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設(shè)計(通用1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學設(shè)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楊》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shè)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贊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默默奉獻、舍己為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guān)系,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lǐng)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圖片導(dǎo)入,展示西部荒漠環(huán)境的照片,引導(dǎo)學生觀察西部環(huán)境特點,并向?qū)W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干裂的氣候,觀察并了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zhì)。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dǎo):
1.文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2.白楊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dǎo)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顧父親在火車上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并且找出文章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到白楊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在了解了白楊的基本特點以后,教師帶領(lǐng)學生仔細研究白楊的特點。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引導(dǎo)學生此處為比喻手法,將高大的白楊比作大傘。圖片展示大傘,觀察大傘手桿筆直且傘面之大的特點,與白楊的圖片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白楊筆直且枝繁葉茂的特點。
2.引導(dǎo)學生品味爸爸關(guān)于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lǐng)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huán)境多么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展示關(guān)于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huán)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體會白楊生長環(huán)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3.引導(dǎo)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新疆為祖國發(fā)展建設(shè)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xiàn)著白楊精神,在祖國發(fā)展過程中,哪里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里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xiàn)在美麗的生活環(huán)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fā)展。
4.引導(dǎo)學生學習文章結(jié)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著孩子,看著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么?引導(dǎo)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為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著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后有什么樣的領(lǐng)悟,他們應(yīng)該學習白楊什么樣的精神?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jié)作業(yè)
請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為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zhì)。
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huán)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后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么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huán)境和它的特點。
五、板書設(shè)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dǎo)學生通過了解白楊這種植物的特點,從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堅韌不拔、默默奮斗的品質(zhì)。在介紹白楊特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白楊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對白楊有所了解。在學習爸爸介紹白楊的語句的時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讀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父親話語中的意思。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2
【素質(zhì)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⑴ 學會本課4個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紹”“邊疆”等詞語;
、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 了解白楊的特點。
。、能力訓(xùn)練點:
、 訓(xùn)練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⑵ 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能背誦指定的段落。
。、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做貢獻的高尚品質(zhì)。
。础⒚烙凉B透點:
感受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楊樹與建設(shè)者形象美的實質(zhì),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能重建與再現(xiàn)課文中的語言美,即能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審美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
【學法引導(dǎo)】
。、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究,認真閱讀課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薄⒅攸c:
、 理解爸爸介紹白楊的話;
、 訓(xùn)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病㈦y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來表白什么?
3、疑點:
⑴ 爸爸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來念書?
、 爸爸為什么要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
。、解決辦法:
、 圖文結(jié)合,讓學生感知白楊的形象美,重點品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進而感悟白楊的品格美,并說一說爸爸與白楊樹有什么共同點。
⑵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理解和體會。
【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教師引導(dǎo)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在讀書、思考、討論中自己解決問題。當學生的思路阻滯時給予疏通,認識模糊時給予點撥,表達不暢時給予幫助,鼓勵學生在討論時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dǎo)入新課
。、啟發(fā)談話:誰見過白楊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它有什么特點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隨現(xiàn)代著名作家袁鷹一起到荒無人煙的沙漠, 去看一看白楊在那里是怎樣生長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個別不理解的新詞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病⒛x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描繪大戈壁和生長在那里的白楊的;把爸爸談?wù)摪讞畹脑挳嬒聛,試著自己理解?/p>
。场R報交流自讀情況:
、 抽讀生字詞卡片,可采取齊讀、搶讀、開火車讀、擴詞讀等多種方式把生字詞讀熟,記牢。
、 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糾正字音。
三、再讀課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在小組討論后,把你們認為有價值的記錄下來,以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第二課時
-、圖文結(jié)合,感知白楊樹的形象美
。、(看錄像)茫茫戈壁,鐵路沿線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
。病W生嘗試說說大戈壁上白楊樹的形象(理解“高大挺秀”)
。、大戈壁有什么特點?(抓住“渾黃一體”“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等詞句來理解。)
。础⒂懻摚涸诨臎龅拇蟾瓯谏,鐵路沿線為什么有許多白楊樹?在這荒涼的大戈壁上,白楊樹為什么還生長得這樣高大挺秀,說明了什么?(遮擋風沙,護衛(wèi)鐵路,說明這兒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扎根。)
。、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 l-3自然段,體會大戈壁的蒼;臎龊桶讞顦涞母叽笸Π危x出對白楊樹的喜愛、崇敬的感情。
二、重點品讀、感悟白楊樹的品格美
1、出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
、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2、學生自由品讀后逐句交流:先讀,再說為什么這么讀
通過讀讀議議感悟白楊樹的品格:高大挺拔、適應(yīng)性強、堅強不屈。
。、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句話,把白楊樹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三、再次研讀,領(lǐng)悟建設(shè)者的人格美
。薄⑦^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
2、引導(dǎo)讀孩子們知道的內(nèi)容,再推想孩子們不知道的是什么。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上學,不知道新疆是個怎樣的地方。
。、孩子們不知道的,你們知道嗎?分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爸爸媽媽到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shè)新疆。爸爸把孩子們接到新疆念書是想讓孩子們從小適應(yīng)那里的環(huán)境,長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設(shè)得更好。
4、你們已經(jīng)理解爸爸的心了,再來讀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有沒有覺得話中有話?重點挑一句研究一下話里邊包含的意思。
。、學生各自獨立研讀后全班交流:先說說研究哪句,再說說研究成果。
研究第一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像白楊樹一樣做個正直、高尚的人。
研究第二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他們,就到哪兒去工作、生活。
研究第三句的:爸爸希望孩子們到新疆后能像白楊樹一樣不畏艱難。
。、再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把爸爸含在里邊的深情也讀出來。
四、開啟心扉,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
此時此刻,你想對白楊樹以及像白楊樹一樣的祖國建設(shè)者說些什么呢?自選一個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楊”為題,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寫下來。
舉例:
。薄①澝牢倚闹械摹鞍讞睢,他們遠離故鄉(xiāng),在他鄉(xiāng)生根、發(fā)芽;贊美我心中的“白楊”,漫漫黃沙吹走了他們的青春年華,卻吹不走他們的挺拔、堅強。
。病⒖粗豢每冒讞顦,我想到了西部的開發(fā)者,為了讓荒涼的大西北變成綠洲,他們毅然奔向那里,他們就是我心中的白楊。
五、讀最后一段話,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ㄌ崾荆嚎梢杂锰釂栴}的方法加以理解。比如,爸爸在沉思什么?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爸爸沉思孩子們是否能在新疆生根、發(fā)芽、成長,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想到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一定會像小白楊樹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因此,“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六、總結(jié)全文
1、這篇文章表面寫白楊樹,實際上寫的是誰?(實際上寫的是爸爸和新疆的建設(shè)者。)爸爸與白楊樹有什么共同點?(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
教師說明:借助白楊樹來寫新疆建設(shè)者,這種方法叫“借物喻人”。
2、談?wù)剬W了課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指導(dǎo)書寫,鞏固字音,記憶字形
。、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記憶生字的。
2、教師重點指導(dǎo)“疆”字。
八、布置作業(yè)
。薄⒊瓕懮中略~。
。病⒈痴b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jié)束。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和常用詞語。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促理解,重點研讀描寫抒情議論的語段,理解描寫抒情議論等作用和聯(lián)系。通過合作學習,理解象征手法。并且感受中華兒女正直、質(zhì)樸、緊密團結(jié)、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記敘、描寫、與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象征手法的巧妙運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詩詞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寫竹的,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有寫梅的,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有寫柳的,如“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字面上寫的是“竹”“梅”“柳”,贊頌的是人的堅韌頑強,生氣勃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楊禮贊》。
板書課題《白楊禮贊》
釋題:你如何理解這個題目?
二、理清抒情線索
1、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直接對“白楊”進行禮贊的?
2、對于這一組抒情句,我們?nèi)绾蚊烂赖刈x出來?
3、小組討論后,檢測朗讀效果。
三、品讀文本,分析象征意義
1、本文是借贊美白楊樹來贊美北方農(nóng)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樣把他們聯(lián)系起來的?
明確:表面寫樹,其實是寫人。
2、找出寫白楊樹的段落。(5—8段)說說這幾段是寫什么的。
明確:5—6段是寫白楊樹的形象和氣質(zhì)的; 7—8段是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一)賞析白楊樹的形象
1、作者的感情為什么要一步步加深?
2、說它只是樹,作者是怎樣描寫白楊樹的?寫出了白楊樹什么品質(zhì)?
3、小組討論,互相補充,全班交流。
①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征。
、诜謩e從干、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寫干,突出了直;寫枝,直而緊靠,突出了團結(jié);寫葉,向上;寫皮,泛出淡青色,突出質(zhì)樸。
、壅埻瑢W們朗讀這一段,要求: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請各位小組長進行讀前指導(dǎo)。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4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感悟白楊樹的品質(zhì)和邊疆建設(shè)者的精神。
3、學習課文“借白楊樹特點,歌頌邊疆建設(shè)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這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nèi)在的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體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zhì)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法學法:
引導(dǎo)、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學具:
投影儀、投影片。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guān)新疆建設(shè)兵團以及戈壁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有這樣的一種樹,它沒有松柏那樣的傲雪凌寒,也不像垂柳那樣的婀娜多姿,但是它能夠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傲然挺立,贏得人們的尊敬和贊美。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這種樹,大家一起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字詞。
三、深入研讀,感悟荒涼,烘托精神
1、戈壁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師:課文的描述給了你對戈壁的什么感覺?(“我感覺到大戈壁非常遼闊”)你是從哪些字句中體會到的?(從“茫茫”中體會到遼闊。)還有怎樣的感覺?(我從“沒有??沒有??也沒有??”體會到大戈壁也非;臎。)
3、師: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它有的是什么?(粗砂、礫石)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大戈壁到底什么樣?放映大戈壁的圖片
4、師:現(xiàn)在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大戈壁,你會用哪個詞語?(寸草不生、荒無人煙、不毛之地)
5、師:就在這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白楊樹長得怎么樣?
師:這是什么樣的身影?用自己的話說一下(高大、挺拔、秀麗)。用一個詞概括(高大挺秀)。
6、朗讀對話,體會童真
孩子們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緒,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孩子們的對話。分角色朗讀課文4—11自然段。
四烘托精神
(一)體會精神
1、(指名讀)請你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投影: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默讀課文思考: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各寫了什么意思?
(2)師:第一句寫了什么?(寫了白楊樹很直)白楊樹“直”的特點從什么時候有的?(“從來”)具體從什么時候?(“從一出生,從一有白楊樹”)看來白楊樹的這個特點不是人工修理出來的,而是它的什么?(“天性、本性”)師:也可以說是“本質(zhì)”上就這么直。
。3)齊讀第二句,說說你從“哪兒”這個詞語都讀出了哪些地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高山—海邊—平原—戈壁??。下面我們就把這些地方送進句子中,再來讀一下。學生齊讀:高山需要它,它就在??;海邊需要它,它就在海邊??;平原需要它,它就在平原??;戈壁需要它,它就在戈壁??;師:白楊樹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生根發(fā)芽?(“因為這兒需要它”)它對這些地方的環(huán)境挑剔過嗎?(沒有)師:這就是白楊樹的品質(zhì):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不管環(huán)境如何。板書:哪兒?哪兒?,不擇環(huán)境。
(4)我們再來看第三句。這是一個長句子,同學們讀一讀,看看是用哪個關(guān)聯(lián)詞連接起來的?教師板書:不管?總是?。你能把這個長句子讀成四句話嗎?(風沙刮來,白楊樹____;雨雪打來,白楊樹——;面對干旱,白楊樹——;面對洪水,白楊樹——。)通過這四句話,你讀出了白楊樹的什么品質(zhì)?(“堅強、堅決”)板書:毫不動搖。
。ǘ└形蛐撵`。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你找到了爸爸和白楊樹的共同點了嗎?(二者的精神是一樣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扎根,堅強不屈,毫不動搖)作者僅僅是在贊美白楊樹嗎?(不是),還贊揚了什么?(贊揚了像爸爸那樣千千萬萬個邊疆建設(shè)者)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板書:邊疆建設(shè)者、借物喻人。讀到這里,列車旁那一行行白楊樹,在你的眼中還僅僅是樹嗎?(不僅是樹,還是眾多邊疆建設(shè)者的化身。)
2、然而孩子知道爸爸的心嗎?
。1)指名朗讀14自然段。
。2)師:這段一連用了三個“只知道”,然而,“只知道”的后面是不知道,想一想在每個“只知道”后面都有哪些“不知道”?請把爸爸的經(jīng)歷和白楊聯(lián)系起來考慮,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3)學生回答,教師點擊,屏幕依次出現(xiàn)不知道的內(nèi)容。
。4)師生對讀,老師讀孩子們只知道的,同學們讀孩子們不知道的。師讀:“他們只知道??”,學生對讀:“可他們卻不知道??”
3、學習最后一段。
。1)師:可是孩子們現(xiàn)在還小,他們還不能理解。
。2)讀最后一段,回答問題。
(3)師:爸爸由白楊樹想到孩子們也將扎根邊疆,為后繼有人而感到欣慰,所以他笑了。
。4)讀到這兒,你們明白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了嗎?作者沒有讓爸爸直接說出自己的心愿,而是通過什么表達出來的?對,是依托白楊樹表達自己的志向的,這種寫法叫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
五、整體回顧,拓展延伸
閱讀鏈接《帳篷》。
六、完成練筆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家袁鷹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xù)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shè)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在本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dǎo)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并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wù)摪讞畹木渥,知道作者以白楊為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后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征意義。然后,我又引導(dǎo)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shè)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并反復(fù)研讀;然后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一的。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薄斑@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薄巴蝗唬淖旖怯指∑鹨唤z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睂@些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前后貫通地反復(fù)研讀,理解后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
并長得高大挺秀,成為毫不動搖的“戈壁衛(wèi)士”;在經(jīng)濟、文化落后,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qū),建設(shè)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家鄉(xiāng),代代扎根于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zhàn)士”。他們同樣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借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但是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我并沒有對所有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個方面進行詳講,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边@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lián)系;讀課文有關(guān)段落,注意其中的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lǐng)悟了。
不足之處:
課后練習題中,要求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夸夸學生心目中的白楊,學生的說法雷同,思維比較狹隘。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5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邊境戰(zhàn)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zhì)。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4、學會本科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板書課題:
白楊
1、誰見過白楊?說說白楊是什么樣的?
2、微機出示“資料部分”,認識白楊。
二、檢查預(yù)習
1、微機出示“字詞學習”,學習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指導(dǎo)生字的讀音。
3、指導(dǎo)讀描寫“大戈壁”、“白楊”的話和爸爸談?wù)摪讞畹脑挕?/p>
三、講讀課文
1、講讀第一段:
⑴ 默讀課文想想這一段主要些什么?
、 討論解答弄懂環(huán)境和氣候的惡劣,點擊:
理解詞語:
戈壁、清晰、渾黃一體。
2、理解2~3自然段:
、 指名朗讀2~3自然段。
、 微機出示白楊樹的畫面理解“高大挺秀”。
、 讀了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喜愛、崇敬)
3、理解4~12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
⑵ 討論:
白楊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 “一位旅客”指誰?說說“爸爸的神態(tài)有什么變化?
(望著──出神──并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 來──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微笑消失色變得嚴肅起來。)
、 理解爸爸說的話表達了什么心愿?
① 默讀13~15自然段。
② 說說爸爸的話表達了什么心愿?
(服從祖國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lǐng)長大建設(shè)邊疆。)
4、講讀第16自然段:
、 齊讀課文。
⑵ 說說爸爸沉思什么?
、 “一課高大的白楊樹”和“一棵小樹”各比喻什么?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絲微笑?
四、作業(yè)
朗讀課文,嘗試給課文分段?偨Y(jié)段意。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課文分段。
2、討論分段情況,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車在大戈壁上運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特點。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們會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
3、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1、瀏覽課文,概括中心。
2、討論確定中心。
三、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1、同位討論。
2、集體討論訂正。
四、指導(dǎo)書寫生字
1、指導(dǎo)書寫生字。
2、學生練習寫生字和課后詞。
五、作業(yè)
默寫生字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指導(dǎo)背誦13~16自然段
1、指導(dǎo)分段背誦。
2、借每段開頭一句話背誦。
3、同位互相檢查背誦。
二、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以下各題:
1、辮字組詞。
2、找反義詞。
3、判斷句意。
4、選詞填空。
三、總結(jié)學法,鞏固中心思想
四、作業(yè)
1、背誦課文13~16自然段。
2、朗讀《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書設(shè)計】
高 直
白楊 高大挺秀 生長范圍廣 借物
生命力強 |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邊疆 |
建設(shè)邊疆 喻人
教育子女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新詞,弄清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相關(guān)段落。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哪兒需要就在那兒扎根作貢獻的崇高品質(zhì);領(lǐng)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引導(dǎo)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白楊樹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領(lǐng)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戈壁、白楊的錄像。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程導(dǎo)引】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板書課題
白楊樹是我國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庭前屋后,道路旁邊隨處可見。它既不像松樹那樣四季長青,也沒有柳樹那樣清新嫵媚,更不能與觀賞樹木相提并論。也許,我們平時根本沒有注意他們,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楊的時候,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作家袁鷹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為我們寫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楊》。
二、播放課件
三、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讀前出示思考題:“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怎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四、認識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1、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的語句,比如”高大挺秀”、“衛(wèi)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對話。人們描寫樹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詞語,本文作者卻用“高大挺秀”,表達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麗、秀氣、高雅等意思,通過這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尤其是對大戈壁上的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
2、白楊生長在什么地方?課文怎樣描寫哪里的環(huán)境的?
3、課文為什么要描寫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
為了告訴我們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惡劣,白楊的生命力強,以此來烘托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2白楊為什么長得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嗎?
4、認識白楊的內(nèi)在性格:
⑴ 從作者描寫白楊的外形特點中,引起了我們對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白楊為什么長得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嗎?
⑵ 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師朗讀,學生小聲練習。
、 討論:爸爸為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5、分角色朗讀,品味文字。
6、領(lǐng)會白楊的象征的意義:
⑴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氨戆住笔鞘裁匆馑?
、 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
、 同桌或小組討論。
7、出示提示,點撥題目:
、 爸爸在哪兒工作?那里的條件怎樣?
、 爸爸和白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 爸爸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讀書,而且“將來再念中學”?
、 爸爸的“心”是什么?
8、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爸爸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建設(shè)邊疆。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就在那里生根。
9、教師小結(jié)。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提問
1、白楊象征什么?
2、討論: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實現(xiàn)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提示點撥:
⑴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沉思什么?
⑵ 爸爸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⑶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暗指什么?“幾棵小樹”又指誰?“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含義是什么?
⑷ 小結(jié):爸爸看到白楊,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邊疆落戶,于是他想,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yǎng)得像白楊一樣。當他看到幾棵小白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時,他欣慰地笑了。因為他看到了建設(shè)邊疆后繼有人。他堅信他的孩子也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扎根邊疆。
二、總結(jié)全文
1、課文中還多次寫到爸爸的神態(tài),請找出這些詞語。
2、爸爸的神態(tài)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聯(lián)系全文,說說他神態(tài)變化時的心里活動。
三、識記生字、新詞
四、總結(jié)寫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討
1、孩子到新疆后干了些什么?
2、以后新疆會變成什么樣子?
六、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七、練習朗讀背誦
【練習課】
一、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課文先講大戈壁沒有( ),沒有( ),也沒有( )到處都是( ),又將鐵路沿線的白楊( ),就像戈壁灘上的( ),再講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不怕( ),不怕( ),那兒需要,他就在那( ),最后講爸爸借白楊樹表達自己( )。
二、寫出近義詞
清晰( ) 表白( ) 沉思( )
挺秀( ) 消失( ) 肯定( )
三、讀下面一段話,做練習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共三句,介紹了白楊樹的三個特點,請用簡短的句子概括出來:
1、
2、
3、
四、用“沒有 沒有 也沒有”寫一個句子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理解新詞,弄清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相關(guān)段落。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哪兒需要就在那兒扎根作貢獻的崇高品質(zhì);領(lǐng)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引導(dǎo)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白楊樹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領(lǐng)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戈壁、白楊的錄像。
【教學時間】
2課時。
【學程導(dǎo)引】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板書課題
白楊樹是我國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庭前屋后,道路旁邊隨處可見。它既不像松樹那樣四季長青,也沒有柳樹那樣清新嫵媚,更不能與觀賞樹木相提并論。也許,我們平時根本沒有注意他們,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楊的時候,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作家袁鷹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為我們寫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楊》。
二、播放.課件
三、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學生自由朗讀,讀前出示思考題:“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怎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四、認識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1、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白楊的語句,比如”高大挺秀”、“衛(wèi)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對話。人們描寫樹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詞語,本文作者卻用“高大挺秀”,表達的感情很不一般!靶恪庇星逍恪⑿沱悺⑿銡、高雅等意思,通過這個詞語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尤其是對大戈壁上的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
2、白楊生長在什么地方?課文怎樣描寫哪里的環(huán)境的?
。、課文為什么要描寫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
為了告訴我們白楊生長的環(huán)境惡劣,白楊的生命力強,以此來烘托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2白楊為什么長得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嗎?
4、認識白楊的內(nèi)在性格:
、 從作者描寫白楊的外形特點中,引起了我們對白楊的興趣,你想知道白楊為什么長得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嗎?
、 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師朗讀,學生小聲練習。
、 討論:爸爸為我們介紹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5、分角色朗讀,品味文字。
6、領(lǐng)會白楊的象征的意義:
、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氨戆住笔鞘裁匆馑?
、 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
、 同桌或小組討論。
。、出示提示,點撥題目:
、 爸爸在哪兒工作?那里的條件怎樣?
、 爸爸和白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⑶ 爸爸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讀書,而且“將來再念中學”?
、 爸爸的“心”是什么?
8、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爸爸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建設(shè)邊疆。也希望孩子們像他一樣,就在那里生根。
9、教師小結(jié)。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提問
。、白楊象征什么?
。、討論: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實現(xiàn)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提示點撥:
、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沉思什么?
、 爸爸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暗指什么?“幾棵小樹”又指誰?“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的含義是什么?
、 小結(jié):爸爸看到白楊,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邊疆落戶,于是他想,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yǎng)得像白楊一樣。當他看到幾棵小白楊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時,他欣慰地笑了。因為他看到了建設(shè)邊疆后繼有人。他堅信他的孩子也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扎根邊疆。
二、.總結(jié)全文
。、課文中還多次寫到爸爸的神態(tài),請找出這些詞語。
2、爸爸的神態(tài)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聯(lián)系全文,說說他神態(tài)變化時的心里活動。
三、識記生字、新詞
四、.總結(jié)寫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討
。薄⒑⒆拥叫陆蟾闪诵┦裁?
。、以后新疆會變成什么樣子?
六、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小聲跟讀
七、練習朗讀背誦
【練習課】
一、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課文先講大戈壁沒有( ),沒有( ),也沒有( )到處都是( ),又將鐵路沿線的白楊( ),就像戈壁灘上的( ),再講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不怕( ),不怕( ),那兒需要,他就在那( ),最后講爸爸借白楊樹表達自己( )。
二、寫出近義詞
清晰( ) 表白( ) 沉思( )
挺秀( ) 消失( ) 肯定( )
三、讀下面一段話,做練習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共三句,介紹了白楊樹的三個特點,請用簡短的句子概括出來:
。薄
。病
。、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8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xiàn)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shè)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guān)白楊的圖文資料。
2、搜集有關(guān)新疆自然、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1、談話導(dǎo)入:
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
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一讀: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2、二讀:
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xiàn)的三個問句并用波浪線標出。
、 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后全班交流。
、 課件出示三個問句。
、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 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3、三讀:
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shù)呐,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⑴ 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dǎo)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dǎo)寫字,示范書寫
1、教師示范“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yīng)筆畫!跋荨钡挠蚁虏坎缓脤懀⒁馀c“滔、焰”區(qū)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dǎo)。
第二課時
一、抓住“沉思”導(dǎo)入新課
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白楊》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瀏覽課文,請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用“△”號標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詞學習課文
1、學習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內(nèi)容:
⑴ 默讀1~4小節(jié):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 課件展示,帶學生入境。
出示課件:畫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無人煙、飛沙走石的情景,老師畫外音:看!這就是車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就是鐵路沿線的一行白楊樹!(畫面上出現(xiàn)一排挺直的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就在這時,兄妹倆的一番對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⑶ 學習文章的5~11小節(jié),分角色朗讀,以讀代講。
① 提出讀書要求:
請同學們分角色把兄妹倆的對話讀一讀。男同學扮演哥哥,女同學扮演妹妹,老師就讀爸爸說的話和敘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倆爭論時那份天真、固執(zhí)的語氣讀出來。
、 學生分角色朗讀。
、 學習文章第12小節(jié),細細品讀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三句話:
過渡:
哥哥最后一個問話: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出示課件: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 提出讀書要求:
自由輕聲讀一讀這段話,運用“抓關(guān)鍵詞品讀”的方法想一想你從每一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 學生抓關(guān)鍵詞品讀這三句話:
A、學生品讀“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一句后,老師引導(dǎo)學生深入品讀“從來”一詞后,老師啟發(fā)學生:你從中讀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指導(dǎo)練讀:
你能讀出白楊高大挺秀的特點嗎?
B、學生品讀“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币痪浜螅蠋煾M一步引導(dǎo)理解,老師啟發(fā)學生:從這一句話里你又能讀懂白楊的什么特點?
指導(dǎo)練讀:
你能把白楊生命力如此頑強的特點讀出來嗎?
③ 學生品讀“不管遇到風沙還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A、啟發(fā)學生:
從這一句話里你還讀懂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B、指導(dǎo)練讀:
你能讀出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嗎?
C、當堂完成課堂小練筆:
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感悟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特點,咱們來做一個小練習。
風沙刮來,白楊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來,白楊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干旱,白楊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洪水,白楊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讀第13小節(jié)。
、 學習第14小節(jié),抓三個“只知道”體會爸爸的心:
過渡:
爸爸的這番話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
出示課件: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① 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后啟發(fā)學生:
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jīng)歷和白楊聯(lián)系起來考慮,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 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③ 老師引讀:“他們只知道……”
可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么要把孩子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
、 小結(jié):
看來,你們都知道了兄妹倆的三個“不知道”,那么,你們是不是已經(jīng)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們接著往下學。
2、學習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內(nèi)容:
出示課件: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 鼓勵學生針對這段話大膽質(zhì)疑。
、 歸納學生的質(zhì)疑難點并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解疑難。
設(shè)想學生可能會提的問題:
、 爸爸望著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么?
、 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⑶ 學生交流討論。
、 理解爸爸的心:
、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兩種解釋:①指心臟。②指思想、感情等。
、 請學生為文中“爸爸的心”選擇正確的解釋條后用“心”字來擴詞,老師相機板書:
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學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這三個詞來領(lǐng)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師小結(jié):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種心情,他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思,當他深情地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時他就懷著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們不知道,而你們已經(jīng)從孩子們的三個“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內(nèi)含了;爸爸的心還指的是一種心愿,那就是──(學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樣建設(shè)邊疆、扎根邊疆。)同學們這回對爸爸的心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想象拓展,布置課后小練筆
1、大膽想象四十年后,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shù)牡谌纬了肌?/p>
老師啟發(fā):
學完《白楊》一課后,我們難忘當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車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長的話。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機上有不少來自國內(nèi)外的志士仁人,他們正準備奔赴西部邊疆。飛機內(nèi)還坐著當年的爸爸,他已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他帶著兩個在新疆出生的小孫孫剛從上海探親歸來,此時他摟著兩個小孫孫,俯視著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學們想想,這位當年的爸爸如今的爺爺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這位爺爺和兩個小孫孫之間又會有一段怎樣的對話呢?
2、布置小練筆作業(yè):
同學們可根據(jù)以上的設(shè)想大膽展開想象,完成小練筆作業(yè)《第三次沉思》。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9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shè)者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導(dǎo)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學生字詞,理解并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guān)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引導(dǎo)學生初步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準備:
有關(guān)大戈壁的錄像片。
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學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提出學習目標:作者通過這些內(nèi)容,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在理解課文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體會。
二、學習新課。
理解爸爸的話。
三、激情導(dǎo)入:
現(xiàn)在,我們坐火車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錄像)我們不但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還聽到一位旅客為他的孩子介紹白楊呢。
1.在課文中找出爸爸介紹白楊的話,用直線劃出來。
出示問題,理解爸爸的話。
文字片:從爸爸介紹白楊的話中,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用....劃出表示白楊特點的詞語。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枝干挺直
白楊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2.默讀課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楊特點的句子,通過理解詞語,體會白楊的特點。
。1)“茫!、“渾黃一體”結(jié)合錄像畫面理解。
。2)“衛(wèi)士”在課文里指什么?為什么?
導(dǎo)語: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
3.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自由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4.學生概括爸爸說的這段話的意思。
體會爸爸的心。
導(dǎo)語: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贊美白楊嗎?(學生齊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讀句子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自由讀課文16、17自然段,用()劃出孩子們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們還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導(dǎo)學生理解爸爸這樣做的目的,來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5.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精神?
板書:服從需要
扎根邊疆
無私奉獻
6.板書小結(jié)。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
1.邊聽課文朗讀邊看錄像,想想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師提出來。
2.質(zhì)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3.引導(dǎo)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
4.看板書總結(jié)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辨析課后第3題。
引導(dǎo)學生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板書:內(nèi)容―――中心思想
五.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0
教材分析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shè)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文章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性——白楊的象征意義這個順序組織文路的。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guān)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nèi)在的品質(zhì)。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以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zhì)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準備:
學生查閱相關(guān)資料、師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俨樽值浠蚋鶕(jù)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谡n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鄞蟾瓯谑鞘裁礃拥?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④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菰嚱o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zhì)疑問難五、課內(nèi)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dǎo)入,明確目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愿的呢?這是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二、理解白楊外形特點
1.現(xiàn)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小節(jié)。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3.齊讀第3節(jié),讀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ǜ叽笸π。老師在大戈壁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分角色朗讀4-11小節(jié)。
三、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1.指名朗讀12小節(jié),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讀講。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①“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本性正直)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雹龠@句話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從哪些關(guān)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澳膬骸膬骸薄昂芸欤谛〗Y(jié):內(nèi)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nèi)地扎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③指導(dǎo)感情朗讀。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雹龠@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安还堋还堋偸恰保诮處熋枋觯涸陲L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③指導(dǎo)感情朗讀。
2.教師小結(jié),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里你對白楊產(chǎn)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jié)。
四、領(lǐng)會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13小節(jié),并聯(lián)系14小節(jié)思考,然后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4小節(jié):
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睅焼枴八麄儏s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
、趲熥x:“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睅焼枺骸八麄儏s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
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睅焼枺骸八麄儏s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么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指名讀17小節(jié)。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6小節(jié),讀后討論:
、侔职譃槭裁从窒萑氤了迹
、谒麨槭裁从致冻隽宋⑿Γ
6.老師在大白楊旁貼上兩棵小白楊,請學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7.指導(dǎo)學生感情朗讀16小節(jié)。
五、總結(jié)課文,升華中心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
2.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
3.總結(jié)啟發(fā)想象是呀,多少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shè)事業(yè),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老師,辛勤的園丁)
特別是廣大農(nóng)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里還有誰是“白楊”呢?他們知道是誰呀?(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guān)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扎根。
六、布置作業(yè)
1、造句:①哪兒……哪兒……
②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過學習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頑強。)。再通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
⑴寫白楊樹的生活環(huán)境有何作用?
⑵寫白楊樹的特點有何特色?我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和作者交流,與教師商討,向同伴匯報……并使學生懂得,前者寫白楊樹的生活環(huán)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寫白楊樹并非直接描寫景物,而是通過人物說的話,間接地寫出白楊的特點。
緊接著我就拋出新問題:白楊樹生活的環(huán)境是那么的惡劣,卻依然高大挺秀,不軟弱,不動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只是單純說樹嗎?他還想說明什么?
通過讀課文,學生明白了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建設(shè)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充分讀,充分體驗感悟,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獨特的感受。對于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沒有機械地照書后要求讓學生說句子含義,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從而喚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理解“……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通過解詞析句,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nèi)容和思想的方法。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1
教材分析
《白楊禮贊》是托物言志的一篇散文,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zhì)”,抒發(fā)了對白楊樹所象征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斗爭精神的贊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由“雄壯”、“偉大”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diào)”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著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征意義;最后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贊美白楊樹”。
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全文的寫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時代背景,學生明了即可,無需多講,學習本文主要想教給學生一種讀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品味散文優(yōu)美抒情的語言特色。
3.培養(yǎng)學生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以朗讀法感受白楊樹的外形。
2.以討論、探究的方法領(lǐng)悟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習中華民族質(zhì)樸、堅強、緊密團結(jié)、力求上進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難點:象征寫作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
教學設(shè)想
本文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jié)戰(zhàn)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dǎo)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文章:《白楊禮贊》。
大家先把書翻到單元提示,快速默讀,告訴老師你讀取到哪些信息。
單元文體、散文分類、文章內(nèi)容、作用、學習的方法等。
二、解題
從題目你能讀取到哪些信息?
寫作的內(nèi)容、作者情感、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等。
三、走進作者,交代背景。
作者簡介: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xiāng)縣人。中國現(xiàn)代進步文化的先驅(qū)者和偉大革命家、文學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時代背景:《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作者從西北抗日軍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這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
四、梳理字詞
讀課下注釋及課后讀讀寫寫,勾畫重點詞語。
強調(diào)兩個詞語兩個拼音:
坦蕩如砥潛滋暗長qiú枝jué強
。ㄍx復(fù)合詞)
五、理清思路
三步走: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號。
2.概括每一段內(nèi)容:劃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或者用一
兩個詞語自己概括。
3.合并相同內(nèi)容段落。
第一段(第1段):抒發(fā)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
照應(yīng)題目開篇點題奠定感情基調(diào)總領(lǐng)全文
第二段(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
(為白楊樹的出現(xiàn))鋪墊、烘托融情于景(純粹的景沒有生命力)一波三折欲揚先抑(情感變化)照應(yīng)開頭
第三段(第5、6段):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段):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托物言志對比欲揚先抑象征:物-人-精神
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托義于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達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稱贊的事物之上的一種寫作手法。
白楊樹象征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抗日軍民,象征了整個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在那個亡國滅種的危機關(guān)頭,這正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們民族求得獨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說:“位卑未敢忘憂國”,是的,生活在當今幸福時代的我們,應(yīng)該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朗讀由物及人改句式四個反問構(gòu)成排比句式
第五段(第9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贊美白楊樹)。
六、梳理過渡段及抒情線索。
1.段與段之間用哪個相似的句子銜接的。
學生齊讀1、4、6、9段。
4、6兩段是過渡段,串起全篇。
2.抒情線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如果說全篇的梳理是面,過渡段是線,文章中則灑滿了閃閃發(fā)光的點。
照應(yīng)題目開篇點題感情基調(diào)總領(lǐng)全文鋪墊烘托融情于景一波三折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對比反問象征手法首尾呼應(yīng)妙用修辭
托物言志與象征的區(qū)別:
1.象征側(cè)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質(zhì),托物言志側(cè)重作者的主觀感情。
2.象征存在文化意義上的不確定性,如“海燕”,你說象征“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可以,說“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則含有文化意義的確定性,如“梅”“蘭”“竹”“菊”意義比較明顯。
3.托物言志屬于作文的整體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寫法,象征是以物喻人。
七、收獲
讀文提取信息
點線面三者合一
強大的不是外表而是精神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2
【學習目標】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xiàn)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shè)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guān)白楊的圖文資料。
2、搜集有關(guān)新疆自然、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圖文資料。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
板書課題:
白楊
2、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
、 聯(lián)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 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
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注意:
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jié)合課文理解詞義。
字音易錯的:清晰。
字形易錯的:新疆!敖弊植灰獊G“土”,與“僵”區(qū)別。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默讀課文,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荒涼、寸草不生、貧瘠……
。病⒆x一讀你剛才所劃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朗讀: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ㄙ澝、驕傲的語氣。)
。、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新課
爸爸僅僅是在贊揚白楊嗎?他的話中似乎還有更深的含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
。薄⒆寣W生輕輕閉上眼睛聽錄音,看看在腦海中浮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
板書并理解:
高大挺秀
。、為什么會感受到白楊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涼,寸草不生,而白楊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滿眼沒有綠意的戈壁上,白楊越加高大挺秀了。)
。场职挚吹桨讞,有什么感受?引讀第一段。
(體會“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當哥哥和妹妹在議論白楊時,什么問題使爸爸變得嚴肅起來(默讀4~13節(jié))?
三、理解研讀,深悟課文
。、找到爸爸說的話,弄清有幾句,并想想這幾句概括了白楊的什么特點(請一名學生朗讀并一同歸納)教師板書:
枝干挺直
白楊 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
堅強
。、默讀,把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強的詞語勾劃出來,理解這三句話怎么表現(xiàn)白楊生命力頑強的。
3、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
4、體會句群關(guān)系,重點讀第三句。
5、換人稱讀:
用爸爸的話來贊美白楊。把“它”換作“你”。
。、試著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把16和14節(jié)對比著默讀,爸爸要表達什么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從需要、扎根邊疆、無私奉獻。
。、默讀最后一段話,想想:
、 爸爸為什么開始沉默,后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yīng)那里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
⑵ “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蹦隳荏w會到它的含義嗎?
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成為祖國建設(shè)需要的人。
四、縱覽全文,體會中心
。、我們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楊的品質(zhì),那么現(xiàn)在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⑴ 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們一樣為邊疆出力,一樣建設(shè)邊疆。
、 ……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鏈接《帳篷》。
五、課后練習
1、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閱讀鏈接《帳篷》。
。、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shè)者或保衛(wèi)者。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復(fù)朗讀,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的底蘊和情感,學習并積累文章的優(yōu)美語言。
2、領(lǐng)會烘托、對比、先抑后揚、象征等手法表現(xiàn)主題的寫法,并靈活運用到課外閱讀和寫作中。
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了解“禮贊”的內(nèi)涵,領(lǐng)會作者熱情謳歌中華民族保家衛(wèi)國的偉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繼承和發(fā)揚當年抗日軍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把自己鍛煉成不怕困難的生活強者。
三、過程與方法:
1、從課內(nèi)往課外拓展,將“讀”“寫”“考”三者緊密結(jié)合起來。
2、上課重點放在思考感悟和動筆訓(xùn)練。
3、先學后教,教為學服務(wù),在學生的難點處適機點撥。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情感與結(jié)構(gòu),學習象征等手法。
2、教學難點:理解第二段的內(nèi)容及作用。
五、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整體感知,把握線索結(jié)構(gòu)和感情基調(diào)等)
第二教時:合作探究,賞析本文的藝術(shù)手法及其妙處。
【教學要點】
1、復(fù)習舊課,明確主題。
2、究一:品味本文在構(gòu)思方面的藝術(shù)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寫景物遣詞造句的特色。
4、總結(jié)本節(jié)課內(nèi)容要點。
5、布置作業(yè):寫兩個作文片段,運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時
一、導(dǎo)入,朗讀全文。
二、復(fù)習舊課,明確主題。
。ㄒ唬﹩栴}導(dǎo)學,復(fù)習舊課。
。ǘ┟鞔_主題: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寫了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外在形態(tài)和內(nèi)在品格三方面的特點,運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揚等手法,通過對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的贊美,歌頌了北方軍民團結(jié)抗戰(zhàn)、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品質(zhì),進而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zhì)。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構(gòu)思方面的藝術(shù)特色。
。ㄒ唬┵p析象征及其表現(xiàn)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與比喻有什么區(qū)別?
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象征主義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區(qū)別:
。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狀,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關(guān)人類的品質(zhì)或人類組織的性質(zhì),而且也都從本質(zhì)特征上考慮。
。2)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題材,如果這類喻體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稱為象征體了。這種手法也稱為象征手法了,這是。個重要的區(qū)別標志。
。3)比喻適用于各類文體,象征一般只適用于抒情作品。
2、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貴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楊樹本身特點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頑強。枝枝葉葉緊靠團結(jié)、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不折不撓。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顯示了不軟弱,不動搖的頑強的精神,是樹中的偉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內(nèi)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農(nóng)民和在敵后廣大土地上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哨兵,也象征了在華北平原譜寫歷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為什么運用象征,而不直接寫抗日軍民呢?
“人貴直,文貴曲”。美文運用象征,使文章顯得含蓄委婉,讓意境更美,給讀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時,也可以逃過特定環(huán)境的政治劫難。
。3)“貴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說: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ǘ┵p析先抑后揚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讀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樣銜接的?文意的重點在“單調(diào)”,還是“驚奇”?
明確:描述完高原景色,寫景色給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壯”后“單調(diào)”,為寫見到白楊樹“驚奇地叫了一聲”作襯托,意在突出白楊樹蓄勢。強調(diào)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不平凡,即給西北高原帶來無生機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單調(diào)的,給廣闊無邊的高原增添美感,讓人們耳目一新、賞心悅目。
2、朗讀第七段開頭至“它是樹中的偉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還是“偉丈夫”?
明確:先說長得太挺直的白楊樹稱不上“樹中的美女子”,看似個缺點,而后強調(diào)它與西北風抗爭的氣質(zhì)像是“樹中的偉丈夫”。貶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強調(diào)高大的白楊樹具備的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堅強不屈等氣質(zhì)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贊美的部分。可見,白楊樹屬于內(nèi)在美勝于外在美的一種樹!
四、探究二:本文語言朗朗上口、生動形象,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談?wù)勊拿钐帯?/p>
。ㄒ唬┰~語運用準確、凝練、生動。
。1)第二自然段怎樣描寫高原景色的?在遣詞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明確:語言凝練優(yōu)美,又富于變化。尤其是譴詞用字更注意形象貼切。如用“無邊無垠”寫高原的“大”;用“坦蕩如砥”寫高原的“平”;用“黃綠錯綜”寫高原的“色”;
。2)課文第5段具體描寫白楊樹的樹干樹枝樹皮運用哪些形容詞?請找出來加以品賞。
明確:用“筆直”寫樹干樹枝;用“一律向上,緊緊靠攏”丫枝,用“片片向上”寫葉子;用“光滑”寫樹皮的質(zhì)地,用“銀色”“淡青色”寫樹皮的顏色。用“倔強挺立”和“不折不撓”寫白楊樹外在形象的同時,也含蓄地贊美它的品格和氣質(zhì)了!
。3)課文第7段用哪些生動凝練的詞語高度概括白楊樹的內(nèi)在品格的?請找出來品賞。
明確:“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溫和”、“堅強不屈與挺拔”。這些詞語與上文是否重復(fù)出現(xiàn)呢?沒有,作者有意避開重復(fù)運用,值得我們寫作上學習。這些簡潔凝練帶有歸納作用的詞語,這些詞語蘊含豐富,是對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聯(lián)翩和反復(fù)咀嚼感悟得來的結(jié)果。它們恰恰與北方抗戰(zhàn)軍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相吻合。
。ǘ┻\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對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富有感染力。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來,仔細品味。
四、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點。
五、布置作業(yè):
運用象征的手法,寫一種事物,給予熱情贊美。要求:
1、先寫外在特點,再寫內(nèi)在精神,語句表達務(wù)必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采用先抑后揚的技巧。
2、寫真情實感,支持順理成章,反對牽強附會。
3、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板書設(shè)計
14、白楊禮贊
茅盾
一、復(fù)習舊課,明確主題。
二、賞析寫法,理解作用。
1、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先抑后揚及其作用
3、遣詞造句及其作用
三、布置作業(yè),遷移運用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和常用詞語。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促理解,重點研讀描寫抒情議論的語段,理解描寫抒情議論等作用和聯(lián)系。通過合作學習,理解象征手法。并且感受中華兒女正直、質(zhì)樸、緊密團結(jié)、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記敘、描寫、與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象征手法的巧妙運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詩詞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寫竹的,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有寫梅的,如“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有寫柳的,如“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字面上寫的是“竹”“梅”“柳”,贊頌的是人的堅韌頑強,生氣勃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楊禮贊》。
板書課題《白楊禮贊》
釋題:你如何理解這個題目?
二、理清抒情線索
1、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直接對“白楊”進行禮贊的?
2、對于這一組抒情句,我們?nèi)绾蚊烂赖刈x出來?
3、小組討論后,檢測朗讀效果。
三、品讀文本,分析象征意義
1、本文是借贊美白楊樹來贊美北方農(nóng)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樣把他們聯(lián)系起來的?
明確:表面寫樹,其實是寫人。
2、找出寫白楊樹的段落。(5—8段)說說這幾段是寫什么的。
明確:5—6段是寫白楊樹的形象和氣質(zhì)的; 7—8段是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一)賞析白楊樹的形象
1、作者的感情為什么要一步步加深?
2、說它只是樹,作者是怎樣描寫白楊樹的?寫出了白楊樹什么品質(zhì)?
3、小組討論,互相補充,全班交流。
①用“力爭上游”概括了白楊樹的形象特征。
②分別從干、枝、葉、皮等四個方面描寫白楊樹,寫干,突出了直;寫枝,直而緊靠,突出了團結(jié);寫葉,向上;寫皮,泛出淡青色,突出質(zhì)樸。
、壅埻瑢W們朗讀這一段,要求: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里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請各位小組長進行讀
前指導(dǎo)。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5
一、教學理念
《白楊》一課表達的屯墾戍邊時期,建設(shè)者遠離家鄉(xiāng),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主題。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一定距離,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結(jié)合課文特點和本單元的訓(xùn)練重點,我在進行教學設(shè)計時,淡化人文主題,依據(jù)文字落實訓(xùn)練,主要滲透一下理念: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
通過文字背景資料、視頻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景,使學生對課文的故事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認識,為學生理解內(nèi)容提供幫助。
2.落實訓(xùn)練。
《白楊》一課由于內(nèi)容的思想情感特點,教學往往容易只重視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把對建設(shè)者崇高精神的歌頌當作文章的落腳點,從而忽視了文本的工具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必須從語文實踐中得來。因此,在處理文本時,我力求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并重,突出工具性,找準文章中學生語言訓(xùn)練的生發(fā)點,讓學生從清新流暢的文字中,學習語言表達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運用文中的語言現(xiàn)象!皬膩怼膬骸膬骸还堋还堋……總是……”寫一小段意思連貫的話。
3.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句話。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句話。
難點:運用文中的'言語現(xiàn)象“……哪兒……哪兒……”或“不管……不管……還……總是……”寫一小段意思連貫的話。
四、教學過程
(一)走進西部,了解白楊
同學們,你們了解我們祖國的西部嗎?(課件出示西部范圍圖。)圖中用彩色標出的部分就是我國的西部。本課提到的新疆就在這里。
我國西部地區(qū)疆域遼闊,人口稀少,由于氣候條件比較惡劣及社會歷史等原因,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落后,作者筆下的西部那時一片荒涼。(課件出示西部戈壁圖。)雖然戈壁環(huán)境條件這么惡劣,卻有一種樹生長在這里,你知道這是什么樹嗎?(課件出示白楊圖。)看了這種樹,你有什么要說的?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白楊,走進白楊。
【設(shè)計意圖】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伊始,通過談話和課件出示圖片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和欲望,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獲得閱讀的體驗,這樣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愜意,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
師:我們打開書,先大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師:出示詞語:
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
1.指名讀。
2.全班一起讀。
3.重點指導(dǎo):“戈”字別忘了寫一撇;“疆”別忘了“弓”下有個“土”。
師:選擇幾個默寫的詞語,說一說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
【設(shè)計意圖】雖說五年級學生早已經(jīng)具備自學字詞的能力,但對于某些難認難寫、容易混淆、不易理解的字詞進行指導(dǎo)也不可忽視。字詞的疏通為課文的理解掃清了障礙。結(jié)合重點詞語概括文本內(nèi)容,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也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故事大意。
(三)再讀課文,品讀白楊
師:在父親眼中,白楊的特點是怎么樣的呢?請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畫出來。學生默讀課文,畫有關(guān)句子。
出示: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設(shè)計意圖】找準切入點,閱讀則事半功倍。文中的爸爸說的話是重點所在,也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的側(cè)重點。抓住它,既調(diào)動了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又為學生很好體會白楊樹的特點和內(nèi)在品質(zhì)做好了鋪墊。
師:(板書:高大挺秀)這個特點,我們可以在哪里感受到?找一找有關(guān)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師:白楊樹高大挺拔,那作者為什么卻用“高大挺秀”贊美它呢?出示課件戈壁中的白楊。讓我們再來看看白楊,你對白楊有什么新的了解?
生自由讀。
師:默讀1~3自然段,勾畫出重點詞句體會一下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作者實在是用詞準確!案叽笸π恪眮硇稳莞瓯跀偵系陌讞钍亲詈线m不過了。讓我們把這種“渾黃一片”和“高大挺秀”的對比讀出作者、爸爸對白楊的喜愛。
師:在爸爸的眼中白楊還有什么特點呢?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體會詞語“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1.從“哪兒……哪兒……”你體會到什么?
2.大家想象一下,白楊樹還可能生長在哪兒?
請完成練習: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3.按學生的反饋進行小結(jié)并師生接讀。
遮天蔽日的風沙來了……
滔滔不絕的洪水來了……
持續(xù)數(shù)月的干旱來了……
拳頭大的冰雹來了……
師小結(jié):的確,不管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不管是山區(qū)還是戈壁,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是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是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4.白楊樹是堅強的,不怕任何自然災(zāi)害。那么白楊樹會遇到哪些自然災(zāi)害呢?展開想象試著完成以下練習:
(遮天蔽日的風沙)來了,它還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 )來了,它還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5.情景朗讀爸爸的話。老師示范讀,學生挑戰(zhàn)讀,齊讀。
【設(shè)計意圖】填空練習,別出心裁。抓住文本提供的想象空間,精心創(chuàng)造情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在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有效拓展,調(diào)動學生創(chuàng)造的欲望,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的理解,又進行句式的訓(xùn)練,讓學生體會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
師:你能不能用“哪兒……哪兒……”或“不管……不管……還……總是……”連起來說幾句話?
師:爸爸僅僅是介紹白楊樹嗎?不,他還在表白自己的心。請大家再次讀讀,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設(shè)計意圖】理解爸爸要表白的心是本課的難點。學生理解了爸爸對白楊樹介紹的話,對爸爸所要表白的心,就不難理解了。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文本,也為下節(jié)課介紹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做好了鋪墊。
(四)再次朗讀,立起“白楊”
師:通過學習,同學們對白楊肯定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說說嗎?
師:課文只是告訴我們白楊的特點嗎?透過白楊的特點,父親想告訴我們什么,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進行探討。
【設(shè)計意圖】說說學生心中的白楊,讓白楊在學生心中立起來,同時這時的質(zhì)疑,引發(fā)學生思考,由文本內(nèi)容引向語言特點,為下節(jié)課做好了鋪墊。
五、教學反思
朗讀:層層推進
教學中總共安排了三個層次的朗讀。第一,初讀課文,感知白楊;第二,再讀課文,品讀白楊;第三,再次朗讀,立起“白楊”。三個層次的讀書,是在理解逐步走向深入的基礎(chǔ)上安排的。這樣學生在反復(fù)不斷地增加情感體驗內(nèi)涵的體驗下朗讀課文,自然而然會熟讀成誦了。很多課后練習中安排了“抄寫你喜歡的句子、背誦你喜歡的句子!蔽蚁,這樣的練習,需要我們引導(dǎo)學生抓住文本中經(jīng)典的語言──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能稱得上是經(jīng)典的語言,引導(dǎo)學生體會其精妙所在,喜歡所表達的內(nèi)容,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這樣便會對語言學習和積累產(chǎn)生興趣。
語言:扣住關(guān)鍵
閱讀教學在追求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學習的辯證統(tǒng)一。如何統(tǒng)一,本節(jié)課在做有效的嘗試:抓住關(guān)鍵的、經(jīng)典的語言形式──詞句段落,體會這些語言形式表達了怎樣的內(nèi)容,這樣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了怎樣獨特的、其他寫法不能表達出來的內(nèi)容特點、情感和思想。既促進對內(nèi)容的理解,又引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深入品味賞析語言、讀誦語言,將經(jīng)典的語言與內(nèi)容一起內(nèi)化于心。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語句,體味其中蘊涵的情感。
。2)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了解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白楊樹的外形特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廣大抗日軍民的崇敬與贊美之情,發(fā)揚中華民族正直、樸質(zhì)、團結(jié)、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重點]
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象征手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1、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西北地區(qū),白楊樹是一種極常見樹木,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它有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有頑強的生命力,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茅盾的《白楊禮贊》,一起去欣賞白楊樹的英姿,一起去領(lǐng)略他筆下白楊樹的風采。
板書:白楊禮贊。
二、題目解讀
1、了解作者。
茅盾,現(xiàn)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2、釋題
禮贊的含義:“禮”,尊敬崇敬,“贊”,贊揚,題目的意思是懷著崇敬的心情贊美白楊樹。
三、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禮贊的句子。
明確: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
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2、讀這幾段文字,引導(dǎo)學生注意關(guān)鍵詞。從“那”到“這”,從第1段的“贊美”到第9段的““高聲贊美”,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對白楊樹的觀察是從遠到近,感情是由淺入深。說明對白楊樹的感情不僅僅是贊美,還有崇敬。
四、合作探究
1、作者極力的贊美白楊樹,是因為它不平凡。這篇課文作者僅僅是在禮贊白楊樹嗎?如果不是,那作者到底是在禮贊什么?請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如“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樹本無所謂力爭上游,可見是在寫人。)
又如“難道你就覺得他只是樹?……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2、齊讀第七段,賞析。
這里連用了四個反問句組成了一組排比句,第一個“難道”是總提,啟發(fā)人們深思:不應(yīng)該只覺得它是樹;后面三個“難道”,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第二個“難道”,由白楊樹的“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的性格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北方農(nóng)民。第三個“難道”,進一層由白楊樹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地守衛(wèi)自己家鄉(xiāng)的哨兵。第四個“難道”,由白楊樹“靠緊團結(jié),力求上進”的品質(zhì)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作者寫這篇課文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借贊美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軍民的崇敬和贊美,那他為什么不直接表達這種贊美呢?
補充課文的背景!栋讞疃Y贊》寫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作者從解放區(qū)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這篇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的統(tǒng)治區(qū),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4、學習象征手法。
像課文這樣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shù)手法就是象征。
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
例如本文作者把對北方軍民的贊美之情寄托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辟議論上。通過白楊樹這一藝術(shù)形象,歌頌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的廣大軍民樸質(zhì)、堅強、團結(jié)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5、討論:作者借白楊樹歌頌北方的抗日軍民及其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呢?找出描寫白楊樹外部形態(tài)的句子,大聲朗讀,用其中的關(guān)鍵詞句來解決這個問題。
預(yù)設(shè):總的形象:力爭上游 干:筆直、絕無旁枝(正直) 外部形態(tài) 枝:筆直、緊緊靠攏(團結(jié)) 葉:片片向上(進。 皮:光滑淡青色(樸質(zhì)) 參天聳立 內(nèi)在氣質(zhì):倔強挺立 不折不撓
小結(jié):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透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chǎn)生崇敬、贊美之情。
6、白楊樹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預(yù)設(shè):正直、樸質(zhì)、團結(jié)、力爭上游等都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我們賦予某些事物象征意義,你都知道哪些,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請仿照課文的寫法,選取你熟悉的某個事物,賦予它一定的象征意義,完成一次片段寫作。
五、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從白楊樹的外部形態(tài)、內(nèi)在氣質(zhì)兩方面“禮贊”了白楊樹,下節(jié)課我們將從生長環(huán)境、寫作手法方面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習題
《白楊》教學設(shè)計 篇17
一、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現(xiàn)身祖國建設(shè)的崇高理想。
二、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guān)于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后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shè)者的心愿。
結(jié)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fā)學生對獻身于西部的建設(shè)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優(yōu)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dǎo)思想來設(shè)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dǎo),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興趣。三是文道統(tǒng)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
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dǎo)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jié)合,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本節(jié)課中,教法學法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采用各種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ㄈ、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dǎo),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chǔ)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情導(dǎo)入。
師:今天我么一起學習袁鷹的散文佳作《白楊》,我們先看一段視頻,視頻看完之后,誰能最先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誰就會被老師聘請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小助手”。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播放視頻《小白楊》
師:聽過這首歌嗎?誰知道這首歌的名字?
生:《小白楊》
師:這首歌是歌唱誰的?
生:邊防戰(zhàn)士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過畫面(觀察很認真)
通過歌詞(很會學習)
請兩位做小助手,讓小助手到臺前宣讀他的任務(wù)。
一組:選出朗讀最好的同學。評判標準是能做到聲情并茂
二組:選出思維最活躍的同學。評判標準是回答的問題最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結(jié)束后,評選出結(jié)果,并代表老師把禮品贈給這位同學。 師總結(jié)引出課題 :歌曲《小白楊》是一首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中國邊防軍人的歌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白楊》又是寫了什么內(nèi)容?又是歌頌誰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的讀課文,并做好批注。
。ǜ鶕(jù)學生的回答引出本文中的過渡句——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以此為軸,前面介紹白楊樹,后面爸爸表白自己的心。)
二、 品讀,理解白楊品格特征。
師:學生讀1——12段,找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句子并分析。 第一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讓學生反復(fù)讀第一個句子,看看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教師點撥:突出“直”,并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直的四字詞語“高大挺秀” (板書)
高大挺秀什么意思:高大:又高又大 挺:挺拔;秀:俊秀?傮w意思:高大挺拔而又俊秀。(運用組詞法)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師:“哪兒”在本文中是什么地方?
教師點撥:先讓學生描繪心目中的戈壁灘,再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白楊樹的特點:
你還知道有哪些像戈壁灘一樣荒涼的地方(沙漠、荒地、青藏高原) 總結(jié)出白楊樹的特點:生命力強(板書)
第三句話: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改變句式進行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
學生誦讀體會含義:這句話贊揚了白楊樹什么特點?堅強不屈(板書)
你想對白楊說什么?
生:
師過渡:爸爸不僅僅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還表白著自己的心,爸爸的心孩子們知道嗎?
三、悟讀,領(lǐng)會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書:畫上一顆心的圖案)孩子們現(xiàn)在知不知道,你從哪里知道?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啟發(fā)學生不
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年小學,將來在念中學” 啟發(fā)學生不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做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啟發(fā)學生不知道什么: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么把他們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
板書: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
4、師小結(jié):他們不知道,你們知道嗎?小組討論(出示課件) 要求討論后用一句話寫下來。
孩子們并不理解爸爸的心愿,那么爸爸的心愿能實現(xiàn)嗎? 師:爸爸的心愿能實現(xiàn)嗎?你們從哪里知道的?
(課文結(jié)尾)那是因為??
“大樹”指的是爸爸,小樹指的是孩子,
從“正迎著風沙成長”你讀懂了什么?
師:這里的小白楊一定會像爸爸一樣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 建設(shè)邊疆是一個艱巨的任務(wù),在建設(shè)者中流傳著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邊疆建設(shè)者像白楊樹一樣,邊疆需要他們,他們無怨無悔的在這里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爸爸贊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贊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工作者。(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覺得邊疆建設(shè)者身上閃爍著一種什么精神?(無私奉獻)
師問:這是一種什么寫作手法?(“借物喻人”)我們播放的歌曲《小白楊》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中國邊防軍人,這篇課文以白楊樹作喻、贊譽了邊疆建設(shè)者。課下同學們閱讀茅盾的《白楊禮贊》,看看這篇文章又是歌頌誰的?
出示選自《白楊禮贊》中的一段話,并推薦學生課下閱讀《白楊禮贊》
五、總結(jié)課文,激發(fā)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那里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我們教室里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你們的地方去,建設(shè)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有沒有信心?(結(jié)束)
推薦閱讀矛盾的《白楊禮贊》
附板書設(shè)計:
高大挺秀
白楊 生命力強 爸爸的心 堅強不屈教學反思:
1、《白楊》是一篇有優(yōu)美的散文。在教學中,我依托文本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教學的前半部分運用朗讀法,引導(dǎo)學生反復(fù)的朗讀,從讀中品悟白楊樹的特點。沒有像一般老師那樣,先讓學生去說,老師去講,最后齊讀,我覺得這樣的朗讀是無效的。教學的后半部分,我采用揣摩和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明白爸爸的心愿,并通過出示圖片,很自然的學生就能知道建設(shè)者身上所閃爍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2、在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教學小助手”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歌曲《小白楊》視頻,選出有自己學習方法的同學,并讓這兩位學生各自的任務(wù),評選出朗讀最好的和回答問題最好的同學,而這兩個評選標準就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標準,在教學結(jié)束時,兩位小助手代表老師為選出的同學頒發(fā)獎品,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標準。
【《白楊》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白楊》的教學設(shè)計03-22
白楊教學設(shè)計01-05
《白楊》教學設(shè)計08-25
《白楊》教學設(shè)計范例03-03
白楊教學設(shè)計及說明03-25
分享白楊的教學設(shè)計03-24
白楊教學設(shè)計A案03-20
白楊教學設(shè)計模板12-04
最新《白楊》教學設(shè)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