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著眼于推進新農村建設作出的一項戰(zhàn)略性決策。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大學生村官隊伍從無到有,到全面發(fā)展,經歷了長時間的積累發(fā)展過程,在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選聘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到農村任職,發(fā)揮他們的所學和特長,參與新農村建設,既有利于促進農村的改革發(fā)展,改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為新農村建設培養(yǎng)帶頭人,為黨政部門培養(yǎng)有基層工作經驗、對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質后備人才,也有利于真誠參加這一計劃的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一、大學生村官現(xiàn)狀
從1995年江蘇省率先招聘大學生擔任農村基層干部開始,到2008年3月中央組織部會同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職工作座談會,大學生村官經歷了探索、試驗、發(fā)展三個階段。目前全國各地大部分均已推開實施大學生“村官”計劃。2010年4月29日,中央組織部下發(fā)通知,5年內選聘10萬大學生村官增長為5年內選聘20萬大學生村官,僅2010年全國選聘大學生村官達3.6萬名。
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基層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學和特長,積極為建設農村、服務農民、發(fā)展農業(yè)作出貢獻,同時自身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實踐證明,選聘優(yōu)秀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職,既有利于發(fā)揮大學生眼界寬、知識豐富的優(yōu)勢,也有利于優(yōu)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村級組織為民服務質量,促進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提高。
以福建為例,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后,基本安排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主要扮演村務決策助理員、文件材料起草員、文書檔案保管員、內勤工作管理員、村情民意調查員、上下溝通聯(lián)絡員、困難群眾服務員、鄉(xiāng)風文明指導員等角色,在村級組織日常運轉中承擔了大量的工作。
二、當前大學生村官隊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工作融入難。大學生村官從學校到農村,從學生到村官,角色轉變過快,對農村情況普遍不熟悉,處理復雜矛盾的能力不足,往往事倍功半,不易被群眾接受,甚至出現(xiàn)無所事事的情況。
二是角色定位難。大學生村官普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既非上級黨委、政府派駐的干部,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村“兩委”成員,又沒有明確的工作職責和內容,身份較為尷尬,要得到村干部和村民的認同相對較難,往往難以發(fā)揮較大作用。
三是思想顧慮多。農村生活環(huán)境相對艱苦,人際關系復雜,工作開展難,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較大,部分大學生村官面對農村工作不適應,心理落差大,思想上產生困惑,有的甚至產生恐慌,不愿意主動融入農村環(huán)境,在思想上存在著“過渡或把到村任職當跳板”的想法,沒有扎根農村的精神狀態(tài)和思想準備。如何教育引導大學生村官在思想上扎根,是今后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四是能力有欠缺。一些大學生村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團結班子一起干的能力、與群眾溝通的能力、自己創(chuàng)業(yè)作示范的能力比較欠缺,得不到群眾認可,還有的理論與實際難以對接,呈現(xiàn)出“有理論用不上、有知識道不出”的尷尬。
三、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發(fā)揮作用的思考
第一、有信念,能夠心系農村。
全國發(fā)展的水平高不高,就看農村發(fā)展的水平高不高,這就依靠于廣大的村(社區(qū))干部能否真正履行職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大學生村官,就是這支隊伍的代表,也是黨和政府形象在基層的體現(xiàn)。因此,大學生村官要樹立扎根農村、奉獻農村的信念,樹立牢固的宗旨觀念和強烈的服務意識。在工作中,一方面要保證上情下達,不折不扣地貫徹執(zhí)行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令行禁止,顧全大局,維護上級黨委和政府權威;另一方面要保證下情上傳,及時、準確地反映社情民意,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依據;同時,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為基層和群眾提供熱情、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努力做到親民愛民,感情上貼近群眾,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要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最大追求,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最高目標,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解民憂,實實在在幫民富。要保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良好作風。
第二、有能力,能夠服務農村。
一是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農村工作對于大學生村官是個新課題,也是個難題。必須正確認識自己,永不自滿,永不懈怠,在不斷更新的知識和快速發(fā)展的形勢面前甘當“小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營養(yǎng),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堅持學習。
首先,要學理論。理論上的成熟是一名大學生村官政治上成熟的重要基礎。要全面深入、融會貫通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掌握理論體系和精神實質,打牢堅實的理論功底。
其次,要學業(yè)務。村(社區(qū))工作直接面臨群眾,工作紛繁復雜,政策性和原則性都很強。要按原則辦事,按政策辦事,按規(guī)定辦事,必須學習業(yè)務知識,成為本職工作的“業(yè)務通”和“活字典”,對本職工作的各項政策法規(guī)能夠做到“一口清”。