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日本aⅴ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亚洲日本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legend id="flx4p"><abbr id="flx4p"><thead id="flx4p"></thead></abbr></legend>

<mark id="flx4p"><thead id="flx4p"></thead></mark>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05-31 21:21:5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2、3、5倍數(shù)的特征,熟練應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進行判斷。

        2、會運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感受知識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以及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會正確判斷2、3、5的倍數(shù)。

        2、會運用2、3、5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整理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花嗎?你都喜歡些什么花?學生回答。

        師:小明的媽媽也非常喜歡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馬蹄蓮10元/枝,她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郁金香,付給售貨員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媽媽馬上就知道找回的錢不對。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斷的嗎?(多媒體出示教材練習三第12頁第7題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由于媽媽買的是馬蹄蓮和郁金香,馬蹄蓮10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10的倍數(shù),也就是整十數(shù),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5的倍數(shù),個位上是0或5,兩者合起來的總價一定是幾十元或幾十五元,因此,服務員找的錢數(shù)不對。

        小結:5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5的倍數(shù)。

        那么:2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2的倍數(shù)),3的倍數(shù)的和(還是3的倍數(shù))。

        師:同學們靈活地利用了5的倍數(shù)的特征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了不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針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相關的練習。

        板書課題:2、5、3的倍數(shù)特征的練習

        【歸納提高】

        1、2、5的倍數(shù),都只要判斷哪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就可以了?3的倍數(shù)怎樣判斷呢?引領學生回顧,梳理2、3、5的倍數(shù)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數(shù)一定有一個什么因數(shù)(1除外),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數(shù)?什么叫偶數(shù)?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數(shù)有(),偶數(shù)有(),是3的倍數(shù)有(),是5的'倍數(shù)有(),同時是2、5、3的倍數(shù)有()。

       。2)的三位偶數(shù)是(),最小的二位奇數(shù)是()。

       。3)同時是2、3、5的倍數(shù)的三位數(shù)是(),最小三位數(shù)是()。

        【課堂作業(yè)】

        學生獨立做教材第12~13頁練習三第8~12題。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對2、3、5倍數(shù)的特征進行了練習,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實際上運用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用心思考,善于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相信大家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課后作業(yè)】

        1、閱讀了解教材第13頁練習三后面“生活中的數(shù)學”和“你知道嗎?”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jù)一組相關的數(shù)據(jù),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過程,了解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shù)據(jù)變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規(guī)范有序的解決問題的步驟。

        學習重點

        能根據(jù)一組相關的數(shù)據(jù),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

        學習難點

        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shù)據(jù)變化的信息,并進行簡單預測。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條形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

        二、自學指導。

        1、情景導入:

       。ㄓ盟饷缟L的動畫圖片引入新課)

        2、由學生動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統(tǒng)計表。

        3、動畫演示蒜苗生長情況折線統(tǒng)計圖(要強調(diào)學生注意觀察畫折線統(tǒng)計圖的步驟)。

        讓學生分析在格子圖中畫折線統(tǒng)計圖可以分成哪兩步。

        三、習題鞏固。

        課本P89練一練1。

        四、實踐應用。

        課本P89練一練2。

        五、課堂小結。

        1、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呢?

        折線統(tǒng)計圖有利于直觀了解事物的變化情況。

        2、怎樣畫折線統(tǒng)計圖呢?

       。1)先在格子圖中描點。

        (2)連線。

        3、統(tǒng)計圖一般有幾種形式呢?

        統(tǒng)計圖一般有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三種形式。

        4、進行預測時,先要找出數(shù)量變化趨勢中的規(guī)律,再進行預測。

        六、知識拓展。

        為了尋找小玲跳繩成績提高的秘密,笑笑幫助小玲記錄了鍛煉的情況,并制成了統(tǒng)計圖。

       。1)小玲跳繩中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最快?哪一階段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答:小玲第5~10天成績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績提高比較緩慢。

       。3)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多少,達到每分135個大約是在第幾天?

        答:估計小玲第8天的成績大約是118個,達到每分135個大約是在第12天。

        七、目標檢測。

        1、要表示上海20xx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用()表示合適。

        A、條形統(tǒng)計圖

        B、折線統(tǒng)計圖

        C、扇形統(tǒng)計圖

        2、統(tǒng)計圖一般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3、下面的`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的是李明從9時到11時由甲地到乙地騎車行駛的情況。

       。1)李明從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長時間?甲乙兩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均每時行駛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嗎?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長時間?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駛了多少千米?比他騎車行駛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八、實踐作業(yè)。

        根據(jù)十幾天觀察蒜苗得到的結論,寫一篇《我的蒜苗長得快》數(shù)學實踐小論文。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3

        [復習內(nèi)容]:

        課本第102、103頁的有關內(nèi)容。

        [復習目標]:

        1、復習小數(shù)四則運算,以及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反思,培養(yǎng)自我評價能力。

        [復習重難點]:

        1、進一步理解小數(shù)意義。

        2、提高運算能力。

        [復習準備]:

        課件

        [復習方法]:

        練習法、小組討論法。

        [復習過程]:

        一、 整理導入。

        本學期我們又學了一些小數(shù)知識,回憶一下你學到哪些知識?

        二、整理知識。

        讓學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三、五單元內(nèi)容?纯磳W了哪些知識。

        1、學生獨立翻閱課本。

        2、讓學生與同桌的伙伴交流,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

        3、利用表格或網(wǎng)絡圖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腳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展示學生的作品。

        三、課堂練習。

        1、小數(shù)讀寫。課件呈現(xiàn):

        五點八七四

        二百三十點九12。03

        1。023

        0。082

        十二點零三零點零八二230。9

        一點零二三5。87

        要求:

        (1)降落傘逐一出現(xiàn),從上而下,降落平臺一次性出現(xiàn);

        (2)學生看“讀數(shù)”找“寫數(shù)”,看“寫數(shù)””找“讀數(shù),判斷降落點;

       。3)完成課本第102頁的第1題。

        2、小數(shù)計算。完成課本第102頁第2、3題。

        教師以口算卡片出示,學生口答,部分題目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怎么算的,計算法則以及注意點。

        3、解決問題。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遇到的小數(shù)。

       。2)結合生活情景,提出數(shù)學問題。

        如:教室的長是7。8米,寬6。4米。

        ○1教室的周長是多少米?

        面積是多少米?

        長是寬的幾倍?

        ○2課件呈現(xiàn):

        節(jié)日特別供應

        精致漢堡每塊9。80元

        薯條每包5。50元

        可樂每杯3。85元

        根據(jù)情景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第102、103頁的第4~10題。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生學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ń沂静鍟n題角的認識)

        二、引導探究

        1.(1)演示動畫直線、射線、線段

       。2)啟發(fā)提問:手電筒、太陽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線呢?

       。3)小組討論:直線、線段、射線有什么聯(lián)系?又有什么區(qū)別?

        (聯(lián)系: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區(qū)別:端點數(shù)不同,線段的測量長度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無法測量)

        2.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從一點引出4條射線)

        提問:①你能從中找出多少個角?(最多6個)

       、谌绻幌氲玫揭粋角?該怎么辦?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xù)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教師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①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谠鯓涌梢缘玫揭粋較大的角?

        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3.聯(lián)系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lián)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fā)學生用不規(guī)則的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全班進行比賽,看誰的角最標準.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觀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請同學們排出順序.

       。4)當學生在敘述順序語言表達困難時,適時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強調(diào)和的不同)

        4.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通過故事,引出問題.

        (2)同學討論、嘗試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3)繼續(xù)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

        (4)由學生小結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ㄏ劝褍蓚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后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兩個角相等.)

        5.體驗畫角.

       。1)由學生嘗試用尺子畫角,教師巡視.

       。2)小結角的畫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畫兩條射線)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6頁第1題.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線段?

        2.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四、質(zhì)疑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射線、線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稱、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畫法)

        課后總結.教師出示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后畫邊.

        五、布置作業(yè)

        從一條射線的端點開始,截取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明白地名是各個歷史時代人類活動的產(chǎn)物,也是人們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通過讀地圖、調(diào)查訪問、收集資料、游藝活動等活動,透過地名,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學會整理資料、提取信息、撰寫調(diào)查報告,體會其中的文化,提升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3、在收集、介紹地名的過程中,用自己獲得的識字方法自覺識字。

        教學重點:

        1、課前師生充分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

        2、通過了解地名的來歷及變化,懂得地名蘊含的文化,提升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地名的變化與歷史、社會制度的變化與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這些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距離,讓他們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掌握更多有關地名的知識,學會整理信息,提升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家鄉(xiāng)地圖。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今天帶了幾個謎語來考考大家,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出示謎面:兩個胖子合著睡();兩個節(jié)日一起慶祝();東、西、北都不通()猜一個城市名。

        生:猜謎語。

        師: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們來學一學地名這一生活知識。(板書)

        二、觀察課本P63的地圖。

        師:在祖國的各地有許多有趣別致的地名,它們有的折射出當?shù)氐娘L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記載了歲月更迭的變化,有的對應著祖國的錦繡山河……許多地名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家鄉(xiāng)的地圖。

        1、找出丁丁的家、第一小學的位置。

        2、為丁丁上學設計一條路線圖,寫出要經(jīng)過的地方:

        ①:家—哈爾濱大街—自由西路—自由東路—銀川大街;

       、冢杭摇枮I大街—中山西路—中山東路—銀川大街。

        從他上學路上經(jīng)過的地名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以城市名稱、人名命名)

        3、用你的“火眼金睛”再找找圖中的地名,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以方位、族姓等方式命名)

        4、師簡介地名的`命名類型。(根據(jù)自然景觀:方位、距離、地理、形態(tài)、特征、物產(chǎn)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據(jù)人文歷史:居民、族姓、史跡、事件、人物傳說命名以及其它多種形式的命名)

        三、觀察家鄉(xiāng)的地圖。

       。ㄒ唬煟旱孛涗浟巳祟愄剿髯匀坏臍v程,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內(nèi)涵,泉州既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其星羅棋布的大街小巷存有包羅萬象、別致有趣的地名,讓我們來看一看家鄉(xiāng)的地圖。

        1、找找圖中你熟悉的地名;

        2、小組討論:你發(fā)現(xiàn)圖中的地名有什么特點?你了解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內(nèi)涵嗎?

        3、匯報、交流;

       。ǘ、師:泉州古老而又濃厚的文化韻味,充滿著多么迷人的魅力。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段快板,請同學們仔細聽,邊聽邊找出其中的地名。

        1、聽快板;

        2、交流快板中提到的有關大泉州的地名;(生介紹,師補充)

        3、生跟讀快板。

        四、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2、師:地名不僅別致有趣,而且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歷史知識。只要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觀察,就能學到許多有趣的知識。

        第二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直接導入: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地名里的學問可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開個地名游藝會。

        二、第一關:猜城市名稱,編地名謎語。

        1、猜城市名稱:

        出示題目:金銀銅鐵______,傾盆大雨______,四季溫暖______,風平浪靜______,雙喜臨門______,夸夸其談______,拆信封______,不冷不熱的地方______,銀河渡口______

        2、你說我猜:

        師:同學們真聰明!接下來我們改變一下游戲規(guī)則,一個同學來出題,其他同學來猜,看看誰出的題目把全班都考倒了,好不好?

       。ㄈ纾猴w流直下三千尺______,天無三日晴______,水邊人家______,兩個胖子睡一頭______,戈壁灘______,一路平安______,圓規(guī)畫圓______。)

        三、第二關:找一找詩里的地名。

        1、填地名;補充詩句:

       、佟兹找郎奖M,______入海流。

       、凇⒋昂琠_____千秋雪,門泊______萬里船。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______無故人。

        ④、不識______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找地名并作簡單介紹;把詩句補充完整。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這些簡單的題目都難不倒你們,那咱們就來點難的,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呢?(出示題目:找出詩句中的地名并作簡單介紹,并把詩句補充完整)

       、荨偃諏し姐羲疄I,無邊光景一時新______。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______。

        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______。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______。

        四、第三關:搶答,說地名:

        師:恭喜你們,前面兩關已經(jīng)順利過關了!第三關是搶答環(huán)節(jié),看看誰坐的最好,反應又快!

        1、說出三個與“水”有關的泉州地名:安海、泉州、安溪、東海、……(師追問答題的學生:從哪里看出與水有關?)

        2、說出帶"安"字的三個泉州地名:南安、惠安、安溪、萬安橋、安海……

        3、說出三條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4、說出三個用少數(shù)民族語命名的城市:

        5、說出帶“陽”字的三個城市名。

        五、第四關:填成語,組地名。

        師:連闖三關,同學們真是太了不起了!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會越來越難,你們有信心闖過關嗎?(出示題目:填成語,組地名)

        1、至高無___ ___枯石爛_______________;人定勝___ ___落石出_______________;

        2、語重心___ ___暖話開_______________;金石為___ ___官許愿_______________;

        3、難能可___ ___春白雪_______________;人才濟___ ___征北戰(zhàn)_______________;

        4、一技之___ ___風化雨_______________;聲東擊___ ___居樂業(yè)_______________;

        5、說東道___ ___死不屈_______________;一步登___ ___津有味_______________;

        6、執(zhí)法如___ ___山再起_______________;同舟共___ ___腔北調(diào)_______________。

        六、第五關:給地名歸類。

        師:看來同學們平時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這么多成語都能夠脫口而出,真是太棒了!關系你們又順利闖過一關!接下來老師也要考考你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了,準備好了嗎?

        1、地名串串香:

        出示題目: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的地名,想想可以怎樣把地名分成一串一串的,一串至少三個:北峰、石獅、聚寶街、打錫巷、花巷、馬甲、鯉城、東海、南安、青陽、金谷、赤水、東街、(小示:按照方位、動物、顏色等)

       。ㄒ苑轿粸槭椎挠校罕狈、東街、東海、南安;以動物為首的:石獅、馬甲、鯉城。因經(jīng)濟場所得名:聚寶街、打錫巷、花巷;以顏色為首的有:青陽、金谷、赤水。)

        2、師: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資料,而且泉州的地名還不止這幾個,你能繼續(xù)寫幾個嗎?

        七、第六關:砸雞蛋,猜地名。

        師:知道幸運52砸金蛋的游戲嗎?老師這有幾個蛋,挑選你喜歡的雞蛋(金蛋和銀蛋)將會出現(xiàn)謎語,猜城市名。誰愿意先來呢?請說出你要砸什么蛋?

        A、金蛋:下面哪個名稱是泉州的別名:刺桐、鯉城、溫陵(三個都是)

        教師適當解釋:

        泉州古時候叫溫陵,在一些古建筑物上,常?吹接袦亓甑拿Q。市北通清源山舊路亭上的匾額寫有“溫陵山門”,城隍廟的臨街正門門楣上有“溫陵古地”,市東街蔡巷有“溫陵書院”,等等。名副其實的“溫陵”是泉州的別稱。其實,它的出現(xiàn)比泉州還早,甚至在她還未建城之前,這片土地早就叫溫陵了。溫陵,不言而喻,是指這里的地形地貌和氣候而言的,即氣候溫和,地屬丘陵。朱熹很稱贊這地方是“山陵獨溫”,據(jù)說“溫陵”名稱就是從這時開始。

        刺桐是泉州的別名,泉州港稱為刺桐港,泉州城稱為刺桐城,這個名稱既來自于環(huán)城遍植的刺桐,同時又來自于泉州的對外交通。刺桐原產(chǎn)于印度和馬來西亞,由于古時泉州海外交通關系而移植來我國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一帶。

        泉州別名鯉城,這是盡人皆知的;泉州之所以叫鯉城,是因為她的城郭形似鯉魚,這也是很清楚的。但泉州這個鯉魚城,是怎樣形成的,對一些人來講,就未必了然。

        B、銀蛋:連一連:請把地名和特產(chǎn)連接。

        鞋業(yè)德化

        陶瓷安溪

        石雕晉江

        鐵觀音惠安

        八、小結。

        1、師:今天的游藝會,大家表現(xiàn)都很出色!能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這就是地名的別致有趣,它使我們既增長了知識,又拓寬了視野。關于地名的學問同學們課后還可以繼續(xù)積累,相互交流、探討。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幾分之幾,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會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歸納推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幾分之幾。

        2、理解分數(shù)幾分之幾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嗎?

        學生折紙、涂色,表示出長方形紙的幾分之一。

        展示,并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涂2份或3份又該用哪個分數(shù)表示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幾”。(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幾分之幾。

        (1)學生4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你喜歡涂幾份就涂幾份,然后寫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

       。2)誰能上來展示一下,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多媒體演示圖片。

        問:你能發(fā)現(xiàn)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ò颜叫纹骄殖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shù)不同。

        2、拓展思維,認識分數(shù)名稱。

       。1)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學生畫線段)你能說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2)同桌互相取其中的'幾份,說出相應的分數(shù)。

        (3)你能仿照這些分數(shù),自己說出一個分數(shù)來嗎?

       。4)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分子、分母、分數(shù)線)

        3、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的大小。

        出示例6的一組分數(shù),讓學生小組討論怎么比較?

        反饋。

        用相同的方法比較第二組。

        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練習。

        P95頁做一做1、2。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下課后,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shù)。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7

        1、結合實際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掌握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3、能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文具實物圖、小黑板

        學具: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請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

        1、40×2= 30×3= 20×7=

        80÷2= 240÷8= 15÷3=

        2、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40×()<150 70×()<440

        80×()<650 50×()<320

        二、新知探究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每到新學期,孩子們都會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這學期你又為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

        今天淘氣和笑笑也來到了文具店(貼出掛圖:每個文具盒20元),想給希望小學的孩子們買些文具(揭示課題:買文具),你們幫幫他們好嗎?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視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教學生嘗試著畫視圖進一步鞏固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jié)數(shù)學課

        我們學習了"觀察物體"

        說說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板書:視圖

        出示兩張圖

        問:你覺得這兩張圖有什么不同?

        指出:我們在觀察一個正方體的時候,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前面、右面和上面

        圖1畫的就是我們平時能看到的情況,而圖二是在圖1的基礎上添上了3條虛線,這樣就使圖看起來立體的效果更強,可以完整地看到正方體的六個面,像這樣的圖,我們可以叫它"透視圖"

        我們要會觀察視圖,大家一起動手畫一個正方體

        二、練習:

        說一說先完成書上的問題

        問:誰能像這樣子也來提問考靠大家?

        隨學生的'提問

        其他同學解答

        注意學生在出題的時候

        要說清楚是從哪個面觀察

        得到的是怎樣的排列的幾個正方形?

        你能用幾個小正方體搭出下面的樓房模型嗎?

        追問:圖2看到的是3個正方體

        是不是真的就3個?

        觀察這類圖要注意什么問題?

        3.先數(shù)一數(shù)各有幾個正方體

        再擺一擺

       。▓D略)提醒:圖2和圖3都是2層的

        2層的視圖要注意上面正方體的下面雖然看不到,但肯定是有的一定要數(shù)進去

        4.思考題:

        下面的幾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連一連連完后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連的時候是怎么考慮的?

        連完后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注意讓學生發(fā)現(xiàn)相對的面

        如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在觀察的時候,上面多的那一塊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

        三、嘗試畫較為復雜的視圖

        1.用4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擺成從右面看到的是

        2.用4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體擺成從右面看到的是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掌握含兩級的數(shù)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nèi)的大數(shù),并體會、理解讀數(shù)的規(guī)則。

        練習讀數(shù),使學生理解萬級的數(shù)的讀法與個級的數(shù)的讀法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結合讀數(shù), 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大數(shù)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教學重點:

        含兩級的數(shù)的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shù)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生成問題

        讀出下面的數(shù)

        305300535002879

       。1)我們學過哪些記數(shù)單位?

       。2)請你按數(shù)位順序表中的順序依次說出所學過的數(shù)位。

       。3)萬級包括哪幾個數(shù)位?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萬級的數(shù)的`讀法。

        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萬以內(nèi)的數(shù)的讀法。而像我們昨天的城市人口數(shù)據(jù)的大數(shù)該怎么讀呢?

        (1)出示含兩級的數(shù)位表,并在相應的數(shù)位下面呈現(xiàn)2496,讓學生讀一讀。

       。2)再呈現(xiàn)24960000

        讓學生試讀。

        比較24960000與24960000在數(shù)位上的區(qū)別。

        啟發(fā):引導24960000的讀法。

        說說各數(shù)位上的數(shù)表示什么,引導說出一共有多少萬?

        這個數(shù)有什么特點?(個級的四個數(shù)位上都是o,即這些數(shù)都是整萬的數(shù),末尾的零都不讀出來。)讀法與以前學過的數(shù)的讀法有什么異同點?

        相同點:萬級的數(shù)先按照個級的數(shù)的讀法去讀。

        不同點:萬級的數(shù)要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

        小結萬級的數(shù)的讀法

        小結:整萬數(shù)的讀法,先分級,把萬級上的數(shù)按照個級的數(shù)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個級上的四個零都不要讀出來。

        練習讀一讀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shù)的讀法。

        學習中間有0的數(shù)的讀法

       、侔鍟6407000。

       、谝龑в^察6407000與24960000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蹖W生自己試讀,交流讀法。

       、苄〗Y讀法:分級——先讀萬級上的數(shù)——接著讀個級上的數(shù)。

        教師隨學生敘述板書,六百四十萬七千

        (1)學習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shù)的讀法。

       、侔鍟85000300。

       、趯W生自己分步驟試讀。

       、蹘熉暽x。

       、苄〗Y讀法: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

       、莅凑_的讀法師生品讀。(板書:八千五百萬零三百。)

        三、鞏固應用 內(nèi)化提高 內(nèi)化提高

        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1)觀察每個數(shù)的特點。同桌互讀。

        2、做練習一第2題。

        3、教師在計數(shù)器上撥數(shù),學生讀。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90、第91頁的內(nèi)容及第92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3、感受平均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移多補少” “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吃桃子嗎?老師這有16個桃子,我把它們分給2個同學看,怎樣分才能讓他們一樣多。

        2、引入“平均數(shù)”師:每人都是8個桃子,8就是一個平均數(shù)。這樣分兩個同學就一樣多了。(出示課題:平均數(shù))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聽到或者用到平均數(shù)?(平均身高,平均成績,平均速度,平均產(chǎn)量等等。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初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ㄕn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情境圖)

        師:同學們請看這張圖片,這是環(huán)保小分隊的同學們收集飲料瓶的統(tǒng)計情況,在這張統(tǒng)計圖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師:你怎樣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瓶子?”你怎樣才能讓他們的瓶子數(shù)量一樣多呢?學生匯報交流

        師:這個小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飲料瓶?(13個)

        師:大家都同意這個算法嗎?13是怎么來的?

        “移多補少”的方法。

        指名學生說自己用的方法,結合學生的口述和學生動手操作,用課件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師:這種方法對嗎?為什么要把小紅的一個給小蘭,把小明的兩個給小亮?(為了使他們每個人的瓶子數(shù)量同樣多)能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嗎?(指名學生試著回答總結)

        師:像這樣把多的飲料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飲料瓶的數(shù)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法)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這個“ 13”是他們真實收集到的飲料瓶嗎?(不是)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師: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學生口述算理并說算式,老師板書。

        師:像這樣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睙o論是通過移多補少還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原來幾個不同的數(shù)變得同樣多,這樣得到的數(shù)就是這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13就是這4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

       。ò鍟n題:平均數(shù))它引導學生利用“移多補少”或“平均分的意義”理解,平均數(shù)并不是每個學生收集到瓶子的實際數(shù)量,而是“相當于”把4個學生收集到的瓶子總數(shù)平均分成4份得到數(shù),可能同學們收集到的比這個數(shù)量小,也可能比這個數(shù)量大。平均數(shù)是為了代表這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水平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虛擬”的數(shù)。

        2、內(nèi)化拓展、進一步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體育小組的活動(課件出示照片和91頁例2情景圖——————踢毽比賽)對于比賽,你們最想知道什么?(哪個隊贏)那就是想知道哪個隊的成績好?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當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決。

       。1)出示表一:(男女生各一名同學)師:如果你是裁判,你認為哪個隊贏?你是怎么知道的?(19>17)

        (2)出示表二:(男女生各加入三名同學)師:現(xiàn)在哪個隊贏了?你怎么知道?(指名學生說是通過計算總成績知道的)現(xiàn)在男生算你們隊的成績,女生算你們隊的成績。

        通過計算得出:68<76(女生隊獲勝)引導學生體會,在人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可以用求總數(shù)的方法比較輸贏。也可以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男生:68÷4=17(個)

        女生:76÷4=19(個)17<19(3)出示表三:(男生加入一名同學)

        師:看來女生隊暫時領先,男生隊還有一名隊員要加入進來,請各位裁判獨立思考后給出最終的裁定?并說出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比總數(shù)男生對獲勝,比平均數(shù)合理。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口述,老師板書):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shù),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shù):(19+15+16+18+17)÷5,(18+20+19+19)÷4 =85÷5 =76÷4 =17(個)=19(個)17<19。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三、探究結果,回顧小結

        1、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

        師:回憶一下,我們學了什么?(預設:平均數(sh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平均數(shù)是一個什么樣的數(shù)?(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求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作用。)

        ①當個數(shù)不同,用總數(shù)量比較結果時有失公平,可以用兩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來比較。

       、谄骄鶖(shù)能較好的反應出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③平均數(shù)是一個虛擬的數(shù)。

        2、回顧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侔讯嗟钠孔右瞥鰜,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瓶子數(shù)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

       、谟孟群虾蠓钟嬎愕姆椒ㄇ笃骄鶖(shù)時,平均數(shù)=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1、做一做(課件出示)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并指名學生板演并說方法。

        2、判一判(課件出示)指名學生讀題,獨立思考后判斷并說理由。

        3、說一說(課件出示)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

        五、實踐作業(yè)、課后延伸

        參照十歲兒童身高正常,測量本班同學的身高,判斷一下同學們的身高是否正常。

        男生:140cm

        女生:141cm)

        板書設計:

        平均數(shù)較好地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方法:移少補多(有局限)找基數(shù),分多余數(shù)

        公式:總數(shù)÷份數(shù)=平均數(shù)

        特點:最大值﹥平均數(shù)﹥最小值;平均數(shù)≠實際數(shù)。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80、81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特征。

        3、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zhì)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chuàng)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shù)綐蛎娴木嚯x,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nèi)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1)聯(lián)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lián)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nèi)容

        1、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收獲。

        2、教師總結。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2

        一、學習目標:

        1、學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知道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與整數(shù)除法中商不變的規(guī)律之間的聯(lián)系。

        2、學生能運用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把一個分數(shù)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

        三、學習過程:

        一、導入

       。1)3張同樣的正方形或長方形紙片,(如下圖)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顏色,分別用分數(shù)表示涂色部分。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學習新知

        1、師板書 = =

        2、觀察三組分數(shù),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

        分小組討論,并填寫

        1 ( ) 2 1 ( ) 4

        2 ( ) 4 2 ( ) 8

        4 ( ) 2 2 ( ) 1

        8 ( ) 4 4 ( ) 2

        總結: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 或 相同的數(shù),分數(shù)的大小

        3、應用

        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我們可以寫出很多相等的分數(shù)

        ⑴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2,等于( );同時乘4,等于( );

        同時乘5,等于( );同時乘7,等于( )

        總結: =( )=( )=( )= ( )

       、= 說出你這樣填的理由

        = 說出你的理由

        4、鞏固練習

       、诺80頁 (直接做在課本上)

        ⑵.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在○里填上“×”號或“÷”,使等式成立

       、

        請你當法官(說明理由)

       、认旅娴姆謹(shù)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shù)

       、上旅娴姆謹(shù)化成分子是6,而大小不變的分數(shù)

        5、拓展練習

        判斷

        1、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加上或者減去相同的'數(shù),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 )

        2、把 的分子增加1,分母增加3,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 )

        3、把 的分子擴大2倍,分母縮小2倍,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 )

        思考:一個分數(shù)的分母不變,分子乘以3,這個分數(shù)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嗎?如果分子不變,分母除以5呢?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1、認識垂線、平行線。

        2、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3、發(fā)展自己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學習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fā)展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習過程:

        1、在一片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會有幾種情況? 分別是什么?

        2、什么叫平行線?平行線還可以怎么說?為什么要說在同一平面內(nèi)呢?

        3、在同一平面內(nèi)相交的兩條直線又可以怎么分類?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足?

        4、平行線、垂線和直線、射線、線段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一、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例子。

        二、做一做:

        1、下面圖形中哪組直線互相垂直,哪組直線互相平行

        2、判斷:(1)、正方形中相鄰的兩條邊互相垂直。

       。2)、兩條直線相交,這兩條直線一定垂直。

       。3)、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

       。4)、一條直線垂直。

        3、畫一畫

        (1)先用鋼筆畫一條直線,再用鉛筆畫兩條直線和它平行,看一看,后畫這兩條直線是什么關系?

       。2)先用鋼筆畫一條直線,再用鉛筆畫兩條直線都和它垂直,看一看,后畫這兩條直線有什么關系?

        三、折一折。

       。1)把一張長方形紙折兩次,使一組對邊與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張正方形紙折兩次,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4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探索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除法。

        2.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億以內(nèi)的大數(shù),體會萬、億等大數(shù)的實際意義。

        4.經(jīng)歷探索商不變規(guī)律的過程,并能運用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5.會進行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不超過三步)。

        〖單元學習內(nèi)容的前后聯(lián)系〗

        已學過的相關內(nèi)容:

        二年級上冊

        ●認識除法,表內(nèi)口算除法及應用

        二年級下冊

        ●表內(nèi)除法的豎式除法,有余數(shù)除法及應用三年級上冊

        三年級上冊

        ●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

        除法

        ----à

        本單元的主要內(nèi)容:

        ●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的除法及應用

        ●路程、時間與速度

        ●體會萬、億等大數(shù)的實際意義

        ●商不變的規(guī)律

        ●帶括號的整數(shù)四則混

        合運算

        后續(xù)學習的相關內(nèi)容:

        四年級下冊

        ●小數(shù)除法及應用

        五年級下冊

        ●分數(shù)的除法及應用

        六年級上冊

        ●混合運算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nèi)容主要有:三位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商不變的運算規(guī)律,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此外,還有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shù)量關系,進一步感受大數(shù)等內(nèi)容。

        本單元教材編寫的特點是突出題材的現(xiàn)實性,從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中選擇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除法計算的基本方法。為鼓勵學生進行探索,不論是除法的計算,還是除法的運算規(guī)律以及解決簡單的問題,教材都安排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目的是通過這些活動提供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的`平臺。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探索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歸納計算的方法

        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其宗旨是承認學生學習思維策略的差異,尊重學生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解決問題,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徑,也可以促使學生的不同潛能得以充分地發(fā)揮。在本單元的各個活動中,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讓學生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歸納計算的方法。如“買文具”的活動(教材第56頁),對于三位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的計算,教材呈現(xiàn)了三個計算的方法,有逐步相減的、有用乘法思考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教材安排這些方法的目的是說明,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地先進行探索,與同學進行交流后再歸納計算的方法。又如“參觀苗圃”的活動(教材第62頁),如何試商是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除法計算的關鍵,教材中安排的試商方法有幾種,這樣安排也是為了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在教學的過程數(shù)學教師教學用書中,教師不要急于為學生提供現(xiàn)成的計算方法,可以在學生探索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本單元安排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四)”(教材第72頁)是第三單元三個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繼續(xù),其探索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主要是通過對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從中發(fā)現(xiàn)商不變的規(guī)律。教材中用對話的形式來反映探索的思考過程,教學時可以運用這些思路來指導學生。對于商不變規(guī)律的應用問題,主要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應用,所以相關的簡便計算不要求提高難度。

        2.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本單元解決實際問題的內(nèi)容的安排都與計算同步。在解決問題時,首先需要指導學生分析呈現(xiàn)的信息,會選擇相關的信息。因為在題目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有些信息是隱蔽的,只有把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確地解決相關的問題。其次是合理地利用題目中的條件,并能根據(jù)條件之間的關系作出簡單的推理。如教材第75頁第3題的“設計購買方案”是條件比較多的問題,而且具有開放性。因此,如何根據(jù)題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簡單的推理則顯得十分必要。當然,對一些有困難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可以不直接呈現(xiàn)全部的條件,逐步出示一些條件,以減輕他們學習的壓力。

        3.在運算的過程中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

        在本單元中,基本上在每個運算前都安排了估一估的要求,目的是加強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不論是學習新的知識,還是練習鞏固,都應該讓學生先估一估,然后再算一算。對于學生的估算,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依據(jù)。當然,每個學生的估算方法不是統(tǒng)一的,只要合理都應肯定。

        〖課時安排建議〗

        內(nèi)容

        建議課時數(shù)

        買文具

        2

        路程、時間與速度

        2

        參觀苗圃

        3

        秋游

        練習六

        2

        國家體育館

        1

        探索與發(fā)現(xiàn)(四)

        2

        “中括號”

        1

        練習七

        1

        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shù):14課時。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15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屏幕播放“小鴨子過生日”的片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 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 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春夏秋冬),每個季節(jié)包括3個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幾個月嗎?由學生推測夏 秋 冬各包括哪幾個月。

        2 悄悄地告訴同桌你的生日在哪個季節(jié)里。

        3 老師想知道每個季節(jié)里有多少人過生日,用什么方法 呢?你能幫助老師嗎?

       。1) 先獨立思考。

       。2) 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

       。3) 小組間交流調(diào)查方法。

        4 讓學生調(diào)查全班同學每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人數(shù)。

        5 師:同學們幫助老師想出了這么多的調(diào)查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學在每個季節(jié)里過生日的人數(shù)情況,你們真是太出色了!好,請同學們把調(diào)查的結果在書中涂一涂吧!生動筆涂色。

        6 展示一名學生方格圖,請大家觀察一下,這是我們?nèi)?同學在每個季節(jié)里過生日的.人數(shù)情況,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想 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嗎?

        7 根據(jù)分析結果,進行預測和判斷。(請大家猜一猜老師的生日會在哪個季節(jié)里,為什么?)

        8 小結

        三 應用新知、拓展提高。

        1、小貓釣魚

        出示四只小貓及釣到的條數(shù)

       。1)生觀察后,動筆涂一涂每個小貓釣到幾條魚。

       。2)涂后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師生交流

        2、 發(fā)給每個學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統(tǒng)計表,回家調(diào)查一下一個星期你家扔掉多少個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匯報)

        四 延伸結束。

        板書設計:

        生 日

        ( 三 四 五月) 春

       。 七 八月) 夏

       。ň 十 十一月)秋

        (十二 一 二月)冬

      【四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學設計05-26

      數(shù)學教學設計12-28

      初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05-22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11-21

      數(shù)學面積的教學設計08-19

      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設計08-19

      [優(yōu)選]數(shù)學教學設計07-21

      《連加》數(shù)學教學設計08-07

      優(yōu)秀數(shù)學教學設計10-26

      《數(shù)學廣角》教學設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