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中呼蘭河傳讀后感4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呼蘭河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呼蘭河傳讀后感1
“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往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
這樣一幅絢爛溫暖的晚霞圖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最初打動我的地方。蕭紅的確是一位善于描寫的高手,她總是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來為自己的童年“繪畫”,繪出一幅幅雖并不生動甚至有些單調(diào)但純凈、真實、自然而富有回憶的'畫面。寒冷的被凍結(jié)的東北大地,蕭條的并不算熱鬧的呼蘭城,帶給居民福利帶給孩子們樂趣的泥坑子,小吃攤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動著的車馬牛羊;爛漫多姿的火燒云,天空中飄著的燕子、蝴蝶,菜園里結(jié)著的大黃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詩,“我”家荒涼的大院子,忠誠的大黃狗,噴香的苞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娘娘廟大會……
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蘭河城的一街一道還是大自然的親切饋贈還是延續(xù)百年的傳統(tǒng)習(xí)俗,都把讀者帶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對兒時的回憶。我們在感受作者筆下呼蘭河城帶給她童年回憶的同時,也不由自主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大同小異的。不管是如作者一樣的單調(diào)平淡,還是如你我一樣的充滿趣味和歡樂,都是讓人難以忘卻的。那時的我們不富有,但我們真的很快樂。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境,年華幾何,童年都會是我們第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回憶起來也多是甜蜜的。但《呼蘭河傳》帶給讀者的遠(yuǎn)不止這多彩的風(fēng)土畫,還有它所吟唱的凄婉的歌謠。它所講述的故事稱不上曲折離奇,也更談不上優(yōu)美動人,它只是娓娓道出了生活在這座小城里的幾家?guī)讉人的生活和遭遇。但正是這些平淡無奇的小城市里人的經(jīng)歷和他們的命運(yùn)卻讓人沉思,發(fā)人深省。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兩個人:老胡家的團(tuán)圓媳婦和馮歪嘴子。
高中呼蘭河傳讀后感2
這個漫長而又短暫的寒假,正似箭一樣,一下子就沒有了;正似一陣風(fēng),一瞬間就不見了蹤影;正似飛機(jī)一樣,在天空中立刻飛遠(yuǎn)了。我在這個寒假里,閱讀了六七本書,如:《百萬英鎊》、《三國演義》等等。其中,我最喜歡蕭紅創(chuàng)作的《呼蘭河傳》。
蕭紅,她是一位孤獨(dú)的女詩人,原名叫張廼瑩,是上個世紀(jì)30年代,中國文壇最負(fù)盛名的女作家。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龍江呼蘭縣(就是現(xiàn)在的哈爾濱市呼蘭區(qū)),與張愛玲等女詩人,并稱為“民國四大才女”。她在1942年,在香港病逝,時年僅31歲。她在短短的八年里創(chuàng)作生涯中,留下了60萬字的文學(xué)財富。
這一本書一共有七章:第一、二章寫的是呼蘭河的風(fēng)景和情感;第三、四章是談?wù)劶抑械挠H人和生人;第五、六、七章“描繪”的是獨(dú)立的一個有特點(diǎn),有個性,很特別的人物。
“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要七十歲了。祖父對我特別和藹可親,每天,祖父都在后園里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后園里邊;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就戴個小草帽;祖父裁花,我也栽花……長大了,我也就經(jīng)常拉著祖父的手,帶他一起去后園玩。一入后園,就立刻變成了另一個世界了。而且,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開心的一笑,常常笑的跟小孩子似的'。祖父長得很高,身體無比健康,手里總愛拿著根手杖,嘴上則不住地抽著旱煙管。每一見到小孩子,他都喜歡開個玩笑,說:“你瞧,天空飛著個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帖子給取下來了,有時放在長衫邊下,有時放在袖口里頭。他就說:“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子啦!比缓,小孩就向他要帽子……
這本書即深動又感人,而且,還保留著當(dāng)時時代的痕跡與特色。她童年最喜歡跟和藹可親的祖父玩,即開心又幸福,每天想睡就睡,想玩就玩。自由自在的像在天空飛翔的鳥兒,快快樂樂,沒有煩惱。我也很向往她那種快快樂樂,無煩惱的生活。
高中呼蘭河傳讀后感3
呼蘭河是一個非常非常普通的小村莊,小小的地方,一條十字街與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幾十戶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家,就是整個村莊的基本樣貌,與千千萬萬普通農(nóng)村沒什么差別。
全書的主人公是“我”,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用好奇的心探索一切,用純澈干凈的雙眼觀察世界,用最淳樸的語言表達(dá)自己,讓讀者在對封建思想殘害人心而感到悲慘的同時,仍然能夠感受到人世間所存在的最簡單的善良與美好。
呼蘭河是一個灰色的封建社會,在那里,人的生命和牲畜一樣不值一提;在那里,人的一生可以被長輩隨便安排;在那里,人們用可悲的言語掩蓋人的脆弱與無助;人們背離事物的.本質(zhì)與發(fā)展規(guī)律,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不著邊際的封建活動上,一邊做著摧殘人心靈與身體的事情,一邊又可悲地將一切希望寄托于神靈。
呼蘭河也有最簡單的一面。世世代代的農(nóng)民在呼蘭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土地的敬仰造就了農(nóng)民樸素的品質(zhì)。主人公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有著簡單的快樂源泉,對待事物有著最簡單的看法與認(rèn)識,與成人世界形成鮮明地對比,讓讀者在黑暗的格調(diào)中仍然能感受到來自孩童的一絲亮光,但孩子的一絲亮光往往會受到成人世界的扼殺,在感嘆的同時也對封建思想殘害人心感到揪心。
呼蘭河作為二十世紀(jì)中國農(nóng)村的縮影,是當(dāng)時最底層勞動人民的真實寫照,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科技落后的時代,人們只能將希望都寄托在神靈上,當(dāng)時的人對大自然、神靈存在十分的敬畏,現(xiàn)代的我們不能否認(rèn)封建思想在歷史發(fā)展存在的意義,但我們必須從這段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在社會發(fā)展的進(jìn)程中不斷摒棄封建思想中黑暗、不科學(xué)的一面。
作者筆下的呼蘭河,有喜有悲,有善良也有邪惡,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麻木無知也有希望與憧憬,是對這個小鎮(zhèn)的最真實寫照,值得一讀。
高中呼蘭河傳讀后感4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呼蘭河的人們所產(chǎn)生的不幸與其說是封建社會壓迫的苦果,不如說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帶來的惡果。比如團(tuán)圓媳婦家的悲劇,為什么人會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惡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觀念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共同的頑固的價值觀,他們所有的親友鄰人都覺得團(tuán)圓媳婦的行為舉止不對,想把它矯正過來,最終共同活活把團(tuán)圓媳婦折磨死了。
這難道也是階級壓迫嗎,我看未必,這種愚昧的思想歸根結(jié)底來源于不高的'生產(chǎn)力和千百年的文明傳承,來自于社會現(xiàn)實。撼山易,憾人心難,這隔了幾層的我們看來,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當(dāng)時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看來,那恐怕是再正常不過的。
所以,個人覺得,蕭紅的個人悲劇怕也多多少少來源于這里,對于一個人來說,如果自己的思想觀念超前于自己所處于的時代,那絕對是一個悲劇,如果做不到糊涂一點(diǎn),那么人生注定是要坎坷的。因為對于作為一種社會動物的人類來說,如果做到了“眾人皆醉我獨(dú)醒,眾人皆濁我獨(dú)請”,那絕對是不容于人,不容于社會的,輕則受到排斥,重則有可能像西方眾多中古世紀(jì)的科學(xué)家那樣,丟掉性命。也許,就算不被社會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這個荒謬而不可理喻的社會,以自殺為結(jié)局。也許,那么多杰出人物走上這條路,也是有這個原因在的吧。
所以說難得糊涂,也難怪蘇軾洗兒戲作,“世人養(yǎng)子望聰明”“我愿生兒愚且魯”,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行為與大眾不同,大多是要以悲劇收場的。
【高中呼蘭河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呼蘭河傳簡介07-20
呼蘭河傳心得12-31
《呼蘭河傳》閱讀心得02-19
讀書筆記:《呼蘭河傳》03-31
呼蘭河傳個人閱讀心得10-29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9-21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6-17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01-23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1-19
讀書筆記《呼蘭河傳》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