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創(chuàng)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故事,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2. 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積累好詞佳句,培養(yǎng)主動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 學習本課要求會認13個生字,會寫的6個生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擺手、獸肉、鼓勵、多余、麻煩、反復、比較 欣喜。
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經(jīng)過;難點是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 導入新課
1.了解現(xiàn)代市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了解山區(qū)趕集的交易形式;
3.你想知道山區(qū)這種“集市”的交易形式是誰最初創(chuàng)立起來的嗎?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叫炎帝,是他創(chuàng)立了“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炎帝創(chuàng)市》這篇課文,來了解炎帝是怎樣創(chuàng)市的.。
4.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明確課題意思。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2.學生帶著疑問自讀課文。
要求:(1).借助課文里的注音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3.讀后想一想議一議:炎帝創(chuàng)市后給人們帶來了什么?
4.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三.細讀課文 理解感悟
1.讀課文第2.3自然段及第4自然段前兩句,了解炎帝產(chǎn)生創(chuàng)市想法的緣由。
(1).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對話,體會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品質。
(2).討論:炎帝為什么要鼓勵大家和別人交換東西?
a.農家:只會種莊稼,不會打獵.捕魚,一年到頭只吃谷物和蔬菜。
b.獵人家:打獵,并用獸肉與農戶交換,桌上不僅有獸肉,還有一些谷物和蔬菜。
c.炎帝從中受到啟發(fā):拿吃不完的東西,跟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真是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都這樣做。
2.讀課文第.4.5.6自然段,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經(jīng)過。
(1).讀第4自然段后半段,討論: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炎帝又想到了什么問題?
麻煩——大家交換就沒有積極性。
方便——人們交換的積極性就高。
(如果規(guī)定一個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換,不是方便了嗎?)
(2)讀第5自然段,討論:炎帝為什么要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
a.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對呀,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嗎?
b.這個時刻人們既容易記住,又有充足的時間趕到交換地點,交換后,還能在天黑之前趕回去。
(3).讀第6自然段,討論:炎帝是怎樣規(guī)定交換地點的?
(經(jīng)過反復比較,他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chǎn)品。)
【炎帝創(chuàng)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山市教學設計15篇09-16
拼音教學設計04-05
《早》教學設計04-04
氓教學設計04-04
牧童教學設計04-02
《乘法》教學設計04-01
必備教學設計02-25
小班教學設計02-22
夏教學設計01-01
數(shù)學教學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