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司馬光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司馬光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司馬光》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從落水到得救,情節(jié)扣人心弦。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zhì)。
《標準》中指出:“教師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币虼,教學中不妨這樣做:
讀一讀,重感悟。
朗讀是語文課堂活動中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獲得充滿靈性的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引導學生通過讀書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想象課文的情境。通過朗讀,可以讓學生腦中再現(xiàn)小朋友驚慌的表現(xiàn),體會慌亂的場面。通過演讀,讓學生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zhì)。
背一背,重積累。
語文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積累,不僅應有生活材料的積累,還應有語言材料的積累。這個單元練習里“熟記成語”中的四個成語(從容不迫、多謀善斷、臨危不懼、方寸不亂),是對杰出人物臨危不懼、從容應變這一心理品質(zhì)的贊頌,而小時的司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學時可讓學生背一背成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成語。從而豐富語言的積累。
說一說,重遷移。
語文教學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充分利用文中插圖,情節(jié)的空白處,創(chuàng)設說話的'情境,讓學生樂說、想說、會說。教學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小朋友驚慌的表現(xiàn);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想象說說人們會怎樣稱贊司馬光,從而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提示課題:
。薄熓觯航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并相機出示掛圖。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4、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生動有趣的故事,對低年級兒童具有特別的吸引力。這一設計,旨在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通課文。
。、檢查朗讀。
、胖该肿匀欢巫x。
⑵讀完后學生互評。(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你覺得故事中的司馬光是處怎樣的孩子?
故事情節(jié)簡單,通俗易懂,在引導學生主導通課文的同時,初步體會司馬光的品質(zhì)。
三、精讀課文,感悟提高:
。、輕聲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聰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互相補充。(當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大水缸,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想象說話: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危險的情景。
。础⒖磮D觀察其他小朋友驚慌的表現(xiàn),練習說話,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體會當時慌亂的場景。
。怠⒁x第五自然段。讓學生抓住“舉起、使勁砸”等詞邊讀邊想還可以加上動作讀一讀。
。、齊讀第六自然段。
閱讀不能局限于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應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
四、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延伸:
。、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紛紛夸獎司馬光,人們會怎么稱贊他?(相機出示四個成語:臨色不懼、多謀善斷、從容不迫、方寸不亂。讀讀背背。)
。、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再一次感情司馬光的品質(zhì),同時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成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認讀生字:“別、那、嚇、到、都、叫”。
。病⒆詫W筆順,同步描紅。
3、分享成功經(jīng)驗。
。础⒘曌謨陨厦杓t、仿影、書寫。
司馬光教學設計2
22.司馬光·教案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nèi)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花園的環(huán)境和司馬光的詞句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本單元最后一篇看圖學文。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了解故事內(nèi)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可先啟發(fā)學生看圖。在簡介故事內(nèi)容后再提出幾個問題,如: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帶領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課文。先學習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古時候”是很久以前。這一部分重點講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借助圖畫和課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缸。然后啟發(fā)學生想想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掉進缸里的?掉進缸里如不及時救出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讓學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當時的危急情況。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動詞,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著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后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司馬光是如何砸缸的。讀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還可啟發(fā)學生想想除了砸缸外還可用什么辦法救那個小朋友?
朗讀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復體會。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xiàn)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讀講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diào)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倌莻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诘暨M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司馬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了解司馬光的沉著、機智。
4、想出新辦法,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題激趣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
。、認讀生字“司”。齊讀課題。
。、簡介司馬光。
二、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薄⒗蠋煼蹲x,學生邊聽邊看插圖或多媒體課件,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抽讀檢查。
。础⒊鍪旧挚ㄆ,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司馬光在花園里遇到了什么事?
。、指導朗讀2、3自然段。
。、小伙伴們是怎么做的`?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大家試著做做司馬光的動作,體會“舉”“砸”。
5、司馬光沉著機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別的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比一比,看誰的辦法最好。
四、識記生字,積累詞匯
1、出示詞語單:
司馬光 古時候 孩子 花園 假山 水缸 裝滿 爬到 掉進 慌了 叫著喊著 舉起 使勁 砸破 得救
2、句子:
假山后,有口缸,
司馬光,不慌張,
一使勁,砸破缸,
小朋友,得救了。
五、朗讀背誦,積累鞏固
。薄⒆杂衫首x課文,練習背誦。
。、根據(jù)故事發(fā)展的順序,教師引導背誦。
六、指導生字書寫
1、引導觀察這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雙耳的書寫位置。
2、學生描紅,書寫生字。
3、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評議。
司馬光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一、自主學會本課生字。
二、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一講。
三、能聯(lián)系實際,說說學習課文后的體會。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一講。
教學難點 從司馬光救友的故事中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zhì)。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
簡單介紹文言文的知識。板書課題 29.古文兩篇
板書“司馬光救友”,讓學生說說看了課題你會想些什么? 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一、準確、通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理解課文的意思,了解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三、背誦課文。
第一關:朗讀課文關
闖關提示:
一、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3分鐘可以嗎?)
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后學生讀書,相互,老師相機指導。
二、語速適中,停頓恰當。(2分鐘)
司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歲,與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老師范讀,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生齊讀。
第二關:理解文意關
闖關寶典:
一、先自己借助注釋、工具書或圖文對照等方式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后小組合作交流,不懂的問題組長做好記錄。
。5分鐘可以嗎?)
老師提醒學生注意按要求,先怎么,然后怎么,注意組長的作用。 對剛才的學習你還有疑問嗎?交流,生問生答,教師相機點撥。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jīng)過是什么?結果是什么?生回答,生板書。 帶著你的理解再讀一遍古文,提醒注意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選擇恰當?shù)恼Z氣、語速。教師再次相機指導朗讀。
二、展開想象,在小組內(nèi)講講這個故事。注意加上動作和表
情。(3分鐘后各小組派代表講一講。)
提醒不要受書上的文字限制。
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
通過這個故事你認為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你也在場你會怎么做?(急中生智)
第三關:背誦課文關
過關要求:
正確流利的背誦課文。
(提示:可以自由背,同桌比賽背,小組合作背等)
。4分鐘后比比誰最棒。
指名背誦,齊誦。
表揚學生,送一首兒歌《司馬光砸缸》給他們。
出示: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一、先認認真真讀課文,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二、再對照注釋,試著讀懂每一句話。
三、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的意思。
四、最后說說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
小結:
同學們,文言文的學習一點也不難,大家很容易就完成任務了。 今后大家可以自由的去遨游文言文的海洋,去擷取一朵又一朵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麗的浪花。
課堂檢測
1、按原文填空。
光生七歲, ,一兒登甕, , ,光持石擊甕破之, ,兒得活。
2、司馬光小時候遇事 、、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
3、在事態(tài)危急的時刻,猛然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用成語 ( )來概括。
作業(yè)
一、背誦并默寫這篇古文。
二、任選一個完成:
。ㄒ唬┌l(fā)揮你的想象把這個故事寫成400字左右的一篇文章。
。ǘ┌堰@個故事講給你的弟弟妹妹或長輩聽,然后寫一篇。
板書設計:
29、古文兩篇
司馬光救友
元 《宋史》
起因:與群兒戲于庭
經(jīng)過: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眾皆棄去 沉著、冷靜,肯動腦筋
光持石擊甕破之
結果:水迸,兒得活
【附】《司馬光救友》教學反思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法探索古代有司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說司馬光聰明在何處呢?就在于他的思維方法獨特,即緊緊抓住了使水離開人這個問題的中心,用石頭破缸。
如果學生有逆向思維的'能力,采取這種形式來分析問題,就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恰當路徑,或許會創(chuàng)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本質(zhì)就逐步縮小,利用逆向思維來分析將是很有效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學中向?qū)W生灌輸這種逆向思維的思想方法。
教學本課還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具體步驟是:
一、分組討論。你認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辦法?
二、學生匯報小組討論情況。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機把水抽干;有的說可以用梯子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跑去喊大人;有的說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說用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這些學生的匯報都是常用的辦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馬光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迅速用石頭砸缸。)
三、這些辦法中,你認為誰的辦法最好?同學們一致認為司馬光的辦法最好。這樣同學們對司馬光機智聰明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首先我定位于這是一堂一年級的閱讀課文,而從文本中大量的識字和學會寫一些字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每一課必定要多認識幾個生字,必定要寫寫字,我們的學生才能得到語文元素的積累,才能為他們以后的.大量的閱讀和學習提供幫助。然后在學習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發(fā)展語言,感悟文本的精神內(nèi)涵。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從課文插圖中學習仔細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1、帶拼音的詞語:假山、水缸、別慌、嚇哭了、喊叫、一塊、使勁、砸破、得救
2、去掉拼音的詞語3、留下生字4、別、到的田字格
5、小朋友花園玩耍圖6、帶文字的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
1、師板書:司馬光。同學們聽過這個名字嗎?(生答)
2、識記“司”。
3、介紹司馬光。我們今天要學習20課《司馬光》就是講述了他小時侯的一個故事。請同學們翻開書。
二、識記生字。
1、自由的讀讀課文,給課文的自然段標上序號,把生字圈出來,讀一讀,認一認。
2、生讀課文,圈生字、讀生字。
3、老師把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都打在了屏幕上,請同學們讀一讀。(齊讀)
4、等會,老師就要去掉拼音,請你們讀,沒有了拼音,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記住呢?你打算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生答)
5、去掉拼音,學生小老師帶讀。
6、去掉詞語,變成生字,同學們還認識嗎?學生個別讀。
二、指導寫字。
1、讀到別,點一點出現(xiàn)田字格,再出現(xiàn)到字(老師在這課要求寫的字里,還挑了一個字)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一下,想想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給你們看。認識“立刀旁”
2、要寫好這兩個字,還需要注意些什么?(生說)
3、老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自己在書上寫。
5、老師挑好的和不夠端正的,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三、講讀課文。
1、現(xiàn)在我們在這些生字都送回課文當中,讀一讀。這篇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6個自然段)那我就請6個同學來讀。讀的時候,請讀準字音,把課文的句子讀通順。其他同學仔細聽,邊聽邊想想,這篇課文講了一個關于司馬光的什么故事?(生答)
2、(生答:司馬光砸缸救人)師板書:砸缸、救人。
司馬光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1、認讀生字、詞語,讀懂課文。
2、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要沉著、冷靜,只有動腦筋,才能想出好辦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讀通課文。
2、認讀、拼讀詞語。
【教學過程】
1、定向
⑴ 讀通課文,提出要求。
、 思考:誰砸缸救人,請介紹一下這位名人。
2、自學課文
要求劃下新詞,思考問題。
。ɡ蠋焷砘匮惨,指導困難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解決)
3、練習
(說話練習)
、 讀通長句。
只聽撲通一聲,一個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腳下一滑,掉進了旁邊一個盛滿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沒了頭頂。
、 給課文標段號。
⑶ 理解誰砸缸救人?介紹司馬光。
。ㄇ宄皬托铡眱蓚字)
、 說話練習:“司馬光是……”。
4、詞語認讀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撲通 急中生智 嘩夸 機智 勇敢
5、作業(yè)
、 讀課文1遍。
、 認讀詞語,完成練習1。
、 抄寫詞語1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復習生字、新詞,訓練朗讀。
2、分析課文,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紹司馬光。
3、復習生字、新詞。
二、讀講1~2段:
1、讀讀劃劃: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維訓練:師:為什么要砸缸?為什么會來不及?
4、讀1、2段。
三、讀講3~4段:
1、自讀第三段,圈詞:體現(xiàn)別的孩子驚慌的詞。(驚叫,高聲喊道,嚇傻了,趕緊)
2、朗讀訓練,讀出孩子們的驚慌。
3、思維訓練,理解“沒有慌神”和“急中生智”這兩個詞。
、 師:沒有慌神,說明他怎么樣?(很鎮(zhèn)定)
、 急中生智!凹薄保抉R光遇到什么緊急情況。(第二段最后一句話)“智”,哪個詞突出了智?(砸)
4、說話訓練,說清楚司馬光救人的原因。
5、讀讀演演第四段。
6、思維訓練,師:為什么要使勁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氣小)
四、詞語訓練:
1、師:水多嗎?哪個詞說明水多?(嘩嘩)
2、師:大家都夸司馬光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機智體現(xiàn)在(想出辦法),勇敢體現(xiàn)在(沒有慌神)。
五、說話訓練:
夸夸司馬光。(你真是個好孩子!)
六、小結:
學了司馬光救人,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事件,要沉著冷靜、動腦筋、想辦法。
七、作業(yè):
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復習詞語,朗讀課文,聽寫生詞。
【教學過程】
1、復習詞語:
強調(diào):亭子、捉迷藏、嘩、夸,這四個詞的讀音。
2、朗讀課文。
3、聽寫詞語:
強調(diào):稻的第十二筆、藏的第六筆、第十一筆、砸的第七筆、慌字中間沒有—點。
司馬光教學設計7
一、說教材:
《司馬光》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課文第20課,一篇歷史人物小時候的故事。本單元的主題是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故事通過司馬光小時候急中生智救出小朋友,教育學生遇事要動腦筋,才能想出辦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分兩課時教學本課。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13個生字,第二課時是感悟課文和會寫6個生字。
我教學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在導入新課時,我根據(jù)兒童的興趣愛好,由故事導入,引出課題《司馬光》,再簡介司馬光。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知道他小時候很聰明即可。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13個生字,余下的時間讓學生朗讀課文,讓生字從課文中來,再回到課文中去。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結合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給本課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二、說目標:
。、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
。、能正、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和識字。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說教法、學法:
我的教研課題是《多種方法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由于一年級學生接受能力有限,短時間內(nèi)會認13個不常見的生字難度很大,必須讓這些生字在學生的眼前反復出現(xiàn),形成條件反射。在教學生字時,我先由范讀引出生字,讓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生字并組詞,我再領讀。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采用個人讀、男女生比賽讀、開火車讀的`方式,及時評價,鼓勵學生。為了加深印象,師生一起分析字的偏旁結構。最后點名認生字,檢驗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提示課題。
1、師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還有一個特別聰明的小伙伴,他是誰你們想知道嗎?
2、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3、隨課題認識司。
4、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5、簡介古代幾位著名的人物。
【生動有趣的故事,對低年級兒童具有特別的吸引力。這一設計,旨在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示范讀課文,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干什么的事?
2、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
。ㄗx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
3、學生自由讀通課文。
4、檢查朗讀。
。1)指名分自然段讀。
。2)讀完后學生互評。(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4、課文講的是誰干什么的事?你覺得故事中的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故事情節(jié)簡單,通俗易懂,在引導學生主導通課文的同時,初步體會司馬光的品質(zhì)。】
三、指導學生識記生字詞。
1、課件逐個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學生認讀并說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2、去掉拼音認讀有生字的詞語。
3、爬山比賽。
四、我來猜字謎
師課件出示,提醒學生這些字就藏在我們剛才認識的字里面。
犬字上面兩個口()
元字掉在框框里。()
另有立刀旁。()
這個同學真馬虎,同字丟掉一小豎。()
五、回歸課文,朗讀理解
1、學生齊讀課文。
2、簡單的講述課文內(nèi)容。
司馬光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登”等7個生字。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插圖等方法理解課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講故事,感受司馬光的優(yōu)秀品質(zhì)。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以歌曲《司馬光砸缸》激趣,接著介紹故事出處;復習文言警句,為學文做準備。
2、板書課題,指導書寫“司”字。
3、交流復姓。
二、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1、讀準字音。
。1)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明確多音字“沒”在文中的讀音,并學會根據(jù)字義選擇正確的讀音。
2、讀出節(jié)奏、韻味。
。1)教師范讀,強調(diào)停頓,做到“聲斷氣連”。學生跟讀,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韻味。
。2)學生自由練讀,體會文章內(nèi)在的邏輯停頓。
。3)教師指名朗讀,相機指導停頓要自然。
三、讀懂意思,讀出思考
1、方法遷移,自主學習。
。1)學生交流總結理解古詩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釋理解、借助插圖理解。
。2)學生根據(jù)學習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學習,交流解疑。
。1)學生帶著理解或疑問,根據(jù)學習提示進行合作學習。
。2)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相機指導。
。1)群兒戲于庭
①教師提示,“于”可以理解為在。
、趯W生仿說。孩子們還會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說?
(2)“甕”與“缸”。
圖片對比區(qū)別“甕”與“缸”。
。3)“跌”與“登”
①學生找出這句話中與足有關的動作詞。
②運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個“足”加“失”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弁ㄟ^字理識記、理解“登”。
、芾脤懽指瑁笇鴮憽暗恰。
、葜笇Ю首x,讀出當時情況的緊急。
。4)眾皆棄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險,你會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離開去干什么了?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解釋呢?(大家都被嚇壞了,連忙離開跑去找大人幫忙。)
教師小結:理解文言文的時候,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擊甕破之
、偾榫潮硌荩由罾斫。
②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達,感受人物品質(zhì)。
落水的孩子獲救了,你覺得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發(fā)展語言
1、文白對讀,體會文言文特點。
。1)出示古今文章,師生文白對讀。
(2)交流、總結文言文的重要特點:言簡義豐。
。3)學生朗讀無標點、豎排版的課文,深化理解。
2、角色體驗,靈活講故事。
。1)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講給爺爺奶奶聽嗎?
。2)如果要把它講給弟弟妹妹,你會用什么形式講呢?
。3)如果你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給講課的'老先生講這個故事,又該怎樣講呢?
教師提示:給不同的人講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五、豐滿形象,延伸課外
司馬光七歲砸甕;十二歲斬殺巨蟒;二十歲時考中進士,從此便開始步入仕途。后來成為了北宋時候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他主持編纂了著名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司馬光的故事,可以讀一讀白話文版本的《宋史·司馬光傳》。如果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喜歡上了文言文,可以讀一讀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書中有中兩千多個有趣、充滿智慧的文言小故事,書中有原文,有注釋,相信你們能讀懂它們,也會喜歡它們。
六、板書設計
24、司馬光文言文
借助注釋借助插圖
機智勇敢沉著冷靜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上下文
司馬光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啟發(fā)學生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辦法,養(yǎng)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并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讓學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產(chǎn)生親近感,并從中認識生字“司”)
2、司馬光: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幾百年呢!
。1)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導了解復姓,理解“古時候”)
。2)把寫這個意思的句子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
。3)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鼓勵質(zhì)疑,梳理問題,板書:事?人?)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磮D,這里誰是司馬光?你是怎樣認出他的?
2、說說在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機動)
△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讀讀,根據(jù)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
。2)討論:你學著司馬光做了什么動作?(師走到學生群中,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①你做這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學生再作補充。
②通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
(4)司馬光這樣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僖雽W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fā)生了。
、谥笇ёx出擔心、焦急的語氣。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里怎么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說說怎樣做是“慌”了?
、俳Y合學習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xiàn)。
、谙胂笠幌,他們慌張的時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么?
③讀出他們慌的樣子來。
。6)繼續(xù)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結果,引讀第6自然段。
。9)學著司馬光的樣子,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心情和樣子讀出來。
3、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引導動腦筋想辦法)
4、從他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么話?
(把“會想辦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
四、延伸走進人物
由于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后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后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后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板書設計:
沒有慌
司馬光────舉石頭砸缸救人
想辦法
司馬光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把課文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jié)奏,并嘗試背誦。
2.通過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等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著冷靜。
3.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古今對比揭示課題
。ㄒ唬┏鍪緢D畫,引出課題。
1.出示司馬光砸缸圖片。提問: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個故事?(司馬光砸缸)讀過這個故事的同學請舉手。
2.出示現(xiàn)代文《司馬光》:你們以前看到的司馬光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3.出示古文《司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馬光的故事卻是這樣的。引出課題。
4.一起寫課題。(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司馬光姓什么?名什么?像這樣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姓,叫做復姓。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復姓嗎?其實咱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姓氏歌》里就曾經(jīng)接觸過復姓,一起讀一讀。(PPT出示《姓氏歌》)
。ǘ└惺芪难晕恼Z言特點。
1.第一次看到這篇課文,你覺得它和我們以前學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
。A設:字數(shù)少、句子短、語言不同)
2.揭示文體。
像這樣,用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語言,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這個故事最早被收錄在《宋史司馬光傳》里。
二、初讀文言文
。ㄒ唬┙處煼蹲x課文。
。ǘ⿲W生自由讀文。
。ㄈ┳忠糁笇В骸爱Y”和“迸”。
1.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理解“甕”和“迸”。
2.把這兩個字放進句子里面,再讀一讀。
(四)借助停頓符號,同桌練讀,讀出節(jié)奏。
讀文言文,不僅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得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jié)奏。請同學們借助停頓符號,跟同桌一起練一練,看看怎樣才能把這篇小古文讀的更好聽,更有節(jié)奏和韻味。
(五)配樂全班讀。
。ㄒ唬﹫D文對照。
1.出示三幅圖片,請學生把這三幅畫的內(nèi)容跟課文中句子對應起來,并拿出學習單連一連。
2.指名反饋。
。ǘ⿲W習課文第一句。
1.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2.這個“戲”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讀懂的?(組詞、看圖片)(板貼“戲”)
3.“群兒戲于庭”是什么意思?(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1)我們平時說“誰在什么地方玩!,古人卻偏偏說“誰玩耍在什么地方”,這也是文言文的一個語言特點。
。2)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是“群兒戲于庭”,一群孩子在公園里玩耍是?(群兒戲于園)
一群小鳥在樹林里玩耍是?(群鳥戲于林)
4.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本來應該是很開心的,可是忽然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5.生字教學“登”。
。1)出示“登”的古體字,根據(jù)字形理解字義。
。2)“登”字書寫指導。
板貼“登”,教師師范書寫,并強調(diào)書寫要點,然后讓學生在學習單上寫兩個。
6.有孩子掉進了水缸中,現(xiàn)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危險,危急)
7.從哪個字看出現(xiàn)在情況“很危險”?(沒,貼板書“沒”)
8.怎么讀出這種危急的感覺?
。ㄒ唬﹦偛抛x的這一句,其實就是這個故事的起因。(板貼:起因)
。ǘ┯谜n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的經(jīng)過是怎樣的?(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1.這兩句話,一句說的是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時其他小朋友的表現(xiàn),還有一句說的.是司馬光的表現(xiàn)。你能分清楚嗎?
2.其他小朋友都嚇壞了,他們可能會做什么?(一兒呼救、一兒大哭、一兒受驚,呆若木雞)
3.司馬光有沒有一同“棄去”?
4.采訪一下司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棄去?”(指名作答)
結論:真是一個冷靜、鎮(zhèn)定的司馬光,原來你早已經(jīng)想到救人的辦法了。
5.想到辦法以后,司馬光一連用了三個動作,請把它們找出來。(板貼:經(jīng)過、持、擊、破)
6.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讀這句話。(邊做動作邊讀“光持石擊甕破之”,讀出一氣呵成的感覺)
7.最后把什么砸破了?(水甕)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甕。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句。
這個故事最后怎么樣了?
水迸,水流出來了,那個孩子得救了。這就是故事的結果。(板貼:迸、活)
。ㄒ唬┰僮x課文
再把這個文言文故事連起來讀一讀。齊讀課文。
。ǘ┲v述故事
誰能把它當成故事來講一講?可以借助注釋,也可以借助圖片。(指名反饋)
。ㄈ﹪L試背誦課文
1.填空式背誦。
2.借助板書背誦。
3.配樂背誦。
1.今天我們學習了文言文故事《司馬光》,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冷靜、鎮(zhèn)定、勇敢、機智)
2.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群英薈萃。歷史上還有很多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孩子。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彥博。
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習到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細細品讀。
司馬光教學設計1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分別抄有第四、五兩段課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師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并相機出示掛圖。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3、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4、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3)標好自然段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精讀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diào)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①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诘暨M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后字表里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你記住了嗎?你是怎樣記的?你已經(jīng)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nèi)容。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xiàn)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凇芭e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壑该寣W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堋皫紫伦印备嬖V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偎抉R光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三、發(fā)散學生思維。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還有什么辦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膽想象。
學生踴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四、說話訓練。
夸夸司馬光。(你真是個好孩子!)
五、小結。
學了司馬光砸缸救人,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事件,要沉著冷靜、動腦筋、想辦法。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復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2)司馬光砸缸。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么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并書寫
1.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2.自己描生字,記字形,相互交流記字方法。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候:不要漏寫第三筆“豎”。
孩:第三筆是“提”,右邊要寫緊湊。
都:指導雙耳旁的寫法,第一筆“橫撇彎鉤”,不要誤寫成2筆。
哭: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四、作業(yè)布置。
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里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司馬光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觀察字形等方法隨文識記“司、跌”等5個生字,通過觀察比較寫好“司、庭、跌”3個生字。
2、通過跟老師讀、畫停頓符號等方法學習朗讀課文,注意讀好課文節(jié)奏。
3、借助注釋、插圖、微課、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了解課文大意,在對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點。
【教學流程】
一、舊知導課,揭示課題
1、揭題導課: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司馬光(板書課題)。
2、介紹復姓“司馬”:司馬光是一個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嗎?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復姓,有哪些?(諸葛、東方、上官、歐陽)今天又認識了一個新的復姓,叫——司馬。
3、介紹司馬光:司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也就是說他研究歷史、寫文章都非常厲害。他編寫的《資治通鑒》就是一部很偉大的史書。
4、聯(lián)系舊知,引出“文言文”: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個故事。但是今天的課文和平時的課文很不一樣,這是我國古代的人們寫文章的時候使用的語言,叫作“文言文”。(板書:文言文)
二、讀出節(jié)奏,讀通課文
1、范讀:這是我們第一次學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有點不一樣,所以就先聽老師來讀一讀。
2、跟讀:是不是我現(xiàn)代文的朗讀有點不一樣?想不想來學一學呢?好,捧起你們的書本,跟著老師來讀一讀。(逐句跟讀)
3、開火車跟讀:接下來我們開一列小火車好不好?(逐句開火車3—4人跟讀,隨時詞卡正音)
4、集中正音(甕、迸)。
5、聯(lián)讀:讀準了字音,又跟著我這樣讀了幾遍,接下來我們換一種方式來讀一讀好嗎?我們來聯(lián)讀,我讀句子的句首,你們連著來把下面的句子讀完整。
。ㄈ簝骸獞蛴谕,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跟讀長句:想不想再來讀一讀?我們接下來難度加大,跟著我來讀長長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讀)
7、自由讀:想不想試著自己連起來把它讀一讀?好,那就自己大聲地讀幾遍吧。
8、指名讀。
9、畫停頓符號:她棒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看。她讀文言文的時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頓了呀。我們來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頓?(齊答,師畫斜杠)
10、引導發(fā)現(xiàn)人物后面的停頓。
11、引導發(fā)現(xiàn)動作后面的停頓。
12、小結: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稱和表示動作的詞語后面稍稍作了停頓,這個文言文讀起來味道就不一樣了。
13、齊讀:我們再一起捧起書本來讀一讀這篇文言文吧。
三、讀懂課文,講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話的大意,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你都讀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了周老師這個故事大概的意思,讓我知道了故事原來發(fā)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讀(讀第一句,其它隱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學習第一句。
。1)“群兒戲于庭”(標紅)
借助注釋理解“庭”:你是怎么讀懂這個“庭”的?噢,注釋告訴了我們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畫)我們可以借助注釋來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實借助注釋學文言文我們一點也不陌生。注釋在哪里出現(xiàn)過?對了,我們在學古詩的時候就碰到過。
引導發(fā)現(xiàn)文言文中詞語的換序理解:戲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聰明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文言文中有些詞語的順序和我們今天說的'不太一樣!皯蛴谕ァ笔恰霸谕ピ豪锿嫠!。
換序理解(拓展):這樣的說法你會嗎?下課了,我們都跑到操場上游戲,古人會怎么說?在操場上游戲——戲于場。鈴聲一響,我們都回到了教師學習,又該怎么說?在教室里學習。小結:同學們可真厲害,都會學古人說話了。
文中的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們一起在來讀讀這半句話。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標紅)
你還讀懂了什么?有一個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甕上面!爱Y”是什么?(微課)
合作表演“足跌沒水中”:誰愿意上臺來表演一下?是呀,“沒水中”就是指那個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創(chuàng)設,談感受:眼看著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沒了,你的心情怎樣?
情感朗讀:請你帶著這種感受讀讀這兩個短語。你能把這份心情讀出來嗎?試試看。
3、想象說話:那你會怎么辦呢?想什么辦法救出來呢?(指名2—3生)
。ǘ┝私獾诙湓挼拇笠,在對比中凸顯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們那么多的行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話,那就是,讀——眾皆棄去。孩子們都怎么樣了?(都跑開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書:眾 棄去
2、讀懂司馬光的做法:只有司馬光,他怎么辦?一起讀——光持石擊甕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從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馬光:只有司馬光沒有慌(板書:光 )持石擊甕,把這口甕砸破了,我們一起來演一演這個司馬光擊甕破之的樣子。
4、情境創(chuàng)設,感情朗讀:司馬光呀,司馬光,當其他小伙伴們都跑了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跑呢?(談感受,朗讀)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學們,當小伙伴跌入甕中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讀——只有司馬光——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司馬光?(指名2生回答,朗讀,齊讀)
6、讀懂結局:果然,司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讀——水迸,兒得活。開火車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情形?
7、小結:甕被——砸破了,水——涌了出來,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來讀一讀。
8、齊讀:看來你們真的把這個文言文的故事讀懂了,讓我們捧起書本一起再來讀一讀吧。
。ㄈ┙柚⑨屩v故事
1、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講故事:接下來,我們要借助注釋來講一件這則故事嗎?同桌之間互相講一講。
2、推薦同桌講故事:覺得自己的同桌講得怎么樣?推薦一位來講一講。(用訊飛呈現(xiàn)于屏幕之中)
3、檢查是否借助注釋。
4、師生合白互讀,梳理結構。
5、文白對比,發(fā)現(xiàn)特點:剛才那位同學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這么長長的一段話,課文只有短短兩句話,你發(fā)現(xiàn)文言文有什么特點?(自主交流)
四、小結課堂,指導書寫
1、男女生合作讀課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實啊在古代,讀文言文還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指導書寫:庭、跌。
司馬光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字。
2.正確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插圖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2.能借助注釋、插圖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教學課時:2課時
圖片
圖片
圖片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1.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相機指導認讀、書寫“司”。
3.讀課題。
二、初讀古文,感知文言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把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在學生初讀課文后,讓學生簡單說說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
3.檢查初讀情況
(1)自由讀,指名讀,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讀。
三、再讀古文,讀出節(jié)奏
1.教師指導,讀好節(jié)奏。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教師范讀
。2)自由練讀,指名讀
。3)同桌讀
。4)男女分讀
。5)齊讀(搖頭晃腦)
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故事的內(nèi)容嗎?
。B透學習方法:看注釋、看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踐)
四、研讀古文,讀出情感
利用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來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朗讀。
1.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假如你就是那個跌入水中的孩子,此時你的心情如何?
。2)指名讀、師生合作讀。(感受群兒戲于庭的快樂與突發(fā)情況的危急)
2.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Ρ取氨姟迸c“光”的不同做法)
3.水迸,兒得活。(讀得舒緩些)
4.讀完故事,你認識了一個什么樣的'司馬光?
5.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1)原文
。2)繁體字
(3)插圖(熟讀成誦)
五、延伸拓展
1.節(jié)選《宋史司馬光傳》選文,再次感受司馬光的品質(zhì)。
2.這兩個小故事都出自《宋史司馬光傳》,同學們課后可以找了讀一讀,你會收獲更多!
3.簡介司馬光
4.用今天所學的方法讀一讀小古文《貓捕魚》。
板書:
24.司馬光
。ㄎ难晕模
機智 勇敢
圖片
點評:
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教師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他們進一步了解祖國文化做好鋪墊。整堂課立足統(tǒng)編教材的設計理念,緊扣單元主題,扎實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始終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最后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司馬光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②掌握重點字義,理解課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司馬光的聰明智慧和仁愛之心。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字義,理解課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司馬光的聰明智慧和仁愛之心。
教學方法:
1.品讀法。
2.點撥討論法。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文言文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D:司馬光砸缸)
1.看見大屏幕上的這幅畫,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生:司馬光砸缸
2.對,這個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里面,(板書:文言文)也叫做司馬光救友.請大家齊讀課題——《司馬光》。
3.同學們在課前都進行了預習,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到了不少資料吧!你了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識?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提示:簡、韻……)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不錯,F(xiàn)在,請先自讀課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詞能多讀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吧!
2.課文比較短,請大家再讀一遍.這次試著讀出停頓,讀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剛才幾位同學都能做到“音準”,“文順”,但老師覺得你們的停頓還掌握得不太好,F(xiàn)在,請聽老師的范讀,可以拿出鉛筆,一邊聽一邊體會,哪里該斷句,哪里該重讀,作上記號。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這次,請大家跟著老師小聲讀,看作下的停頓和重音的記錄是否合適。
7.現(xiàn)在的感覺和剛開始自己讀不一樣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讀,反復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看注釋,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課文都讀得很不錯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出示自學指導:小組同學一起,結合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記號,向老師提出。(5分鐘后,比一比哪一小組講得好。)
1.小組合作學習。弄不懂的語句記下來,全班同學交流不懂的字詞。
2.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互相評議,每句意思的說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錯。學生說不準,教師予以點撥。
3.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全文大意。
4.講故事比賽。
四、朗讀課文,感悟人物
下面我們一起感悟課文。出示自學指導:
1.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嗎?(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2.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光持石擊甕破之)
3.司馬光持石擊甕時,心里怎么想?
4.砸缸的結果怎么樣?
5.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學生交流、反饋,反復朗讀,理解感悟。
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6.當堂訓練
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你想對他說什么?寫下來。
五、總結文言文學法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
六、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ㄎ叶昧耍何覀儾荒艿轿kU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險時,我們要急中生智,動腦筋想出好辦法……)
七、拓展延伸
由于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后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寫下了著名的《資治通鑒》。同學們想進一步了解司馬光的話,課后就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一讀吧。
司馬光教學設計15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fā)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能力素養(yǎng)點】:
1、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zhì)。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
【導學設計理念】:
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tài),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guī)律,然后采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xiàn)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借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1)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nèi)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nèi)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小組內(nèi)練讀后,全班交流。
。6)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nèi)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fā)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練習背誦課文。
2、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學習生字“我會認”
2、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3、學生交流學習。
4、匯報學習體會。
5、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做游戲。
3、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guī)律:均為左右結構的字。
。3)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4)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救()勁()司()
球()徑()同()
2、擴詞。
司()()假()()
使()()別()()
四、課堂總結。
一年級《司馬光》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背誦課文。
2、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zhì)。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它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二、朗讀感悟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nèi)容和圖上的圖畫,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開想象: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的心情怎樣/?請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yōu)槭裁催@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nèi)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5)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其他人一樣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啊?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三、發(fā)散思維訓練
如果你在場,你還有別的辦法救出小孩嗎?
四、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去做呢?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司馬光是我國宋代偉大的史學家。這篇課文講的是他七歲的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jié)生動,敘事性強,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課文淺顯的語言,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樣感召作用。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nèi)容相對熟悉,在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突出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在課文學完,我設計讓學生討論:
1、從司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請你對司馬光或那個被救的小朋友說句話。
2、如果你在場,你還會有什么好辦法救那個小朋友嗎?
3、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應如何去做呢?
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并結合生活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司馬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司馬光》教學設計07-28
司馬光教學設計02-02
司馬光教學設計范文04-23
《司馬光》優(yōu)秀教學設計04-15
《司馬光》教學設計模板12-30
司馬光教學設計優(yōu)選02-08
《司馬光》教學設計優(yōu)秀06-02
《司馬光》教學設計(15篇)04-22
《司馬光》教學設計1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