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充滿昂揚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氣概的文章。文章記敘了在高原缺氧,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們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chuàng)下了世界鐵路建設奇跡,那就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貫通的經過。全文字理行間包含了對西部建設者們的歌頌與贊美。
學習這篇文章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二是使學生感受到建設者們身上無私奉獻、樂觀向上和科學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腦海中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對西部大開發(fā)有更多的了解。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能夠獨立思考,自主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主動獲取知識。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應該結合前兩篇課文,憑借閱讀提示的內容,去自行讀書、思考、討論、交流,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個性的學生差異,鼓勵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推進學生的自主合作自學。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稱贊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是學習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修建青藏鐵路的重要意義,感受建設者無私奉獻、樂觀向上和科學創(chuàng)新的精神,繼續(xù)增加對西部大開發(fā)的了解。
3、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
重點:把握主要內容,弄清建設者們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并從中受到感染。
難點:了解建設者在修建風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難及科技攻關的方法。
教法、學法:合作學習法、情境表演法。
教學思路設計
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讀中感悟,讀后采訪。
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準備:搜集關于青藏鐵路和西部大開發(fā)及拉薩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觀賞了一碧千里的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景色綺麗,蔚為壯觀。在祖國的西部,有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那里有成群的牛羊,層巒疊嶂的群峰,純凈明亮的湖泊,還有綿延不斷的皚皚雪山,那里的人們虔心信佛,那就是古老而神秘的西藏。西藏有著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但由于地處偏遠,交通閉塞,自然條件的限制,高原人民只能長期固守自給自足落后封閉的生活。為了改寫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為了促進西藏的繁榮富裕,2001年,黨中央作出了指示: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設計意圖:結合課件,播放西藏的風光圖片,感受西藏的純凈、美麗和圣潔,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1、自讀閱讀提示,了解學習文章的要求。
2、交流學習文章的要求。
3、按要求默讀課文,進行批注。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4、學生交流:這是一條怎樣的鐵路的。
5、結合課件,簡介青藏鐵路起止點和這條鐵路特殊的地理位置。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青藏鐵路,并有所簡單的了解,知道風火山隧道是青藏鐵路中最難的一段。
6、有媒體預言:只要風火山在,鐵路就修不到拉薩去。面對這樣的預言,建設者們始終堅定不移、永不言棄,文中有句話反復出現正說明了這一點。再次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文中反復出現的語句正是課題,引導學生感受這既是筑路大軍的誓詞,也是全文的線索。
7、引讀:最終建設者憑著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讓風火山……
課件引出重點句,學生齊讀。
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8、談談對重點句的理解。
設計意圖:從重點句的理解中中引出風火山的三大難題,進行板書。
9、總結從文中具體的描寫中,去了解建設者如何攻克風火山難題的艱難歷程,準備走進工地,進行采訪。
三、讀中感悟,讀后采訪。
1、出示合作要求。
課件提示;合作學習分為三步。
a)自讀課文4---9段,勾畫出描寫工程艱難和建設者如何克服困難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反復讀讀,并聯系上下文理解。
b)從“多年凍土、極度缺氧、惡劣天氣”三大專題中,任選其一作為專題。
c)同桌之間分別扮演建設者和記者相互進行采訪。
2、出示采訪提綱。
a)建設者遇到了哪些困難?
b)這些困哪給修筑鐵路帶來哪些影響?
c)他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
設計意圖:提供采訪提綱主要是為了幫助能力稍弱的孩子,能力強的孩子可以自由發(fā)揮,總之讓學生明白怎樣進行采訪。
3、同桌合作學習。
4、現場報道。
師創(chuàng)設情境:這里是中央電視臺一號演播大廳,即將進行的是風火山隧道勝利貫通的記者招待會。首先有請青藏鐵路建設者的代表們(部分同學)上臺,掌聲歡迎。臺下在坐的記者們(其他同學)可以進行現場提問。
學生展示現場采訪過程。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相互采訪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建設者是如何一一克服了修筑風火山隧道的種種困難。在熟讀重點語句的'基礎上,最終把課文的語言轉換為自己的語言,進行采訪,達到了鍛煉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
師總結:同學們,為了把鐵路修到拉薩,10萬筑路大軍弘揚“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克服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tài)脆弱”的三大世界鐵路建設難題,在雪域高原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2001年風火山隧道勝利貫通,有力地還擊了西方媒體的預言,讓中國的筑路工人在世界上揚眉吐氣。他們的勝利依靠的是什么?學生交流,師板書。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課件展示青藏鐵路,再次深刻認識這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它是世界上離天最近的鐵路;它凝聚的科技力量是史無前例的,建造過程中解決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tài)脆弱三大世界難題;它充分保護了高原植被特點和野生動物遷移路線;它加快了青海、西藏兩省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增進了民族團結,鞏固了祖國的邊防。
青藏鐵路,不僅是一條天路,更是科技路、環(huán)保路、幸福路,民族團結路。
設計意圖:通過深入理解課文后,引導學生對青藏鐵路又更深層次的認識。
2、2005年感動中國特別獎獲得者:青藏鐵路建設者。誦讀頒獎詞。
課件顯示頒獎詞:每當汽笛聲穿過唐古拉山口的時候,高原上的雪山、凍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會想念他們,想念那有力的大手和堅強的笑容。他們能驅動鐵路,也會呵護生命。他們是地球之巔的勇者,他們締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鐵路。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對青藏鐵路建設者的熱愛與敬佩。
3、欣賞歌曲:天路。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情蓄勢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時宣泄,也是加強理解,內化情感,升華情感的手段,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
作業(yè)設計:
1、假如要在鐵路經過的海拔最高處立一塊豐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
設計意圖:課后練筆,把對青藏鐵路工人的贊美與崇敬之情表達出來。
2、閱讀文章《觸摸風火山》《青藏鐵路走過的地方》《生命禁區(qū)的早晨》。
設計意圖:推介課外閱讀內容,鼓勵課外探究學習。
板書設計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多年凍土
惡劣天氣 毅力 勇氣 智慧 團結
極度缺氧
課后反思
這是篇略讀課文就應體現略讀課教學特點,做到粗中有細,有放有收。
在一次次試教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閱讀提示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文,直奔課文重點,以如何攻克風火山隧道三大難題為主線,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合作探究中由學生自行提出問題,自能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吸引學生融入課堂,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另外還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個性的學生差異,鼓勵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推進學生自學。同時還結合具體詞句體會到,在建設者身上,始終洋溢著斗志高昂、無堅不摧的樂觀主義精神、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通過情境表演,讓學生將自己的習得感悟轉換為個人的語言,真正在略讀課的學習中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以鍛煉和提升。同時學文前后兩次對青藏鐵路不同程度、層次的認識,抒發(fā)了對中國鐵路建設者的無比欽佩與贊美,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為深入,使本課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深度。
【關于《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拉薩的天空》教學設計3篇05-26
去拉薩自助游攻略06-26
成都拼車去拉薩的旅游攻略04-02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2篇03-01
拉薩自助游攻略07-12
西藏拉薩大昭寺旅游攻略介紹08-27
關于拉薩到珠穆拉瑪峰的旅游攻略04-1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六篇06-10
關于《白鵝》教學設計(通用5篇)05-09
關于跳繩教學設計(精選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