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三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懂原文
2、把握朱子思想
3、將這些思想舉一反三
教學過程
一、人物簡介
朱熹,南宋理學之集大成者,對經學、史學、文學、佛學、道教以及自然科學,都有所涉獵或有著述,被人譽為繼孔子后最博學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更趨完備的意識形態(tài)。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標準取士,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朱學遂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tǒng)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常”,對后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二、思想概述
理氣論
動靜觀
格物致知論
心性理欲論
三、學習卷104
1、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數(shù)(shù)過:幾次
略曉:大略通曉
厭:通“饜”,滿足
得趣:明白其中旨趣
憒憒(kuì):昏亂不清醒
2、此卷主要講了一種什么樣的讀書方法?請結合具體的句子予以簡要分析。
熟讀,精思,不貪多。
3、在你的印象中,還有那些名言警句是談論此類讀書方法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
于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無 題
【今】竹子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書。
無肉令人瘦,無書令人愚。
人瘦尚可肥,士愚不可親。
四、學習卷116
1、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蕪穢(wú huì):雜草叢生
交戰(zhàn)之機:交戰(zhàn)的關鍵
戰(zhàn)戰(zhàn)兢兢:害怕而發(fā)抖,或小心謹慎的樣子
仁:實現(xiàn)仁德
自家:自己
大段:仔細
學者:求學的人
以為:以……為
2、此卷中“大路”、“小路”分別指什么?人們?yōu)槭裁瓷帷按舐贰倍 靶÷贰保?/p>
大路:天理,社會的道德倫常
小路:人欲,人心的物質欲望
原因:無克己工夫
3、作為常人,我們該怎樣提高自己的`身心修養(yǎng)?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五、學習卷119
1、結合注釋,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切己:切身
說話:說教
睹:察看
剖(pōu)判:辨別,分析
喻:明白
不肖:不才,不正派
將:助詞,常用于動詞后,無實意
2此卷主要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討論
圍繞“義利”二字展開:讀書之首要目的在于分辨內外、義利、為人還是為己
3、今天,你如何看待作者“重義輕利”的觀點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義且富貴,于我若浮云.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在市場經濟今天,我們應鼓勵人們在不違背法律道義及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積極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權益,在“義”與“利”上實現(xiàn)雙贏。然而,當二者不可調和,必須在其中作出抉擇時,我們仍須把守住心中道德的底線,只有平時肯為公益放棄個人利益,在關鍵時刻才會毫不猶豫地獻出生命。 正如去年5月份的四川地震,8月份的北京奧運,9月份的三鹿奶粉,其中有很多人很多事讓我們不齒,也有很多人很多事令我們感動。
六、小結
讀書三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朱子語類三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設計類論文提綱10-15
設計類個人簡歷06-27
設計類個人簡歷05-20
設計類個人簡歷03-01
設計類個人簡歷02-28
設計類個人簡歷02-20
設計類職業(yè)求職簡歷08-17
設計類論文開題報告11-17
設計類個人簡歷封面02-22
創(chuàng)意設計類簡歷封面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