想,設其作已,恐怖憂悔。
44、歸命阿彌陀佛,我就不再是我的,而是阿彌陀佛的,是佛的產品、佛的作品,所以不能嫌棄、厭棄,而是歡喜感恩、全面接受。
45、面對復雜的人情世故、人際網絡,處理問題的核心不外是運用佛法時要 能調和清理,以免落入重情者的鄉(xiāng)愿,或偏理者的剛愎。在我們漫長路程 中,當大家都還是凡夫,尚一路跌跌撞撞來互相體諒,并不斷提醒自己,回 到人的本位來看事情,在慈悲柔軟的身心狀態(tài)下,時時安定自我的身心,事 事以開闊的心量來對待。
46、心歡喜,則樂觀;心埋怨,則生憎恨。
47、智富禪語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如白駒過隙,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善積德,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吾們才不會空過此生,就會在此生此世種下好因,將來有個好的結果。
48、佛陀曾經說:"諸佛無法用水洗掉眾生的罪業(yè),無法用手取掉眾生的痛苦,也無法把自己的覺悟移植給別人,只是指明正確的真理,才能令人獲得解脫。"如果我們想要清凈罪業(yè)、遠離痛苦、證得覺悟以及獲得解脫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49、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50、內心沒有陽光,陽光就不會普照你;內心沒有希望,希望就 會離你遠去。你沒有強大的內心,這個世界輕易就能將你壓垮。不要 指望可以逃避,面對才是最明智的抉擇。你和我,都是一樣的人,平 凡得不能再平凡,即使面對,我們也不會再失去什么,因為我們已經 沒有什么可以失去。面對就有陽光!
51、生命的字典,不要有"難"字;面對困難,要堅定信心努力克服。
52、恒東法師:解脫,不能靠他人,只能靠自己。事實上,沒有誰束縛自己,心上的繩索都是自己綁上去的。醉心于功利,便會被"名韁利索"所縛;斤斤于褒貶毀譽,必會患得患失。欲望越多,束縛越多;欲望越少,自由越多。解脫不難,只需淡泊名利,看淡得失,以平和恬淡的心態(tài),去對待自己的人生。
53、人生苦短,事難求全,哪怕位居總統國王也未必事事稱心如意,我們凡人更何必自己與自己較真!地球照轉,日子照過,遇事糊涂些,世事看淡些,開開心心每一天,快快樂樂每一時,不枉人世走一場!
54、有一句禪語叫掬水月在手。雖然月亮在蒼天之上,但是如果我們開啟智慧,掬一捧清水,月亮美麗的臉龐就可以出現在掌心之中。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在生命的極點奮力一搏,或許會看到一處全新的景觀。
55、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一個人的成敗只在一念之間,它們之間只有一步之遙,然而卻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所以在遇事之時,一定要冷靜下來,三思然后行,以免鑄成大錯。
56、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但是總有領悟不透的真理,總有一些有意或無意的煩心事闖到心里來。人生如夢,順少逆多,一輩子不容易。把一切都看淡些好,不要太計較,不要總是跟別人過不去,更不要跟自己過不去,百年歲月,也是轉眼即過,所以要多珍惜,珍惜時光,也珍惜身邊的人,過好屬于自己的每一天,讓自己開心地過這一生,自己開心,也就能給周圍帶來開心。
57、受人財物后,回報人家,是不凈布施。
58、我們的痛苦并不在心外面,它是從你心中的無明而產生的。
59、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60、愿佛光注照全家,祈如意伴您永遠!
61、我們若想保護自己的人身和保持人身的安樂,最好不要消耗福報,應該好好堅持修善。
62、其實,有些人的爭論,根本沒有什么實義,完全是為了爭一時之氣。這在智者的眼里,就跟看小孩搶玩具一樣,只會一笑置之。
63、所謂言傳身教——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人是否成才,在于你對社會有過多少地付出、有過怎樣的奉獻。
64、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全身心地投入,對得起自己生命的時光,真切地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65、佛不但只是人類的一員,而且他也從不自稱曾受任何神靈或外力的感應。
66、出離心是以解脫為本,而菩提心更進一步要求我們開發(fā)出自身本具的功德寶藏,以此莊嚴我們的內心。
6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
68、佛曰:人身難得,如優(yōu)曇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69、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70、怎么樣處理自己的憤怒?有些人認為不是一個缺點。那些沒有習慣觀照自己靈性的人,會覺得憤怒是他們天性的一部分,不應該壓抑,而是要表達出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我們也可以說無知和文盲是我們性靈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剛生下來的時候什么都不知道。然而我們卻要盡一切努力來消除它們,沒有人抗議說這些是我們的天性,應該要保持原狀。那么為什么不能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破壞性更大的怨恨或憤怒呢?這實在很值得一試。
71、處凡愚而不減,在圣賢而不增。
72、緣從心起,緣亦從心滅,是非對錯、善惡悲喜,都是從心生起的幻化。
73、佛教一切都講因緣,就是三世因緣,過去,現在,未來,因緣本身就是因果。緣起緣滅,一切皆有因果。人生像是一場夢,夢醒了你已經走完人生,這一世,無非是盡心。對自己盡心,對所愛的人盡心,既然盡心了,便無所謂得失,無所謂成敗榮辱。
74、世上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
75、一切世間欲,非一人不厭,所有有危害,云何自喪己?一切諸眾流,悉皆歸于海,不以為滿足,所受不厭爾。——《佛說生經》
76、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讓思想任意奔流而無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覺之火燒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煩惱。由于這樣,他找到了內心的寧靜之道。
77、從欲樂生憂,從欲樂生怖;離欲樂無憂,何處有恐怖?從愛欲生憂,從愛欲生怖;離愛欲無憂,何處有恐怖?
78、不放縱自己隨欲望起伏的人才是真正的活著,不隨著世間的韻律起舞的才是真正的存在。隨世間節(jié)奏而行的,由于放縱而被世間吞沒。
79、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好事,令他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惰缶W經》
80、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鉆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
81、三十歲的女人,懂得了要做純棉的女人,不再為那些表面的東西動心,更喜歡自然的東西,也懂得了心疼自己。對自己寬容一些,不再和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死纏爛打,越活越簡單,不在乎別人如何說了,因為日子,是自己過的,要選擇怎樣的路,誰也無權指手畫腳。
82、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么處相見。
83、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84、也許你給我的感動,只不過是情緒上的波動。
85、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 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tài),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tài)。做人要能吃虧,人生一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斤斤計較,反而會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許更多。
【2021年經典禪意的語錄錦集85條】相關文章:
經典禪意的語錄匯總85句03-18
經典禪意的語錄摘錄56句03-12
經典禪意的語錄集錦65句03-29
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68條03-13
經典經典的語錄錦集90條03-12
經典經典的勵志語錄錦集78句03-25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錦集44條03-13
經典愛情的語錄錦集58條03-13
經典愛情的語錄錦集97條03-30
經典哲理的語錄錦集99句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