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上的偶然相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提高對文章主題的領悟能力。
2、訓練品味語言的能力。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機遇與奮斗的關系。
教學重點:
1、提高學生對文章主題的領悟能力。
2.訓練整體感知、品味語言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偶然的事件會改變一個人乃至幾代人的命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列車上的偶然相遇》,就是這么一個事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三個問題自由讀課文。
問題一:為什么“我們兄弟姐妹無論何時相聚在一起,總是免不了談論起我們的父親”,以及那個“神秘的先生”?
問題二:促使作者的父親成功的一段經歷是什么?
問題三:作者的父親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
問題一:因為“我們的父親”以他那刻苦堅韌、認真執(zhí)著的精神,從一個剛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兒子,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并且也為“我們兄弟姐妹”的成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都取得了矚目的成就。這一切都因為有了那位“神秘的先生”的資助。因此,“我們兄弟姐妹”在一起時,“總是免不了談論起我們的父親”,以及那個“神秘的先生”。
問題二:父親在列車上和一位神秘先生的偶然相遇。
問題三:“因為父親首先顯示出了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執(zhí)著、認真!
三、研讀課文:
1、品味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1)學生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父親執(zhí)著認真的可貴品質? (從課文中尋找語言來分析。)
明確:①從行動上寫:“清晨二點鐘……仍在顛簸的車廂里緩緩巡回”,“父親不一會兒就在銀色的托盤里……極為規(guī)范地端到這位男子面前!薄J真、負責、不馬虎。
、趶恼Z言上寫:“這是車上的規(guī)矩,先生!薄J真、負責。
③從心理上寫:“他積攢了不少錢……何不再試一學期……”——執(zhí)著。
、軅让婷鑼懀骸皬膸装倜麘刚咧,你被選上作為夏季旅客列車的臨時服務員!薄J真的品質,說明“父親”對待每一件事都是十分認真的。
。2)博西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博西先生是為父親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執(zhí)著的進取心所感動,暗暗地給了父親求學的幫助,但他并沒有想獲得父親的感謝和報答,他的精神也是高尚的、感人的。
2、研討主題,討論“機遇與奮斗”的關系。
討論提示:在課文的結尾,作者寫到:“這位神秘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給我父親一次機會,是因為父親首先顯示出了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執(zhí)著、認真!彼鋵嵤窍敫嬖V我們:人生總是會有機遇的,關鍵是要以認真、執(zhí)著、不馬虎的精神去奮斗。那么,你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主要是靠機遇還是靠自己的奮斗呢”?請大家分組展開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討論題,言之成理即可。通過討論使學生正確認識在一個人的成功中機遇與奮斗的辯證關系,對自己的成長有所啟迪。)
學生的看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1)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不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因為他失去了求學的機會,就他家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剛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兒子)而言,他不會有再求學的可能。
。2)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還是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因為他具有執(zhí)著、認真的品質,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即使失去了這次機遇,以后也一定還會有機遇的。
(3)“機遇”是有其偶然性的,但這種偶然的.機遇只向具有真正價值的人敞開大門,而一個具有真正價值的人也必須善于捕捉機遇,否則,也難以求得發(fā)展。課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以他自己的“執(zhí)著、認真”,應聘當上了列車臨時服務員,以他的忠于職守、規(guī)范服務贏得了“神秘先生”的“青睞”,又以他的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學,抓住了“偶然”,抓到了“機遇”,最終,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發(fā)展軌跡”。
師總結:總之,不管同學們持哪種看法,但有一點應取得共識,那就是不論是干出一番事業(yè)的成功人士,還是一輩子平平凡凡生活的普通人,都應該擁有一份執(zhí)著、認真、不馬虎的生活態(tài)度。機遇從來就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四、課堂小結:
陶行知先生有這么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蔽蚁耄@“真人”中,必定包含課文中“父親”的那種“執(zhí)著、認真”的品質。只要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鍥而不舍地追求理想,那么,相信命運之神會向你們張開雙臂,機遇之門會向你們敞開!
五、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哈利的《根》。(補充資料:阿歷克斯哈利,美國著名的黑人作家,他花了12年的時間研究家庭歷史,終于在1976年秋天寫成了家庭史小說《根》,出版后很快便成為暢銷書,掀起了一股席卷全國并涉及世界的《根》熱,他本人也因此而榮獲美國的普利策獎。)
教學反思
按照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理解一些重要的句子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是教學重點。本文是一篇譯作,翻譯語言是否準確、流暢、優(yōu)美,是否能很好地表情達意,是另一個可選的教學點。所以,我把這篇自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思辨能力和對語言的體悟能力上。語言的學習是起點,也是終點。質疑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寓于其中。
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于是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理解課文的中心;讓學生學會從語言的體味探究入手,分析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啟發(fā)學生在學習探究中質疑問難。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討,期望學生進入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境地。
【《列車上的偶然相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議論文列提綱怎么列09-05
小鳥的教學設計04-09
《蠶絲》的教學設計04-03
《燈光》的教學設計06-12
趙州橋的教學設計04-23
《荷花》的教學設計03-03
畢業(yè)論文怎樣列提綱08-12
12條創(chuàng)業(yè)失敗案列的分析定律07-19
《黎明的通知》教學設計08-07
上天的螞蟻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